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02/24
- 帖子
- 257
- 获得点赞
- 107
- 声望
- 43
对“治小疾却能愈大病”现象的思考
(一)
张医生(“绞尽脑汁”)的贴子,常常极具新意,也很有深度。
更重要的是,我感觉,他正在接近中医学问的灵魂。
我喜欢读他的文章,并由此得到不少启迪,获益甚多!
在《疑难病治疗秘诀【一】大病化小,小病化了》一文中,张医生公布了一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的现象,此现象在经若干实践后,他发现,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治病方法。
张医生说,他只通过对小小的鼻炎鼻窦炎的治疗,居然却获得了对一些大病治愈的疗效。
例如,他对一些患慢支病、慢阻肺、肺心病的病人,却用只治其鼻炎、或鼻窦炎小病症,而不理会那些大病症。但,结果是:竟然让那些大病症,也不治而愈。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高兴的情况。
也是一个让中医操作,能大踏步迈向精准化的信号。
治小疾却能愈大病现象,是如何能出现的呢?
张医生提出了一个“跷跷板”比喻:
病人体内阴阳出了问题,就是跷跷板不处于水平位置了。中医治病首先要找到跷跷板,看跷跷板的两边都是谁,然后治容易的那个,两边的病就都好了。
阴阳平衡了,疾病也自然没有了。
“跷跷板”比喻,很形象,道理也不错。
(二)
只治小疾,为何却能愈大病呢?
它的原理是什么?
对此,试作一些思考。
先从经络的作用,进行联想。
经络的作用,如同公路铁路,能将各地的城镇联系起来一样,经络也能将人的五脏六腑,连成一个大系统。
若经络出问题了,也会导致它联接的脏腑发生病变。因此,这时刺激经络,便有可能治疗相关的疾病。——就象当公路堵塞后,及时进行道路清场,便能马上解决道路不畅的问题。
这些都好理解。
难理解的是:刺激经络,居然也可以治疗该经络所连接的脏腑的病症!
照理,经络只是条通道,它并不管理脏腑啊?
公路通道不畅,自然会影响它连接的城镇;但城镇若发生问题,照理,原因只应在其自身,而不会与公路通道状况如何相关。
脏腑自身出了问题,似与经络无涉。但,为何调整(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却能治愈脏腑的毛病呢?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经气流行,脏腑则如一个个加气站,那脏腑出了问题,经络之气必然减少,不能满足身体所需,而刺激某个穴位,就是给这一段经络补气。
气补足了,整段经络气都足了,原患疾的脏腑,自然也就痊愈。
刺激穴位,怎么就能给某段经络补气呢?
可以用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予以模拟解读:
这个理论是:
第一,在一个充满了液体,或气体的密闭容器(或管路)中,容器(或管路)中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在容器(或管路)内的任何位置,压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第二,若对这个容器(或管路)中的任一部分液体(或气体),另外增加压力,这个压力便会迅速传导到这个容器(或管路)中的所有位置。
万顿级的水压机,就是通过操纵小小的增压设备,而达到操作巨大的压力锤进行工作。
自然界的规律,存之四海。不论中医、西医,均受其制约,概莫能外。
差别,只在于规律表现的形式。
叫嚣取消中医的人,他们不懂这一点,所以显露了他们的肤浅。
而有些中医人,也将中医学与科学知识绝缘,或对立,则是极不明智的思维自残。
人体的经络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密闭的管路大系统。
所以,给经络上的某个穴位以刺激,其产生的作用,就可以传导到这个段经络上的患疾脏腑。
当然,不是随便刺激什么穴位,而是须刺激与病脏相关的穴位。
因为,经络系统,在大系统之下,还划分了12条功能各别的经络子系统。各个脏腑,均有对应其所属的经络子系统。
(三)
之所以能出现“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的理想状况,其原理,会不会与经络的应用相同呢?
当某些大小疾病,均出现在某一个子系统(例如,按五行理论,划为金、木、水、火、土五个子系统)之内时,若将这些疾病的任意一个治愈,也就意味着其他大小疾病,均能自行痊愈。
因为,在同一个子系统中,维持子系统运行的能量,都会是同样性质(类比物理学中的压力相等)。所以,治其中一个,也就是同时治疗其他疾病。
如果张医生发现的方法,即“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具有普遍意义,那么,我们就需要:
(1)对人体大系统之下的各个子系统,以某种规则,进行符合实际的认识与划分;
(2)然后,将现今各种病症,分别正确归类到各个子系统;
(3)标注各类容易治疗的小病症,以作为治疗诸多疾病的突破口。
这样,我们便可以获得一幅人体各子系统可能发生的病症之图。
这幅图的意义,就类同于现在的基因图。
可以用来作为中医的一件有力工具。
按照上述这幅“病症图”的提示,治疗便能有了一个明确的操作目标。
理论似已表明,张医生发现的“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方法,的确具有这样一种美妙前景。
虽然,现在,让中医学能够成为“治十愈十”、“治十愈九”医疗手段的理想,还很遥远。
但是,衷心希望“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方法,能成为走向理想中医的破冰之举!
上述思考,都是纸上谈兵。
会不会这样?
