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0 帖子 4889 获得点赞 315 声望 83 年龄 59 2014/08/19 #22 彭氏医家; 说: 彭氏医家 发表于 2014-8-19 00:32 18日跟踪汇报:今天儿子好好的,没有再次复发呵呵 点击展开... 这个落枕,针灸好了,这次也就好了,不会反复的, 我落枕的时候,都是去找中医诊所来治的,一般一次就好了,最多2次。
彭氏医家; 说: 彭氏医家 发表于 2014-8-19 00:32 18日跟踪汇报:今天儿子好好的,没有再次复发呵呵 点击展开... 这个落枕,针灸好了,这次也就好了,不会反复的, 我落枕的时候,都是去找中医诊所来治的,一般一次就好了,最多2次。
彭氏医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3/28 帖子 2703 获得点赞 45 声望 38 年龄 56 2014/08/19 #24 古道西风 说: 临床这种情况很多 西医没啥好办法 还是中医的绿色医疗给力。谢谢老师分享! 点击展开... 感谢交流!
hyt1992214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4/06 帖子 426 获得点赞 131 声望 43 年龄 68 所在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2014/08/19 #25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观先生首方: 葛根30,鸡血藤15,白芍30,甘草10,生姜3片,大枣2枚(掰),羌活10。 二方: 白芍30,赤芍30,羌活12,葛根20,甘草20,鸡血藤15,黄芪15. 头项强痛,二次方均去桂枝之通经,反而加酸收之芍药,不知何意? 不知太阳病之气虚血涩,正需桂枝之温通,与芍药之酸敛,一阴一阳之道。 先生之未读伤寒耳!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观先生首方: 葛根30,鸡血藤15,白芍30,甘草10,生姜3片,大枣2枚(掰),羌活10。 二方: 白芍30,赤芍30,羌活12,葛根20,甘草20,鸡血藤15,黄芪15. 头项强痛,二次方均去桂枝之通经,反而加酸收之芍药,不知何意? 不知太阳病之气虚血涩,正需桂枝之温通,与芍药之酸敛,一阴一阳之道。 先生之未读伤寒耳!
彭氏医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3/28 帖子 2703 获得点赞 45 声望 38 年龄 56 2014/08/19 #26 hyt1992214 说: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观先生首方: 点击展开... 呵呵,非也。 此乃取芍药甘草汤之柔筋缓急之意。 况且,有效即是道理,仲景之理也是以效为准。
彭氏医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3/28 帖子 2703 获得点赞 45 声望 38 年龄 56 2014/08/19 #27 hyt1992214 说: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观先生首方: 点击展开... 再看《郝万山讲伤寒论》的视频中,郝老师在讲桂枝汤适应症里的“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故事中,处方用量如下: 治疗颈椎病的经脉肌肉拘挛不适:葛根30-40,白芍30,鸡血藤30,威灵仙10,秦艽10,桂枝10,甘草10,生姜大枣适量,效果不错。 还请先生先去看看好老师的视频之后,回头再跟俺说这个事哦
hyt1992214 说: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观先生首方: 点击展开... 再看《郝万山讲伤寒论》的视频中,郝老师在讲桂枝汤适应症里的“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故事中,处方用量如下: 治疗颈椎病的经脉肌肉拘挛不适:葛根30-40,白芍30,鸡血藤30,威灵仙10,秦艽10,桂枝10,甘草10,生姜大枣适量,效果不错。 还请先生先去看看好老师的视频之后,回头再跟俺说这个事哦
彭氏医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3/28 帖子 2703 获得点赞 45 声望 38 年龄 56 2014/08/19 #28 hyt1992214 说: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观先生首方: 点击展开... 另外,你把太阳病提纲提出来,那么你可知道,我的文章中没有‘脉浮’,更没有“恶寒”?
