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什么药擅长清肝热,最好是清肝脏本身的热,而不是清眼目邪热。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听听大家的看法,我寒药都吃个遍了,还想更进一步分析下那味药擅长清肝热。

听听各位老师的见解。
 
我准备用白术,山药,当归,茯苓,陈皮,薏米,为骨,

加一到两味,入肝清热的药,在考虑选哪两个。
 
清热药六大类,

清热药分为以下六类:

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因有“寒凉折火”的性能,故主要用于清气分实热。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栀子等,白虎汤为其代表方。

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解血分实热。所谓“血热”是指在温热病(相当于感染性疾病的极期和晚期或败血症期)出现的发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发斑发疹(皮下出血)、衄、吐血、便血等并发症,以及由“血热妄行”所致的其他出血症,本类药物可通过其清热作用而达到凉血的目的。常用药物有犀角、生地黄、玄参等,犀角地黄汤为其代表方。

清热躁湿药:因湿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发热称为湿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食少、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苔黄腻等。因本类药物既能清热又能燥湿,部分药物还兼有解毒的作用,故主要来治疗湿热证,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治肠胃湿热以香连丸为代表,治湿热黄疽以栀子柏皮汤为代表。

清热解毒药:这里所指的毒,是指火热壅盛引起的“火毒”或“热毒”,相当于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以及伴随的病理变化,包括各种毒性反应。多种化脓性感染(如疮疡、肺痈、肠痈等)、痢疾和部分病毒感染(如流感、乙脑等)都属于热毒范畴。因本类药物具清热又兼有解毒作用,故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热毒证,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薄公英等,五味消毒饮是其代表方之一。

清虚热药:所谓虚热,从理论上讲是指阴、阳、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发热,但通常专指热邪伤阴所致的热证。如湿热病(相当于急性传染病)后期,热已伤阴所致的口干咽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阴虚发热证,又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等)所引起的午后发热、颧红盗汗、骨蒸劳热并有慢性进行性消瘦等证均为本类药物的适应症。常用药物有地骨皮、银柴胡等。青蒿鳖甲汤是其代表方之一。

清热明目药:凡能清肝热或散风热,以治疗肝热和风热目疾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明目药,常用于肝热上扰所致的目疾。代表药物有决明子、青葙子、谷精草等,常用方剂有青葙汤、谷精龙胆散等。



我觉得,应该以清热解毒药入肝最多。

清热泻火药,重于气分,多升扬,重于肺胃。

清热凉血药,重于血分,偏于肤表。

清热燥湿药,重于六腑。兼有解毒,可以入肝。

清热解毒药,重于肝内热毒,我觉得这类比较适合。

清虚热药,重于足少阴。

清热明目药,能散肝热,多走于上,而不守于内。

从上面分析,我觉得清热解毒药为首选,其次为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明目清热泻火和清虚热,此二者不再选择之列。




所以,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为首选,

生地黄,犀牛角,玄参,黄连,青葙子为次选。

决明子泻痢过重,龙胆草太贵,黄芩黄柏疑似有毒,金银花连翘过于升扬,石膏知母栀子入肺胃。皆不再选择之列。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8-18 11:00 编辑

白术,当归,山药,陈皮,茯苓,薏米,为骨,主健脾。

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生地黄,水牛角,青葙子,为辅,主凉肝。

辅以适度活动,均衡饮食,大家知道这个思路治什么病么。




白术15,当归15,山药10,陈皮10,茯苓5,薏米5,

大青叶10,蒲公英10,板蓝根10,生地黄10,水牛角5,青葙子5,

上药12味100g,水煎两次分服为一日量。呵呵。
 
清肝热,效率最高的还属黄连类,但要注意配伍,你那些是不行的。
 
治何病?乙肝?还是丙肝?
 
把当归换成丹参丹皮,就行了。
 
治乙肝吗??????、
 
我想应该是当归…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