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看泽泻各家论述的非常激烈啊,给了我很多启发,如下。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1.本草衍义,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引桂附归肾经,别无他意。

本草衍义说,多服泽泻,没有一个不小便多的,既然小便多,肾气怎么可能实。

2.医经溯洄集说,桂附本来就归肾,根本就不用引。

泽泻能泻的是肾中邪气,而非肾精,泻邪而能补正。

仲景八味丸取的就是泽泻泻邪补正之功,因此泽泻能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

3.本草蒙筌说,泽泻小便利,肾气虚,导致目昏。

但是泽泻多服目昏,爆服明目。

4.本草纲目说,泽泻行水泻肾,不能久服,更不能轻身安神。

本草纲目说,神农本草经将泽泻列为上品,久服轻身泽面,此大谬,呵呵。

本草纲目认为,泽泻可以泻肾邪气,从而有利于补药得力。古人都东西一辟一阖,祛邪补正共用。

5.本草汇言说,泽泻能固肾治水,然不同于猪苓,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宣通内脏之湿。

本草汇言说,朱丹溪认为泽泻可以利膀胱,包络之火,火泻则水行。

6.本草通玄说,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而清之则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而更滑也。

呵呵我觉得这个论述的泽泻很准确。

7.还有两家,不说了,累人。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7-29 23:17 编辑

泽泻这个古人辩论的太激烈了,这种有意思。

有人认为,泽泻去旧水,补薪水,本草正义认为,此非药理之真。

本草正义认为,渗泄,滑泄之药,必无补益之理。。这点我是同意的



在我的理论里认为,活血药,破血药,渗水药,攻下药,诸如此类破除之药,必无补益之理。

只能短期用,而未可图补。
 
从泽泻这条,我理解到一个引经归脏的道理。

也认识到,古人的论述,大多数也都是片面的,往往古人只能看到一点点侧面而已。

对于任何人来讲,把这个药看到全面,公证,客观,细微入里,都是非常难的事

所以辩论才激烈。
 
古人看到的那个侧面,未必是错,但是他没有能力把这个侧面准确的放到治法体系里面去,

他放进去,往往也是偏颇错误的,通过这种错误往外推演,得出来的更错误。

古人掌握的资源非常少,他极难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个不能怪他们。



即使你看到一个侧面,是对的,但是是在某些前提下,才是对的,

当他用的时候,未必能满足这些前提,所以用了必错。

往往古人他看不到这一点,因为他掌握的资料十分有限,分析也十分有限。
 
本草化义就认为,泽泻去旧水,存真水,故能止消渴。

除湿热,通淋漓,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为利水第一品,

本草正义就反对这个事。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认为,泽泻全株有毒,地下根茎为甚,中毒症状,腹痛,腹泻,引起麻痹。

泽泻的花枝长的外形就很招人恨,非常诡异,我第一感觉就是有毒。跟我第一眼看见柴胡的感觉类似。
 
所以我对泽泻这个植物,印象一点都不好,很多方药用其利水,

其实,利水的东西,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潜在毒性。否则他就不会利水。
 
我觉得本草通玄在泽泻的问题上论述的最好

其实泽泻就是一个寒而利水的东西,如果你滑精,是热淋所致,当然清热利水之后可以固精。

如果你滑精是气虚之极所致,你这头气虚,那头利水,这人就废了

气虚导致滑精,应该补益正气,则精自固。
 
所以我对泽泻这个植物,印象一点都不好,很多方药用其利水,

其实,利水的东西,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潜在

赤小豆 茯苓 生薏仁 猪苓 土茯苓 茅根 芦根 芍药 生白术 生黄芪 阿胶 生地黄 。
这些药全都能利水,且功效显著。
呵呵,阁下看这些药是攻多还是补多哪?是小毒还是大毒还是无毒哪?
还是那句话,话别说的太绝对,不要以偏概全。
中药在于配伍应用,不是一味药独打天下。如果按单独药味理解的话,那是西医学中医的思路,效果应该不会很好。
不多说了。
 
赤小豆 茯苓 生薏仁 猪苓 土茯苓 茅根 芦根 芍药 生白术 生黄芪 阿胶 生地黄 。
这些药全都能利水,且

赤小豆 茯苓 生薏仁 猪苓 土茯苓 茅根 芦根 芍药 生白术 生黄芪 阿胶 生地黄 。
这些药全都能利水,且功效显著。
呵呵,阁下看这些药是攻多还是补多哪?是小毒还是大毒还是无毒哪?
还是那句话,话别说的太绝对,不要以偏概全。
中药在于配伍应用,不是一味药独打天下。如果按单独药味理解的话,那是西医学中医的思路,效果应该不会很好。
不多说了。


质疑的声音太少,一点意思都没有。

利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毒理表现。人如果过用利水,会导致虚渴,虚火,消瘦下去。

但凡是主打利水的,都不能用来图补

比如猪苓就不能,芦根不能,赤小豆不能,这些都是渗水,尤其是渗水类的,更不能图补。

白术属于燥湿,而非主打利水,或许可以图补。阿胶恐怕锁水功能大于利水。

生黄芪,只能用来耗,他益气的本事,就是好阴血的一种表现。他利水不属于补的一类。

相反,炙黄芪不能利水,反而可以补。

薏苡仁,也不宜多吃,利水过重,对人没任何好处。

土茯苓和茯苓或许能补,但也不是补的主力。


什么样才能叫补,一般来说都得可以长期用,用完之后,人有积累大于消耗的趋势,这样能补。

如果消耗大于积累,这就不是补了,而是耗。



通过你说这话之后,我又重新认识中药的毒性问题,我认为普遍纯在潜在的毒性问题。

所以他是药。不是食物。
 
一件衣服,如果潮湿发霉了,那就先拿去晒晒再穿。如果有个破洞了,那就要打个补丁再穿,晒晒不顶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