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针对就是肝血热,其他附带滋阴,肥人。
清热8分,凉血4分,解毒4分,理气3分,解郁3分,平肝3分,祛风2分,活血2分,消食2分,滋阴2分。
养肾阴,养肝阴,小用化痰,照顾脾胃。
我想把药分为三类,一类为清热解毒,二类为活血解郁,三类为滋阴补形。分装三个容器。
白天吃清热加活血,晚上吃清热加滋阴。
再加几味以前没有的药,除去几个没啥用药。
..
第一类清热解毒,多半是草类,单薄之品。
旱莲草,夏枯草,谷精草,女贞子,大青叶,白茅根,绞股蓝,蒲公英,密蒙花,委陵菜,穿心莲,青葙子,大青叶,青皮,栀子,桑叶,菊花,薄荷,珍珠母,石决明,牡蛎壳,水牛角,功劳叶,板蓝根,地骨皮。
第二类,活血解郁,
郁金,丹参,红花,香附,鸡血藤,刺蒺藜,山楂。
第三类,滋阴肥人。多是厚重之品,可以直接吃掉。
薯蓣,枸杞,黑芝麻,天冬,生地,熟地,沙参,白芍,葛根,玄参,山萸肉,山楂,神曲,鸡内金。
大黄,合欢,百合,不用了。
其实我觉得,疏肝解郁类的药,必须得达到一定的量,否则起不到作用,用了也是浪费,他不同于清热解毒类,用多少都能起到对应大小的作用,也不像滋阴类,多用多起作用,少用少起作用。所以考虑单独用,够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