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要是不懂这个血液系统,是不可能有大幅度的长进的。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6-25 11:52 编辑



这两张图据我看,都有画的很大的错误的地方,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卡通图,动漫图,离真实差远着呢。

我特别想找一张人体动脉血系统,静脉血系统,神经系统,叠加在一起,实在没有,分开的也行,我用大脑叠加。

谁有提供一张,最好是最好是3d立体塑形的,最好是反应人体全部微动脉血管的,不怕复杂,就怕没有。

谁给我一张图,我给你一个世界。

我本来想上谷歌查一查,因为国内这种图太少了,都是些白痴级的图,

我记得前段时间还能上去谷歌.hk,这阵上不去了,我就郁闷。



不知道大家见过生物学家掏蚂蚁窝是怎么做的么,他把铝融化,倒入蚂蚁洞,等铝凝固之后,把土挖开,

之后一个完整的蚂蚁洞就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我就想要这种,最好研发一种化合物,人喝进去之后,经过长时间之后凝固,然后用酸把外层的肌肉组织腐蚀掉,

得到一个立体的血液系统

我觉得美国好像有这种东西,但是查不出来,我就想要这个模型。
 

附件

  • 68.4 KB 查看: 25
GOOGLE上不去 用VPN代理翻墙吧
 
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伤寒论传足不传手但是我又想留点看家的,总得留点吧,呵呵。



阴经皆血重,都是与血管干路相连的器官,比如足经,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都直接与血管干路相连,阴血都非常重。

手经亦然,太阴肺,少阴心,厥阴心包,很多人可能不太懂心包是什么,在我认为,基本可以理解为冠状动脉,也是与干路血管直接相连的,所以阴血都非常重。

阳经,都与之路末梢血管相连,阴血相对比较轻,阳气比较重。

比如足阳经,太阳膀胱,阳明胃,少阳胆,手经,太阳小肠,阳明大肠,少阳三焦。

这些都是血管的末梢,阴血都清,阳气都重,阳气为什么重呢,因为阴血在那里化气,向阳转化

有人可能也不太懂三焦是什么,其实三焦就是体腔。

所有的阳经脏腑,都是腔体,三焦亦然。皆与血管末梢相连,皆阳气重,阴血轻,多数浮于体表。

最开始我以为,阳经离体表近,容易被阳光文化,所以才叫阳经,后来我分析这个是不是本质原因,本质在于阴血在那里化气。阴血在那里化为阳气,所以称为阳经。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6-25 15:15 编辑

手经和足经,在对于脏腑的影响上,足经阴血更重一些,手经阳气更重一些。

足经,脾胃,肝胆,肾膀胱,阴血皆要重于手经。

手经,肺大肠,心小肠,心包三焦,这六个器官,阳气皆要重于足经的六个器官。

所以,阴经阴血重,阳经阳气足,足经阴血重,手经阳气足,

又所以,足阴经,阴血是最重的,手阳经阳气是最足的,剩下的介于中间。

所以排序是,按阴血,足阴经>手阴经>足阳经>手阳经,反过来就是阳气程度。

阳经里面,手太阳,阳气是最足的,手阳明其次,手少阳再次,

所以排序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所有脏腑阴血最重,另一层意思是什么?肝经阴血不仅最重,而且干脆一部分阴血就不动了,就存储在那里了。

手太阳小肠经,阳气最足,另一层意思是什么,在所有脏腑里面,他耗血最大,什么叫耗血,无非就是转化为阳气了吗,所以他阳气才可能最足,因为他耗阴血耗的最多。谁能解释为什么小肠在脏腑里面阳气最足,好阴血最多?原因是啥,呵呵。


注意我说的是所有脏腑里面,不要把肌肉给我扯进来,肌肉不是脏腑。

大脑消耗也非常大,但是也不要把大脑扯进来,因为大脑不是脏腑

女人生孩子之前,子宫消耗阴血也非常重,阳气也非常足,但是,不要把子宫扯进来,子宫不是脏腑。我这里论的只是脏腑。

其他那些属于什么,脑,肌肉,子宫,甚至性器,他们属于什么?

在我看,他们都属于消耗性器官,而五脏六腑属于什么,属于运化器官,一方面化,一方面运,六腑主化,五脏主运。合成运化,而其他那些器官,而其他那些器官,不管他们阳气阴血是足还是不足,是重还是不重,他们都只是消耗,是纯的消耗器官,他不涉及运化。但是,往往被脏腑所主。

肾不是开窍于耳和二阴吗,肾的华彩不是在头发吗,肾不是主骨吗,生髓吗。其他器官和四肢百骸,类比。

所以你看,人体从抽象角度分,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主运化,一部分主消耗。


消耗的器官,好说,于造成疾病的原因,关联性比较低,只要给他足够的阴血和阳气,他自己会活得好好的。

运化的器官,不好说,比较难做,这就好比,当孩子好当,除了玩就是乐,当父母难当,辛苦工作还要养孩子。

一旦父母提供不出来源了,整个家庭都崩溃了,父母和孩子都得饿死

所以,做父母的难,做孩子的容易。

做父母的要提供阴血和阳气,做孩子的只管消耗,只管吃喝玩乐。

父母一旦病了,整个家庭就会出现危机当然,我说的不是老年父母啊,是青壮年父母。

所以,父母(脏腑)一旦病了,整个家庭(身体)就会出现危机。

那脏腑为什么病呢,原因挺多,但是,他们的所主器官,消耗的过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比如,眼睛使用过度,消耗肝血,黄帝内经说,久视伤血。

比如,性器使用过度,短期伤肝血,长期伤肾精,黄帝内经说,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这就是肾精也是人的真元。

