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清热,益气,滋阴,利水,同入于血,到底矛盾不矛盾。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看一个度,在一定度和量的范围内,他就不矛盾,并且是共同一起有益于健康的。

如果过了这个度和量了,就会发生矛盾。

我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例子,但是比较难找。



维护健康,尤其是出现点小问题的时候,

清热,会导致凉下来,益气会导致热起来,同时用,他矛盾吗?

滋阴会导致阴液雍滞,利水会导致烦渴不寐,那你说他俩同时用矛盾吗?



我觉得,不矛盾,其实他们针对的目标,并不相同,在不过量的情况下,并不会直接矛盾起来。

我说这个事,有个大前提,我是这样认为的,精微在人体内任何形式的消耗,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不论是人体自身完整功能消耗的,还是被邪气消耗的,只要是消耗,他最终都会化为热我这有这个大前提,你要是不能认同这个,那就谈不下去了。



这种化热,有时候是人体主动要求的,比如过冷的时候,比如风吹过多的时候,这个时候,身体会主动要求化热,把精微转化为热量,主要目的就是填补热量的不足,以保障人体温度的稳定。

有时候是,附带的化热,比如,精微用于完成视觉功能,功能完成了,附带会化热,精微用于说话,说话完成了,附带也会化热,这个热会使声带干涩,感觉口渴。再比如,大量跑步,人们想要的是让精微化为肌肉运动的能量,精微化为能量被使用掉之后,也会化热,导致肌肉过热,这个时候就要被迫不得已需要降温,所以得需要出汗,用汗来带走这些大量的,过多的热。在比如,性活动,他是一个极其耗精微的事,甚至有人把他消耗的能量和百米短跑联系起来,所以性活动这事,耗能量之后,也会转化为热,让人感觉浑身变热,有的人也会因此而大汗淋漓再比如,外邪入侵,正气防御,正气大量的用于抗邪,消耗掉,也会大量的化热,导致局部热的很重,这个热进入血液,也会导致全身热的很重,这是正气抗邪消耗之后,化为的热,由于抗邪消耗的正气非常多,这个热的量也非常大,热一旦过多,对人体显然是不好的,所以要促进排出,有的人用清热药,有的人用冰块,有的人用药强制出汗,带走热量,比如麻黄。

通过我上面的论述,基本可以证明这个观点,就是任何形式的精微的消耗,都会化为热。如果你身体体温不足的时候,有了这个热,刚好会得到补偿体温,这就是为什么冬天冷的时候,有人要跑几圈,让自己暖和起来的道理。

但是,如果你身体本身温度不低,不缺热,而过量产生的热,就会成为身体的负担,所以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清热



下面我说益气,为什么有人会清热加益气同时用呢,这矛盾吗,我认为是不矛盾。

益气是什么意思,在我的体系里面认为,他就是加速阴血,阴形,向可以使用的活化的精微转化,这就叫做益气。

有些人,这个活化的精微不足的时候,会表现出来很多虚证,乏力,胸闷,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听力下降,视力下降,性活动没劲,那什么原因造成的精微不足呢,这个原因就比较复杂了,我一时半会说不完。大概分为两类,一个自己本身产生的精微就少,一个是产生的量虽然正常,但是架不住消耗的需求太大比如,正气在抗邪的时候,对精微的需求量就非常大,你如果供给的不及时,就会出现乏力,虚弱的表现这个时候需要益气。

那为什么有些人益气和清热同时用呢这类人往往属于这种情况,他的精微被耗散之后过多的转化为热了,热一旦过量了,就成为邪了,是内生性的热邪,所以,这个热邪,要除,就要清热,这个精微要补足,就要益气。

如果,你是长期性的,消耗性的,慢性病,他会持续的消耗你的精微,持续的化热,消耗大于人体的摄入能量,这个时候就会导致人消瘦,把人原来储藏的阴性,阴血,也消耗掉,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补充,需要你滋阴。

我说的够清楚吧。

那为什么又要利水呢,你这头清热,补阴,就会导致吸收的过程,负担加重,滋阴类物质雍滞,水湿滞留,形成恶性循环,反而更加不利于吸收,就会导致阴血亏虚,就会导致化气无源,就会导致抗邪不利一连串的问题。

所以利水有助于这个脾胃吸收滋阴类物质,为后续提供足够的能量。

所以,往往在这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时候,这里共同使用的,清热,益气,滋阴,利水,他们之间就不矛盾。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7-29 19:07 编辑

慢性消耗性疾病,难治,因为他关联的东西太多了,战线拉的太长了。

用药都存在直观上的矛盾,但实际未必矛盾,这对医家的考验就非常高。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病症,他既有热,又有虚,但并不是所说的那个虚热。

既有亏,又有滞,所以治起来非常麻烦,很多人到这里,就搞不清重点在哪,应该兼顾谁了。

你猜我说的这个是什么病。



呵呵,我在一楼说这些益气,精微,清热,其实都是用生物化学的模型来思考的,

然后转化为中医的语言说给你们听,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听懂,不知道我说的到不到位。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7-29 18:48 编辑

往往是慢性病,往往是虚实夹杂,病程太长,就需要各种治法,结合使用。

这个时候,清热,益气,滋阴,利水,就不矛盾。

如果你不是这么复杂的问题,就是一个单纯性的阴虚烦渴不寐,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利水了,

人已经阴虚燥热了,再利水就添乱了。

如果是一个单纯性的实热重,这个时候你就清热就好了,你就不要在益气了,那就添乱了。

这种病都好治。单纯的三两味药对症对上就可以了。

难搞的是那虚实夹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日久的慢性病。


所以总结的结论就是,矛盾于不矛盾,要针对病症,不能单纯说一定就矛盾,一定就不矛盾。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7-29 19:10 编辑

我说的这个针对的目标不同,

清热针对的目标是过多堆积的热。益气针对的是大量耗用而不足的精微。

你看他俩针对的目标不一样,但是关联性非常强,清热和益气,针对的是工序流程上的相邻的两道工序产生是东西,

精微在先,热在后,精微耗用之后的副产品,就是热。

滋阴针对的是,过度消耗的阴血和阴形,利水针对的是给脾造成负担的水湿。

但是你看,这个滋阴类物质,他也是造成后面产生水湿的一个原因之一,滋阴和利水也是相邻的两个工序。

人体就这点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清热,益气,滋阴,利水,都是在对这种虚实夹杂的慢性病,去除不利,增加有利因素,在这里,就不矛盾。
 
清热,益气,滋阴,利水,四位小朋友,同在一个学校上学,同住一个村庄,每天上下学同走一条路,同在一块儿玩耍,嘻嘻,晚上各回各的家,很少有走错门的时候。
 
使用生物化学的模型来推理,必定会有偏差的,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肝肾之精是由脾胃运化产生而来的。其本在脾胃,这个可参考 四圣心源 里面有说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