雪原孤狼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9/08 帖子 250 获得点赞 6 声望 0 2014/08/19 #29 彭氏医家 说: 呵呵,下次去广西俺要向大哥要秘方咯 点击展开... 其实没什么,我故弄玄虚而已的,哈哈,所谓的秘方都是自己瞎凑的,是在他人验方五虎翳痹膏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唉,还有待改进,治颈肩腰腿痛之类的够用了,就是拿来只网球肘腱鞘炎足跟痛的效果不行,只好继续改进吧,其研究路漫漫之修远兮————
彭氏医家 说: 呵呵,下次去广西俺要向大哥要秘方咯 点击展开... 其实没什么,我故弄玄虚而已的,哈哈,所谓的秘方都是自己瞎凑的,是在他人验方五虎翳痹膏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唉,还有待改进,治颈肩腰腿痛之类的够用了,就是拿来只网球肘腱鞘炎足跟痛的效果不行,只好继续改进吧,其研究路漫漫之修远兮————
彭氏医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3/28 帖子 2703 获得点赞 45 声望 38 年龄 56 2014/08/19 #30 雪原孤狼 说: 其实没什么,我故弄玄虚而已的,哈哈,所谓的秘方都是自己瞎凑的,是在他人验方五虎翳痹膏的基础上加味而 点击展开... 想到了,其实很多东西都有个内涵和外延,谢谢大哥噢
雪原孤狼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9/08 帖子 250 获得点赞 6 声望 0 2014/08/19 #31 叫你师弟是真的好玩的,你老整个大哥叫我的,我就真惭愧了,人没你老成,学识没你扎实,别折杀我了啊
hyt1992214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4/06 帖子 426 获得点赞 131 声望 43 年龄 68 所在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2014/08/20 #32 彭氏医家 说: 另外,你把太阳病提纲提出来,那么你可知道,我的文章中没有‘脉浮’,更没有“恶寒”? 点击展开... 没有脉浮,必定无汗,虽未问及,当微恶风和寒,更不能单用芍药酸寒收敛之品。 仲祖于足挛急,先用姜草温中,后用芍药甘草舒筋,正是此理。 至于效否,方中芪、防辈亦非寒凉,略刹芍药之势耳。 还可断定,虽有效,疲劳或遇风寒,必反复无疑。恕直言!!!
彭氏医家 说: 另外,你把太阳病提纲提出来,那么你可知道,我的文章中没有‘脉浮’,更没有“恶寒”? 点击展开... 没有脉浮,必定无汗,虽未问及,当微恶风和寒,更不能单用芍药酸寒收敛之品。 仲祖于足挛急,先用姜草温中,后用芍药甘草舒筋,正是此理。 至于效否,方中芪、防辈亦非寒凉,略刹芍药之势耳。 还可断定,虽有效,疲劳或遇风寒,必反复无疑。恕直言!!!
彭氏医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3/28 帖子 2703 获得点赞 45 声望 38 年龄 56 2014/08/20 #33 好,不管如何,感谢您的参与和建议。我会验证您的“必反复无疑”。 另,按先生之意,我该如何用药方为正确?我想听听先生的意见。 谢谢!
文子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8 帖子 6475 获得点赞 134 声望 63 2014/08/22 #34 关心则乱。所以“医不自治”。对于肌肉痉挛损伤,你下回可以用我的燔针劫刺法。牵扯到经脉的话,大肠经的经脉病:“是动则病,齿痛颈肿。”。经穴里五输穴有“输主体重节痛”可取大肠经输穴三间来治。
hyt1992214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4/06 帖子 426 获得点赞 131 声望 43 年龄 68 所在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2014/08/28 #35 彭氏医家 说: 好,不管如何,感谢您的参与和建议。我会验证您的“必反复无疑”。 另,按先生之意,我该如何用药方为正 点击展开... 你在原方中加一味桂枝既可。桂枝温通止痛,仲祖止痛多用,此乃仲祖法,可师之。 你方中有黄芪,可知黄芪用法否?表虚汗多脉浮虚方可用,否则,有闭表留邪之虞。 方中无当归,如左脉重按无力、或细涩、或尺部弱涩、或关上重按无力等血虚见证,必须加之,否则不能做汗逐邪。 仅做参考。
彭氏医家 说: 好,不管如何,感谢您的参与和建议。我会验证您的“必反复无疑”。 另,按先生之意,我该如何用药方为正 点击展开... 你在原方中加一味桂枝既可。桂枝温通止痛,仲祖止痛多用,此乃仲祖法,可师之。 你方中有黄芪,可知黄芪用法否?表虚汗多脉浮虚方可用,否则,有闭表留邪之虞。 方中无当归,如左脉重按无力、或细涩、或尺部弱涩、或关上重按无力等血虚见证,必须加之,否则不能做汗逐邪。 仅做参考。
毛 毛振玉针灸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3/01 帖子 5122 获得点赞 79 声望 63 年龄 73 所在地 张家口市 2014/09/02 #36 彭老师好案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彭氏医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3/28 帖子 2703 获得点赞 45 声望 38 年龄 56 2014/09/02 #37 毛振玉针灸所 说: 彭老师好案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点击展开... 感谢毛老师的鼓励,您的鼓励令学生倍感温馨,呵呵.
毛 毛振玉针灸所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3/01 帖子 5122 获得点赞 79 声望 63 年龄 73 所在地 张家口市 2014/09/02 #38 彭氏医家 说: 感谢毛老师的鼓励,您的鼓励令学生倍感温馨,呵呵. 点击展开... 彭老师晚安哦。
澄怀观道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11/23 帖子 141 获得点赞 4 声望 0 年龄 39 2014/11/24 #40 一例很好的中医辨证论治外周软组织损伤的病例,学习了,不过题目写“中西医之战”,小弟觉得有点过了,兄台莫要见怪。--一个干骨科的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