比如,大脑消耗过度,主要还是伤血,导致血虚,气虚,营养匮乏,都被他消耗掉了吗,所以注意补充。

比如,体力输出过度,这个跟房劳及其类似,短期伤肝血,长期伤肾精。

比如,吃的太多,这个伤脾,脾干活也是会累的吗。

比如,暴跳如雷,这个伤肝,都不是伤肝血了。

还有什么,想不到了。反正皆是脏腑所主,用多了,都伤脏腑。
 
谢谢LZ发帖
 
有人肯定问,你分那个血管干路和血管支路,阳气重和阴血重,靠不靠谱啊,我告诉你靠谱的。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膀胱,膀胱属于什么经啊,足太阳,是阳经,所以怎么样,他肯定跟末梢血管相连,他肯定没直接连到大动脉上阳经阳气足,膀胱阳气不足行不行,肯定不行的,漏尿了,阳气不足,就无法固摄,那就漏尿了。

那他是足经,阴血足不足,肯定足的。阴血不足,就无力化气,就会导致阳气不足,就还会漏尿的。

那你说他的阴血,能像肝肾那么足吗,那是卜能滴,肝肾再怎么差,也是连在大动脉上的,也比这种末梢器官的阴血要足的多。
 
好像仲祖并不言此图,且中医有八纲辩证,阴阳气血之言,把脉一试,便知在气在血,如在血,又要分寒热温凉,方可立法处方图治。楼主过分强调西医理论,将用何法治病。
 
好像仲祖并不言此图,且中医有八纲辩证,阴阳气血之言,把脉一试,便知在气在血,如在血,又要分寒热温凉,

只要一提西医沾边的东西,你们就是这句话,这样是很难有出息的。

近代一代宗师级人物,张锡纯就一点不排斥西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自己写书,名字都叫衷中参西。

所以张锡纯能成一代宗师。
 
只要一提西医沾边的东西,你们就是这句话,这样是很难有出息的。

近代一代宗师级人物,张锡纯就一点不

只要一提西医沾边的东西,你们就是这句话,这样是很难有出息的。

近代一代宗师级人物,张锡纯就一点不排斥西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自己写书,名字都叫衷中参西。

所以张锡纯能成一代宗师。


那还是劝你好好读一下张锡纯的参西录,我早几年曾读了n遍。因为你用这张图辨不出病因病机,才在此多言,谢谢。
 
只要一提西医沾边的东西,你们就是这句话,这样是很难有出息的。

近代一代宗师级人物,张锡纯就一点不

我正是企图用这张图辨出病因,而且是深层的病因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6-25 16:15 编辑

脏贵实恶虚,腑贵畅恶瘀,经贵通恶滞。

虽然致病的因素很多,但是经络通畅,不易致病,即使有病,也容易治。

因为经络传达正气,一旦经络瘀滞,则正气不达,正气不到,无病生病,有病难愈。

相反,正气会因为输送不出去,而在内里化热,导致内里热结,而外部寒化,此病之大患也。

遂有,经络通畅百病消的说法。



但是,往往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他已经造成了经络瘀滞,他已经造成了出病了。

这就需要抓住经络的关键环节,和病灶所在,着力打通

但你首先得知道,病灶在哪,往哪使劲,往往这俩地方还不是同一个地方,这是中医理论的价值所在。
 
不知张仲景、孙思邈他们懂不懂这个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6-25 17:02 编辑

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左手阴血重,右手阳气足。这有答案。

因为右手和右脑动脉走同一条动脉,是所有体动脉的第一个分支,是全身体动脉精微最充足的分支。所以右手阳气足。

而左手,起源于右手动脉,右脑动脉,左脑动脉之后,所以左手的动脉中的精微物质,远远不如右手,所以左手显得阴血重,

色沉,比右手要黑一个色,这也可能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的重要原因。

看图说话。



至于右手动脉为什么长成这样,解释不清,这是进化的事。



呵呵,为什么足经阴血重,因为足经全部都起源于手经之后,精微物质已经被分流了很多了,

但是足经的血管可比手经粗的多,其结果就是,足经阴血量大,但是精微含量程度低就是量大而质量差,所以阴血重。

手经量小,精微含量高,所以阳气足。
 

附件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6-25 17:36 编辑

国内的网站找两个图那叫一个费劲我艹的。






附送两张主动脉瘤,切记,不要热结为患。



腹腔动脉发出四类分支。

1、壁支。
1膈下动脉,2腰动脉,3骶正中动脉
2、脏支。
1肾上腺中动脉,2肾动脉,3睾丸动脉,4腹腔干(胃总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
3、肠系膜上动脉。
1胰十二指肠下动脉,2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3回结肠动脉,4右结肠动脉,5中结肠动脉
4、肠系膜下动脉。
1左结肠动脉,2乙状结肠动脉,3直肠上动脉



膈下动脉,这只动脉出问题,主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使用的症状。
腰动脉,这只动脉出问题,主腰酸乏力,补中益气汤可主。
骶骨正中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这支动脉出问题,主肾阳虚。肾气虚,
肾动脉出问题,主肾阴虚,肾气虚,
睾丸动脉出问题,阴茎动脉和睾丸动脉是同一支,主阳痿,
腹腔干出问题,主脾虚,肝郁,肝火亢盛。

肠系膜上动脉出问题,主脾虚。
肠系膜下动脉出问题,主脾虚,肺虚,脱肛。
 

附件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6-25 17:56 编辑

膀胱动脉起源于髂总动脉,髂内动脉。。这个字读髂,qia,四声。



这条动脉血少,带来正气不足,会产生尿不尽的症状,缺乏正气固摄。
 
这个图就是用树脂浇灌而成的动脉和静脉。我就要找这种,最好有全身的图。
 

附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