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脉学并不神奇,数月可以拿下,呵呵。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我认为脉象是有他的内在依据的,再下小有所知,但尚未达到能号出什么病的程度。

呵呵挺有兴趣,准备搞一搞,各位老师多指点。
 
我就喜欢这种深邃,晦涩,难懂的东西。

我依旧用分子生物学和中医理论共同分析,各位老师你们做见证。
 
我學脈法,有可能和大家不一樣,我是先把手的敏感練出來,其實就是泡藥水,泡了幾天後,手的敏感度就會很好,再來就是多脈診和領悟了。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7-31 21:19 编辑

只要有人类能弄懂的东西,我必能弄懂,尤其中医这种泛泛的科学,必不在我话下。

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轻取肤表,中取肌理,沉取筋骨。

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呵呵,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凡欲诊脉,病者稍息片刻,其腕于心同高,可取坐卧皆宜。医者需平心静气,切按一分钟以上。

如此则最大限度降低外界干扰,减小心脏负担,是心脏输出能力保持在最一般的水平上。

手臂与心齐,不增加心脏输血的额外势能,同时也不降低心脏输血的额外势能,此求去除旁杂因素干扰。

医者先定关上,后以人之长短决尺寸。

医之诊脉,必先得平脉记于心,而后知四时长幼强弱男女之辨。

四时于冬,主蛰伏,其脉多浮于内里,而春夏秋者,其脉多浮于体表而洪大。

幼者多快,壮者多大,老者多弱长者脉长,短者脉短,瘦者多浮,胖者多沉。

饱食高亢者快而有力,饥饿则多弱。
 
脉学重在实践,易学难精,几个月拿下,属于吹牛,不必忽悠啊。
 
楼主,谦虚点好吧,嘎嘎,勿见怪
 
无知者真无畏,门还没找到呢。
 
总结的很好,再加上实践就可以了
 
楼主属于高调人士,但这个脉诊,真的不好高调起来的。
当然,期待早日见到楼主神技练成。
 
模棱两可的东西太多啊。中医就是一个模糊控制,所以易学难精
 
我赞同大家的意见。也希望楼主是千年一遇的奇才。
 
楼主这个性格我真的喜欢。探讨总得有话题,有楼主在,就有好氛围,支持。
 
人体的寸关尺部位,极具戏剧性,一寸之地,变化百般。

上肢动脉排列顺序,右手动脉,右脑动脉,同出异分,而后左脑动脉,左手动脉。

遂左手得气血在右手和左右脑之后,其血重气少而色沉,右手得气血先于全身,遂阳气精微甚足。

古人既有左手阴血重,右手阳气足之论断。

关上高起,呈脉于上,无所隐匿。

寸脉高浮,呈而无基,又分别络。

尺脉内沉,为最根源,沉而无起。

遂脉之变化,非经别之异,实为形势所呈,查其多面也。

三者形势之别,加之取法沉浮之变,遂得九种变化于心,沉浮迟缓各异,

然脏腑得气血先后主次多少,亦有此沉浮主次之辨,此为论证辨析脏腑病理之所据也。
 
尺寸之地别三关,沉浮之法辨强弱,如此的九种变化。

又有左右阴血阳气之异,如此得十八般变化。

医家查此十八般变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其病变尽揽于胸,实有所据也。
 
《灵枢·动腧篇》:“黄帝日: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

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黄帝日: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出焉息,下人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

岐伯日:气之离於脏也,卒然如弓努之发,如水之下岸,上于鱼以反衰,其余气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

黄帝曰:足阳明何因而动。

岐伯日: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人络脑,出颊,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

黄帝日:足少阴何因而动?

岐伯日: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於肾,下出於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并人帼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人内踝之后,人足下,其别者,邪(斜)人踝,出属附七,人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呵呵,内经理解的不够深刻,还是那句话,时代局限。但是方向还是对的。
 
如果用脉象模拟仪的话,几个月可能够了吧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8-1 12:59 编辑

人之心肺居上焦,应于脉象在寸口,以寸口脉浮主表也。

又以左手阴血重,脉象以沉为主,血重应于心,气重应于肺,遂左手主心,右手主肺。

肺所主皮毛,应于一身之表,所以大部分皮肤病,汗毛之荣辱应于右手寸口。

右寸衰弱,肤表失荣,必有汗毛衰颓,多感于邪之病。

然此时必查阳明之脉,而阳明之脉不显于腕部,遂查其表里之太阴脾于关上,倘关脉轻取衰微,则肤表之外邪必内陷,伤于厥阴。





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开窍于舌;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与夏气相通; 外应胸膺;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其病不多,往往较重,左手寸口,当主浮而无基,当为沉中之浮此脉有变,有沉无浮,体量弱小,当主心血亏空。血脉内陷,面色枯槁若病至心,其死多生少矣。
 
人之肝脾居中焦,皆为血重之阴经,于脉象应于关上,以其多宏大也。

然脾虽阴血重,但能主生清,遂为重中之轻,应于右关。

厥阴肝血重而无升,多主内藏,然量足乃宏大,遂应于左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