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条

你比如这个传经说,《内经》中第一天太阳发病,第二天传到阳明,第三天传到少阳,第四天传入太阴,第五天

说你古文基础不行你还不信。这个热病的传变是这样:“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溢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就是说如果病这样传过来,三阴三阳都受病的时候,这人就该死了。这是两感于寒的情况,必不免于死的。
但是如果病不是两感于寒,其病衰弱的时间是:“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一古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你看后面讲治疗,难道不感叹内经的高明吗:“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帝曰:热病可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帝曰:病热当何治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脏气法时论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姐给你讲讲。
 
黄元御最研究内经看看他怎么说的内经传经说。
人之经脉,自皮毛以至筋骨,不过六层,
太阳在表,次为阳明,次为少阳,
次为太阴,次为少阴,次为厥阳,
厥阴者,经脉之在里者也。
风寒感袭,受自皮毛,故太阳先病。
经气郁隆,不得外泄,次第内浸,相因而发,日传一经,六日而遍。
此一定之事,不以风寒温热而异同也。
 
照黄元御说的日传一经,六日而遍,我看黄元御简直是脑残,照着内经比住葫芦画瓢,日传一经,六日而遍,可能吗?智商真够高的,伤寒论中明明讲道太阳病也有八九日不愈仍在太阳不罢的也没见得传到其他经,那可能一日传一经呢?
 
本帖最后由 真源中医 于 2014-9-1 10:25 编辑

人之经脉,自皮毛以至筋骨,不过六层,
太阳在表,次为阳明,次为少阳,
次为太阴,次为少阴,次为厥阳,
厥阴者,经脉之在里者也。
风寒感袭,受自皮毛,故太阳先病。
经气郁隆,不得外泄,次第内浸,相因而发,日传一经,六日而遍。
此一定之事,不以风寒温热而异同也。
温病内热素积,感必尽传,
风寒之家,起于外感,不缘内伤,或有一经两经而已者。
此本气之旺而外感之轻,不至成病者,及其成病,则捱次遍传。
此风寒之大凡也。
虽遍传六经,而未经汗解,则太阳表证,必不能罢。

关于六经病之传经,黄师之解与众不同,说此义自仲景后千载无知者”,“伤寒惟传经一事,讹谬百出,此处说“必不能罢”与其《伤寒悬解》所说不同,其解“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风伤卫者,营郁里热,若经中阴旺,则营气不至内蒸,故七日经尽而自愈,寒伤营者,卫郁表寒,若经中阳旺,则卫气不至内陷,故六日经尽而自愈,此风寒之顺证,在经而不入于脏腑者也。若中风阳盛而入于腑,伤寒阴盛而入于脏,则营卫方忧其内陷,非补泻以救其偏,不能应期而愈也。既有自愈,却又说必不能罢?)呵呵,黄氏损人不留口得,遭众非议,也是难免啊。
 
照黄元御说的日传一经,六日而遍,我看黄元御简直是脑残,照着内经比住葫芦画瓢,日传一经,六日而遍,可能

首先,要尊重前辈。黄元御对内经的理解到不到位不好说,黄元御不仅对内经有研究,对伤寒更是研究很多,不仅著有伤寒悬解,还对张仲景的用药也有心得,著有长沙药解。你称人家为脑残,我看你是脑残还差不多。其次,经脉是周而复始天天都在循环的,。日传一经。六日而遍怎么不可能?你没有看前面讲的是有前提的吗:这是两感于寒,必死的病。不是非两感于寒的太阳病。那个病一段时间到7日就好些了的,或者正气不足不能驱邪外出,呆在太阳经以后也可以通过治疗痊愈。结合临床,同样是外感,一般的感冒不是7天自愈,换上得 sas,日传一经六日而遍,然后就死不是吗?你爷爷怎么教你的,作为中医该有的尊重前辈没教你吗?病有轻重,就连中风还有入经络和入脏入腑的不同呢!你爷爷是纯中医吗?
 