期待有更大量的实践,予以验证。
(一)
张医生(“绞尽脑汁”)的贴子,常常极具新意,也很有深度。
更重要的是,我感觉,他正在接近中医学问的灵魂。
我喜欢读他的文章,并由此得到不少启迪,获益甚多!
在《疑难病治疗秘诀【一】大病化小,小病化了》一文中,张医生公布了一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的现象,此现象在经若干实践后,他发现,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治病方法。
张医生说,他只通过对小小的鼻炎鼻窦炎的治疗,居然却获得了对一些大病治愈的疗效。
例如,他对一些患慢支病、慢阻肺、肺心病的病人,却用只治其鼻炎、或鼻窦炎小病症,而不理会那些大病症。但,结果是:竟然让那些大病症,也不治而愈。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高兴的情况。
也是一个让中医操作,能大踏步迈向精准化的信号。
治小疾却能愈大病现象,是如何能出现的呢?
张医生提出了一个“跷跷板”比喻:
病人体内阴阳出了问题,就是跷跷板不处于水平位置了。中医治病首先要找到跷跷板,看跷跷板的两边都是谁,然后治容易的那个,两边的病就都好了。
阴阳平衡了,疾病也自然没有了。
“跷跷板”比喻,很形象,道理也不错。
(二)
只治小疾,为何却能愈大病呢?
它的原理是什么?
对此,试作一些思考。
先从经络的作用,进行联想。
经络的作用,如同公路铁路,能将各地的城镇联系起来一样,经络也能将人的五脏六腑,连成一个大系统。
若经络出问题了,也会导致它联接的脏腑发生病变。因此,这时刺激经络,便有可能治疗相关的疾病。——就象当公路堵塞后,及时进行道路清场,便能马上解决道路不畅的问题。
这些都好理解。
难理解的是:刺激经络,居然也可以治疗该经络所连接的脏腑的病症!
照理,经络只是条通道,它并不管理脏腑啊?
公路通道不畅,自然会影响它连接的城镇;但城镇若发生问题,照理,原因只应在其自身,而不会与公路通道状况如何相关。
脏腑自身出了问题,似与经络无涉。但,为何调整(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却能治愈脏腑的毛病呢?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经气流行,脏腑则如一个个加气站,那脏腑出了问题,经络之气必然减少,不能满足身体所需,而刺激某个穴位,就是给这一段经络补气。
气补足了,整段经络气都足了,原患疾的脏腑,自然也就痊愈。
刺激穴位,怎么就能给某段经络补气呢?
可以用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予以模拟解读:
这个理论是:
第一,在一个充满了液体,或气体的密闭容器(或管路)中,容器(或管路)中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在容器(或管路)内的任何位置,压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第二,若对这个容器(或管路)中的任一部分液体(或气体),另外增加压力,这个压力便会迅速传导到这个容器(或管路)中的所有位置。
万顿级的水压机,就是通过操纵小小的增压设备,而达到操作巨大的压力锤进行工作。
自然界的规律,存之四海。不论中医、西医,均受其制约,概莫能外。
差别,只在于规律表现的形式。
叫嚣取消中医的人,他们不懂这一点,所以显露了他们的肤浅。
而有些中医人,也将中医学与科学知识绝缘,或对立,则是极不明智的思维自残。
人体的经络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密闭的管路大系统。
所以,给经络上的某个穴位以刺激,其产生的作用,就可以传导到这个段经络上的患疾脏腑。
当然,不是随便刺激什么穴位,而是须刺激与病脏相关的穴位。
因为,经络系统,在大系统之下,还划分了12条功能各别的经络子系统。各个脏腑,均有对应其所属的经络子系统。
(三)
之所以能出现“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的理想状况,其原理,会不会与经络的应用相同呢?
当某些大小疾病,均出现在某一个子系统(例如,按五行理论,划为金、木、水、火、土五个子系统)之内时,若将这些疾病的任意一个治愈,也就意味着其他大小疾病,均能自行痊愈。
因为,在同一个子系统中,维持子系统运行的能量,都会是同样性质(类比物理学中的压力相等)。所以,治其中一个,也就是同时治疗其他疾病。
如果张医生发现的方法,即“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具有普遍意义,那么,我们就需要:
(1)对人体大系统之下的各个子系统,以某种规则,进行符合实际的认识与划分;
(2)然后,将现今各种病症,分别正确归类到各个子系统;
(3)标注各类容易治疗的小病症,以作为治疗诸多疾病的突破口。
这样,我们便可以获得一幅人体各子系统可能发生的病症之图。
这幅图的意义,就类同于现在的基因图。
可以用来作为中医的一件有力工具。
按照上述这幅“病症图”的提示,治疗便能有了一个明确的操作目标。
理论似已表明,张医生发现的“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方法,的确具有这样一种美妙前景。
虽然,现在,让中医学能够成为“治十愈十”、“治十愈九”医疗手段的理想,还很遥远。
但是,衷心希望“只治小疾却能愈大病”方法,能成为走向理想中医的破冰之举!
上述思考,都是纸上谈兵。
会不会这样?
期待有更大量的实践,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