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甲午随笔

在旅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08
帖子
35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35
不知不觉,离我25周岁的生日还有三月余,屈指算来,自年幼十五学医之始,迄于今日,已将十年矣。回想此十年中之经过,恰似百般滋味在心田,感触颇多···
观《石室秘录》之序言:‘医道大矣哉!非学博天人,非理穷幽秘,非传得异人,则不可以谈医。甚矣,医道之大而难也!’思之,我既无学博天人之聪慧,亦无理穷幽秘之天资,更无异人之传授。回想初始学医之时,尝观经典之深奥,言语之繁琐,气运之玄妙,药草之性味,脉学之难窥,殊不知,索尽脑汁,徒虑无绪,仰天长叹,百般无奈!幸得祖父言语之激励,身先之力行,与我同读医书,共研古文,如是久也!才使我渐拨云雾,方得一点心得!每忆于此,尝感念祖父在古稀之时陪伴我的时光,我虽愚钝,然在中医之道上,誓愿锲而不舍,愿得声应气求者,取人之长,补己所短,融会贯通,专心揣求,以求达乎此,通乎彼!医道大而微,不晓天、地、人,不通佛、道、儒,不可言医,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医家当立德为先,精技利器,潜心医道,心存救世济人之念,临床上做到胆欲大而心欲细,行欲方而智欲圆!如是方为大医!
自古不变的中医传承,时至今日,已然变味,读经典,访明师,坐临床,千古至理!而今,各地中医学院,名为中医学院,实则中西混杂,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直至毕业,甚至连四大经典都不知,可悲!况且分科愈来愈细,殊不知“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中医之理法,一通百通,今时这是为何?!隔科如隔山!再者,课堂之教育,有部分老师为职称、为稿费、为读课本而生,不读经典,不坐临床,毫无经验之谈,一辈子纸上谈兵,可曾扪心自问乎?!另一部分授课老师,坐临床,搞科研,发论文,可怜自己稀里糊涂在临床,自己都搞不懂阴阳气血,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今之学子浮华成风,又有谁能静心读书呢?!老的明医已经风烛残年,神昏眼花,收徒授业,搞了形式主义,大悲!还有一部分民间明医,脾气古怪,固步自封,经验之谈,秘而不宣,违背大医精诚之意!!!
不错的,有些人说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像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这或许是资质吧,只可随缘,不可强求! 在此借大学者朱熹《劝学》与大家共勉:“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把握现在,只为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中医满园春芳而奋斗而拼搏!
张浩
甲午年夏月于墨香书屋
 
张先生少年老成,忧国医之衰退 ,叹传承之艰难。凡有识之士何尝又不是如此。中医现状为何如此,贾谦先生的《中医战略》书中已有答案。先生不妨一读便知。
我很赞赏你【为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中医满园春芳而奋斗而拼搏】的精神!中医界像你这样热爱中医,为中医献身的人多了,中医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张先生少年老成,忧国医之衰退 ,叹传承之艰难。凡有识之士何尝又不是如此。中医现状为何如此,贾谦先生的《

谢谢老师,学生定当努力!
 
欢迎楼主,希望有时间的时候,多来论坛看看,一起交流和学习,一起成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