呵呵你和我说的完全不是一个问题
 
历代医家对素问热论的注解不外有两层含义
1传经的时间规律。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
2传经的顺序规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我的意思是说伤寒也好外感也好,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一日传一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哎
 
就算要死的病也不可能六日传遍就死了,也可能7日也可能八日也可能3日,非带六日传遍才死吗,伤寒论讲的传染性伤寒病也有太阳几日不传的,你是在说死的问题,我是在说时间传遍规律问题
 
历代医家对素问热论的注解不外有两层含义
1传经的时间规律。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

历代解经家有时候解释不对,误导后世。素问热病讲这些传经的前文你没有仔细看吗:“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首先讲这个热病啊,也都是从伤寒来的,有的痊愈有的就死了,那些死的都是在六七日之间,痊愈的都是在10天以上。黄帝问为什么,才有后面关于传经的解释,而且讲了“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不是你和我讲的是不是一个问题的问题,是内经到底在讲什么的问题!
 
呵呵不用长篇论文三言两句就明白了,说说五脏五味苦欲补泻咋回事
 
历代医家对素问热论的注解不外有两层含义
1传经的时间规律。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

请读伤寒原文,从第九条后,这个问题明说了。这不是问题。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9-1 15:59 编辑

中医一讲理,我感觉就绕。实实在在地分清少阴与太阴。少阴与阳明。少阴与温病。这条就算基本学会了。其他的弄多了等于O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4-9-1 16:02 编辑

太阳应为太阴
 
请读伤寒原文,从第九条后,这个问题明说了。这不是问题。

伤寒论第9条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我简单说说第九条在说第十条吧,这个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指巳时(09:00--一11:00)或地支为巳的日子,“未”指未时(13:00~15:00)或地支为未的日子,“从巳至未上”指巳、午、未三个时辰(09:00--一15:00)或地支为巳、午、未的日子;本条的意思是“太阳病好起来的时间通常会在巳时至未时(09:00~15:00)或巳日至未日这个时间段上”。这套术数理论认为太阳属火,而巳、午、未是火最旺的时点,所以也就认为太阳病会在火最旺的时候得解而愈了,这其实与认为少阳属木则少阳病会在木最旺的时候得解而愈(272条的“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阳明属金则阳明病会在金最旺的时候得解而愈(193条的“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都是一种“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物成则毁”的观点和思想。但其实这全部都是术数家们牵强附会的臆测、臆想而己,是毫无实用价值的!在实际的临床表现当中,太阳病,服药而得解的,解于任何时辰、任何日子的都有,要看你何时服药、药力发作和见效于何时去判定;不服药而自愈的,也是各种时辰、各个日子都会有的,绝不局限于巳、午、未这三个时辰或巳、午、未这三天。而且这套理论对这些病的分类和看法与现在《内经》的那套五运六气的传统理论把太阳归属为寒水、少阳归属为相火之类的分法和说法也是不尽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比如太阳属火与太阳属水本身就有着天壤之别,少阳属木与少阳属火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本身这些理论和说法之间就有分歧、就在掐架,那你叫人相信哪套理论、遵从哪种说法好呢?!只能够让人无所适从、晕头转向、糊里糊涂而己!可见这些理论和说法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无稽之谈,是有害无益的垃圾、糟粕!)所以本条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当删除。 本条估计也是王叔和根据《阴阳大论》那些东西擅自插增进来的,而且从上面的分析可见,这些《阴阳大论》、《内经》之类的东西,不仅本身就存在着自相矛盾、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和地方,只能让人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而不能够让人越学越清晰明了、清楚明白而且还完全不切实际、脱离现实,全是些空想、瞎掰、自欺欺人的垃圾、糟粕,是应该加以摒弃、唾弃的,而不应该反过来把它们当成经典、宝贝这样是非不分。
 
不存在什么矛盾和糊涂,只问自己是否明白便可。
 
呵呵,只问自己是否明白便可。支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