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宗源闲话】(17)聊聊一点熟视无睹的基础

等三四个月了,终于看到老师的新作了,看老师的作品就是一种享受!多谢老师!
 
热烈欢迎宗源老师回来!无论说出来的是酒话或神话皆是 智慧啊,都喜欢听,呵呵。
请假,麻黄的使用要有脉浮

谢谢老兄的鼓励啊。

【那么,其他杂病用麻黄,脉象也应该有浮紧之象吗?】这个不一定。大多数可能有“浮紧”脉。
也有很多在初诊时,是没有这个“浮紧”脉。
但是用药一定时间后,会出现“浮紧”脉。这种情况需要对病理的深度认识才能判断的。

总体来说,麻黄的使用,六经表里很多地方都有用武之地的。
 
老叫花回来了,握爪,以后来论坛不会太无聊了
 
酉 变 巫

讲师 变 初涉华夏

头像由宇宙 变成 脚踏实地的骆驼

说明你很善变
 
谢谢老兄的鼓励啊。

【那么,其他杂病用麻黄,脉象也应该有浮紧之象吗?】这个不一定。大多数可能有“

昨天还在跟老李掰扯这个麻黄,从“青龙——左升——麻黄”这条路延展麻黄用法
 
酉 变 巫

讲师 变 初涉华夏

呵呵,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实到虚。从虚到实。老子曰:有无相生。变,常也。

呵呵,问好。

看看我的骆驼,是YDZY哦。嘿嘿。
 
大力挺,大大力挺兄的帖子。
好帖子。好好帖子足让我消化一段时间
 
昨天还在跟老李掰扯这个麻黄,从“青龙——左升——麻黄”这条路延展麻黄用法

大夏天的,为何总是和麻黄过不去呢?呵呵。
 
鼻子痒,跟胃里有什么关系??请美女姐姐垂教

肯定的说,这是一位比较有名的医师讲的,
现在我下线睡觉,有机会我花时间从博客里找出来“鼻子痒,胃里有病灶”
我会记着找出来给你看的

晚安~!!! \(^o^)/
 
回杨凡兄问
记得哪位老师曾评述过——“杨凡不凡!”。呵呵,确实不凡,思考问题是很有深度的啊。这些都是

宗源兄 是否考证过 涕 的最初含义是指 眼泪 而不是鼻涕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的涕,是指眼泪还是鼻涕?
 
关于“白涕”和“黄涕”

个人观点: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瞑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下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咳论篇第三十八》:
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肺咳不已则大肠变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此皆紧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痹论篇第四十三》: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

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

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

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