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用心学中医,关键在开悟——曹东义谈《三个月学懂中医》

铁骨铮铮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1/31
帖子
141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69
姬领会的书稿《三个月学懂中医》摆在我的面前,我的第一感觉是很意外,一是他写书的速度之快,出乎我的预料,他已经出版了几部著作,当然看上去大多是科普作品,细读起来也包含着很多他自己的原创思想,对于中医学术理论的整体构建,他有自己“大道从简”的描述。二是,这本书的名称,很雷人,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不用说三个月,有人说三十年也不一定学好中医。广西就有一个王教授,学了一辈子中医,教了一辈子中医,却写了“我负中医,中医负我”的万言长文,背弃中医,污损中医。因此看来,学习中医,谈何容易。
但是翻开历史,学中医很快就成功,或者“一夜成名”的也不少,扁鹊受长桑君秘术,饮上池之水,三十日隔垣见物,“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记载于《史记》;刘完素夜梦神人以大斧子劈开胸膛,纳万卷书于胸中,醒后还觉得心口痛,但是突然之间洞明医道,成为《金史》的美谈。人们也常听说这样的例子,某人得到祖传秘授,或者“开了天目”,就“开物成务”,成了名医。难道姬领会也有了这样“点石成金”的本事?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书稿仔细阅读,其中虽然有一些观点未必稳妥,或者大有商榷的必要,但是,从整体上看,他遵循的仍然是传统中医教育的基本套路,也是从基础理论、诊断治疗入手,通过自己或者历代名医的典型案例,讲述中医的治疗方法,既有药物运用的基本原则,更突出了针灸、按摩、火罐、捏脊、刮痧、放血等非药物疗法的作用,非常适合基层中医临床使用,或者为自学中医的人士提供方便,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医学概论。其内容简要而不简单,精炼而不乏独到见解,是一个很好的科普读物,或者属于中医的入门捷径。
三个月,说起来似乎有些短,但是,如果每天几个小时都用来学习中医知识,其“课时”累积起来不亚于中医学院两个学期的课程,因为学院里还要学习西医知识、外语、文体、自习、实习、见习等等,都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假如一个人有了中学生物学的基础,再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素养,或者“带着问题学、带着感情学”,这样的人学习中医,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定是大有收获,成为一个合格的针灸师、按摩师、拔罐师、刮痧师都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也为辨证论治使用中药打下了基础。这样看来,“三个月学懂中医”不是空言,更不是狂言欺世,而是发奋学习中医,立志成才,传承中医学术的一个进步阶梯。学无止境,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早年倡导“日有一得”,九十岁之后主张“止于至善”,年且百岁,仍然每天看书学习,与时俱进。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任务,靠的是不断进取的决心和不知满足的求知欲望。这说明另一个道理,“三个月”只是人生很短暂的一瞬,无论做哪一行,三个月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坐上时代前进的火车头,而必须“日日新,作新民。”
姬领会的新作,使我想到另一个问题:什么是好中医?我认为,其标准不是具有多高的职称,有多少头衔,而是能够用中医的方法诊治疾病,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的人,虽然是中医学院毕业的,甚至是硕士、博士学位,或者有教授的职称,但是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这种现象已经不是孤立的了。“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针对“自我从属,泡沫中医”,提出来的治疗良方。“读经典,做临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养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的基本策略。我想,假如这些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医的未来人,都想姬领会这样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传播中医学术的方法,那么,中医的未来一定会是春光满园、百花齐放的乐园,硕果累累的金秋。
愿《三个月学懂中医》成为大家进步的阶梯,成为大家诚心敬意,格物致知,开物成务,以利天下的一个帮助。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诗经》作者两三千年之前有这样的感慨,可见古人是多么善于思考。“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是居安思危的先见之明。现代信息时代,传承中医学术,需要不断总结,深入研究和阐发,把中医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播到五湖四海,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曹东义写于求石得玉书屋
 
应该说,姬老师的出发点是有助于中医爱好者的信心提高的。
赞!
但是,正如先生所言,人生需要不断学习,三个月当然远远不够。
 
应该说,姬老师的出发点是有助于中医爱好者的信心提高的。
赞!
但是,正如先生所言,人生需要不断学习,

客观公正。用这样态度学中医,一定可以作为。
 
也就是入门指导 ,还有诸多如外语百日通之类等等也大多如此。
 
三个月怎么行啊。三十年磨一剑也不为过。距今二十载我都感觉仍没触及岐黄之一角,真是惭愧啊。
 
三个月入门就不错了
 
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定是大有收获,成为一个合格的针灸师、按摩师、拔罐师、刮痧师都是不成问题的,这里的师是现代的师,用作保健则可,用作治病,时间少了点。唐代设按摩博士,也是要学很长时间的,按摩需要力道,光功力练习也需要很长时间,针灸也一样,手法练习也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三个月,治疗保健一些普通的病症还是可以的。感谢老师分享!
 
“什么是好中医?我认为,其标准不是具有多高的职称,有多少头衔,而是能够用中医的方法诊治疾病,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这段话说的很好。
 
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定是大有收获,成为一个合格的针灸师、按摩师、拔罐师、刮痧师都是不成问题的,这里的师是

评价公正客观,是学中医的料。
 
“知识不在多,只在于能用上”,能更快的运用于临床。
 
其实没必要纠结在几个月,对于中医入门书,一看而过,只是对新人对中医有个了解,想学真正的还是要每天不断学习,在古籍中成长。
 
我去年国庆节去姬老师门诊呆过几天。回来后,跟着老师的书稿学习诊断。通过个把月的时间,就觉得诊断不太困难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