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埃博拉病毒

保杰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9/13
帖子
1233
获得点赞
46
声望
48
希望大家分析一下埃博拉传染病的治疗方案,发病时的症状,中医的治疗方法
 
秋天,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是季節性的,平時免疫力顧好才是上上策。
 
问题是已经得了病怎样治呢,这可能是湿毒
 
這是濕暑火三邪的重合症。
 
感染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
 
怪不得今天有朋友今天特意嘱咐,要注意这个
 
应该属于中医的疫情了啊,中医会有办法搞定的,不必受西医名称的影响
 
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

难道这不是葛根汤症?
 
大不了再合用大青龙汤。

怎么会死人,不太明白。
 
无论症状如何吓人,这都是太阳表症没有及时治疗的后果。

它就是太阳病,不离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
 
这种病人,有些像温病中直入营血证。
 
中医要准确的分型!及时救治!
发病迅疾,且传变速度极快。当属风证!
应该在分型的基础上再辩证处理。
 
本帖最后由 guotong 于 2014-8-6 22:28 编辑

夫伤寒一二日。或服汤药吐下之后。身重头痛。腰背烦闷。面赤斑斑如锦纹。狂言而走。或见鬼神。其脉浮大而数。咽喉痛。下脓血。此名阳毒。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也。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


治伤寒一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发汗吐下之后。身重背强烦闷。狂言而走。

川升麻(一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芩(三分)犀角屑(半两)射干(一两)黄连(三分去须)地骨皮(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身体疼痛。头面如火。胸心烦热而渴。小便赤黄。门冬麦门冬(一两去心焙)黄 芩(三分)葛根(一两锉)川升麻(半两)柴胡(一两去苗)玄参牙硝(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狂言乱走。面赤斑斑。咽喉干痛。心胸烦满。四肢拘急。小便赤黄 。

犀角屑(半两)射干(三分)柴胡(一两去苗)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川升麻(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三分)川芒硝(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淡竹叶三七片。小麦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壮热头痛。肢体烦重。口干心躁。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两)知母柴胡(去苗)麻黄(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黄芩赤芍药防风(去芦头)赤茯苓川升麻甘菊花(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七寸。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未解。热结在内。恍惚如狂者。宜服大黄散方。
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桂心(三分)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川芒硝(二两)木通(一两锉)大腹皮(一两锉)桃仁(廿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

治阳毒伤寒。头昏身重。咽喉唇干。腮赤。狂言欲走。心胸胀满。呕逆不下饮食

。面色柴胡(一两去苗)地骨皮木香麻黄(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川升麻栝蒌根人参(去芦头)赤茯苓木通(锉)(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半去苗)川升麻(二两)黄芩(二两)赤芍药(一两)木香(大青)(一两)石膏浸去皮尖双仁麸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项背汗出。急强恶风者。宜服桂枝麻黄散方。
桂枝麻黄(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赤芍药葛根(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里未有汗。再良久以葱豉粥投之。

治阳毒伤寒。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渴烦躁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
知母(一两)石膏(二两捣碎)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粳米(一合)上件药。细锉。以水二大盏。煮米熟为度。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治阳毒伤寒。四肢壮热。心膈烦躁。呕吐不止。宜服此方。
柴胡(去苗)黄芩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麦门冬(去心焙)(以上各一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烦热干呕。宜服栝蒌散方。
栝蒌柴胡(去苗)知母黄芩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两半)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脉洪大。心中悸状。宜服甘草散方。
甘草(炙微赤锉)桂心茯神人参(去芦头)阿胶(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去心)(以上各一两)生干地黄(二两)麻黄(二两去根节)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气盛。昏昏如醉。热躁烦渴。口苦舌干。宜服黄芩散方。
黄芩(一两)川升麻(一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石膏(二两)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心躁烦闷。恍惚如狂。结热不散。宜服牛黄丸方。
牛黄(半两细研)龙脑(一分细研)天竺黄(半两细研)犀角屑羚羊角屑朱砂(细研水香(一钱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前研了药。更研令匀。以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嚼下十五丸。

治阳毒伤寒。烦热。大便不通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川芒硝(半两)上件药。捣筛。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二服。如人行五七里再服。当利下恶物。

治阳毒伤寒。毒邪在脏。狂言妄语。欲走起者。宜服此方。
龙胆(一两去芦头)铁粉(二两)上件药。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磨刀水调下一钱。
愚识——此病发病过程类似流行性出血热,症属中医“阳毒”范畴,升麻鳖甲汤加抵挡汤辈可治其根本矣,对其高热宜大剂白虎汤加大剂白茅根、牡丹皮和鲜竹沥液治之,出现休克、心衰症状,宜用李可先生的破格救心汤,在发病的初期宜上大剂云南白药或三七粉以防脏器出血,大黄䗪虫丸以破淤生新。总以清热解毒,活血破淤为要。
 
初期白虎加人参汤,中期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后期不治。
 
病邪直中血分,当在发病初期应用大剂清热解毒药物的同时,抵挡辈也因大剂投入,每日多次检查凝血四项,并根据情况大剂应用当归、生地、丹皮、党参、附子、生石膏、山萸肉等药,我想这个大剂至少应从100克起步吧
 
初期白虎加人参汤,中期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后期不治。

去雄黄、蜀椒,则是治“阴毒”的方子,此病是典型的阳毒之证。
 
去雄黄、蜀椒,则是治“阴毒”的方子,此病是典型的阳毒之证。

开始用白虎汤加减应该是可以的。
但是根据症状来看,之后的发展肯定是需要重用升麻,并且伴有腹泻下利的情况出现,可以考虑一下麻黄升麻汤。
 
去雄黄、蜀椒,则是治“阴毒”的方子,此病是典型的阳毒之证。

这个埃博拉是阳毒肯定是对的,君火司天,相火在泉,土运太过克耗肾水。四绿文曲坐中宫,又是八运。木火土三合之象啊。如果在开始佐金平木,壮水之主,应该这个不会有继续传变的机会了。
 
这个病是毒气直进营血,而导致热毒亢盛,像毒血症。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