•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寒凉的药几乎都被我买绝了,吃了这么久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看你所说的寒凉药,个人感觉都不是大寒药。
栀子你用的是生的不?我用生栀子5-10克左右,几天内感觉

后面的几个,生栀子、黄柏、丹皮、地骨皮、知母。至于苦参、黄连,太苦用多了对胃不好,最好别盲目试。


三黄不用,原因是燥湿太厉害我吃过侧柏,就一个感觉,燥湿太甚。

三黄皆是燥湿之品,我是不会用的。

地骨皮吃过,毫无感觉,他是治虚热,我是实热,吃完没感觉。

栀子买了,没单吃,不知道啥样。

苦参不用,燥湿。
 
我是理论知道的太多了,药知道的太少了,所以才买药。

我是先学的理论,理论基本都学差不多了,药还

你可能是自学,自学的大都这样,读了一大堆书,药性背得很熟,买来饮片认不得,辩证论治背得很熟,临证见到病人又认不得。其实对中医理论的学习领悟是不能独立于实践之外的。传统医学生是学徒工,对医学知识的学习积累都是在实务中进行。
你买来饮片,切身体悟药性知识很正确,精神可嘉。
 
你可能是自学,自学的大都这样,读了一大堆书,药性背得很熟,买来饮片认不得,辩证论治背得很熟,临证见

我觉得我最差的方面就是缺乏交流,缺乏实践。

判断病情,我觉得我还能过得去。

我从来不背任何书本和理论,我的理论都是辩论出来的。
 
我觉得我最差的方面就是缺乏交流,缺乏实践。

判断病情,我觉得我还能过得去。

经典中(包括论语,道德经等)的某些至理名言,背一背还是有益的
 
支持一下,勇敢!多注意一下。
 
你痰迷心窍,应该吃点温化痰饮,清心通窍的药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