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宝书说方

杏林一翁

闻名全坛
贵宾
注册
2012/10/12
帖子
13412
获得点赞
1593
声望
113
年龄
52
宝书说方---活络效灵丹临证有效验

活络效灵丹源自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载:“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痛臂痛,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淹瘀。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5钱。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腿疼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痛,加生桃仁、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余在临证中加味使用,治疗多种疾病皆有效验。



下肢静脉炎

方药: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茯苓、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五灵脂、秦艽、羌活、元胡、白芷各50克,桂枝、附子、肉桂各30克,甘草2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

用法: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

主治: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疼痛。

体会: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等病多因寒滞血脉、郁阻不通所致。治当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加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补血活血;加黄芪、茯苓补气,利水消肿;加桂枝、附子、肉桂温阳逐寒;加牛膝、杜仲、秦艽、羌活祛湿除痹;加五灵脂、元胡、白芷、蜈蚣、全蝎通络止痛。在临床中治疗多例,多在3个月时出现明显疗效,浮肿消退,下肢力量增强,多在6个月复元。



冠心病心绞痛

方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葛根、山查、郁金各50克,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瓜蒌、川楝子、元胡、生地、炙甘草各50克。气虚者加黄芪、红参各100克。

用法: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体会:2002年春,老父已91岁,突发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危急,入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救治。配合服用汤剂,收到良效。出院之后,配成丸药服用,心绞痛很少发作。回家休养,心绞痛很少再犯。方中活络效灵丹加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活血化瘀;加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强心生脉;加葛根、郁金、山楂、瓜蒌、川楝子宽胸理气;加生地、炙甘草,仿《伤寒论》炙甘草汤之意,以缓解“心动悸”之症;年老气衰,故加参芪以补之。所用药物,皆对证而设,故能收效。



手臂肿痛

方药: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川芎、三七、蒲黄、五灵脂、车前子、茯苓、黄芪、鸡血藤、白术、桃仁、红花、泽泻、苍术、牛膝、黄柏各50克,全蝎30克,蜈蚣10条。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患者张某某,男,29岁,手红肿疼痛,双手轮换发作,双臂僵硬,失去劳动能力。多方求医,久治不愈。余诊为热痹,投以活络效灵丹加三妙散(黄柏、苍术、牛膝)清热燥湿;加桃仁、红花、鸡血藤、川芎、三七,活血化瘀;加黄芪、车前子、茯苓、白术利水消肿;加蒲黄、五灵脂(失笑散)、全蝎、蜈蚣通络止痛。服用一料丸药后,收效明显,手已不肿不痛,恢复劳动能力。再用一料诸症皆除。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程宝书教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宝书说方---活络效灵丹临证有效验

活络效灵丹源自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载:“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痛臂痛,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淹瘀。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5钱。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腿疼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痛,加生桃仁、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余在临证中加味使用,治疗多种疾病皆有效验。



下肢静脉炎

方药: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茯苓、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五灵脂、秦艽、羌活、元胡、白芷各50克,桂枝、附子、肉桂各30克,甘草2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

用法: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

主治: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疼痛。

体会: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等病多因寒滞血脉、郁阻不通所致。治当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加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补血活血;加黄芪、茯苓补气,利水消肿;加桂枝、附子、肉桂温阳逐寒;加牛膝、杜仲、秦艽、羌活祛湿除痹;加五灵脂、元胡、白芷、蜈蚣、全蝎通络止痛。在临床中治疗多例,多在3个月时出现明显疗效,浮肿消退,下肢力量增强,多在6个月复元。



冠心病心绞痛

方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葛根、山查、郁金各50克,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瓜蒌、川楝子、元胡、生地、炙甘草各50克。气虚者加黄芪、红参各100克。

用法: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体会:2002年春,老父已91岁,突发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危急,入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救治。配合服用汤剂,收到良效。出院之后,配成丸药服用,心绞痛很少发作。回家休养,心绞痛很少再犯。方中活络效灵丹加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活血化瘀;加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强心生脉;加葛根、郁金、山楂、瓜蒌、川楝子宽胸理气;加生地、炙甘草,仿《伤寒论》炙甘草汤之意,以缓解“心动悸”之症;年老气衰,故加参芪以补之。所用药物,皆对证而设,故能收效。



手臂肿痛

方药: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川芎、三七、蒲黄、五灵脂、车前子、茯苓、黄芪、鸡血藤、白术、桃仁、红花、泽泻、苍术、牛膝、黄柏各50克,全蝎30克,蜈蚣10条。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体会:患者张某某,男,29岁,手红肿疼痛,双手轮换发作,双臂僵硬,失去劳动能力。多方求医,久治不愈。余诊为热痹,投以活络效灵丹加三妙散(黄柏、苍术、牛膝)清热燥湿;加桃仁、红花、鸡血藤、川芎、三七,活血化瘀;加黄芪、车前子、茯苓、白术利水消肿;加蒲黄、五灵脂(失笑散)、全蝎、蜈蚣通络止痛。服用一料丸药后,收效明显,手已不肿不痛,恢复劳动能力。再用一料诸症皆除。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程宝书教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分享:
 
宝书说方---燮理汤与化滞汤治痢疾

1978年夏天,黑龙江省一林业局子弟中学姚校长患痢疾住院治疗,各种抗生素叠进,止痢药片频服,一周后病情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严重,每天不停地便出红白相间、鱼冻样便,家属只好把两张床并起来中间留一道缝,让他躺在中间,下面放便盆盛接之。当时我正在该中学任语文教员,业余时间钻研中医。姚校长之妻找到我,说:“校长快不行啦,你救救他吧!”我立即赶到病房看望,当时校长已十分衰弱,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翻身都很困难。校长对我说:“西药对我这个病已经没有办法了,你给我开汤药试试吧。”那时我正在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上记载燮理汤治疗老年、儿童、妇女等体质虚弱病人寒热交错的痢疾,疗效极佳,就按原方给他开了3剂。家属抓来了药,立即给病人煎服。服完1剂排便明显减少,服完2剂,腹痛消失;服完3剂,泄痢停止。只用了三天时间,重病就获愈。为了防止病情复发,我又按张锡纯治痢之法开了3剂化滞汤,服完患者就可以坐起来进食了,气力渐复,一如常人。其妻感激地对我说:“你救了校长一命啊!”从此之后,凡是遇到痢疾患者我都按照张张锡纯氏之法治之,常获手到病除之效。

燮理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药:生山药30克,金银花15克,生杭芍20克,牛蒡子(炒捣)10克,甘草5克,黄连、肉桂(去粗皮)各5克。单白痢,加生姜;单赤痢,加地榆;血痢,加鸦胆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这首方剂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虚人、弱人、老人、小孩的痢疾最为适宜。痢疾发病,是因为寒火凝结下焦,瘀为脓血,留滞不下,而寒火交战之力又逼迫之,使之下也。故方中黄连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二药等分并用,阴阳燮理于顷刻矣。白芍协同甘草,即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且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补气养阴。

痢疾之噤口不食者,必是胆火逆冲胃口;里急后重者,必是肝火下迫大肠,故白芍能治之。滞下久则阴分必亏,气化不固,故用山药滋脏腑之真阴,固下焦之气化。牛蒡子能通利大便,以泻寒火之凝结。金银花善解热毒,以防肠中之溃烂。单白痢,病在气分,故加生姜以行气;单赤痢,病在血分,故加地榆以凉血;痢中多带鲜血,其血分尤热,故加鸦胆子大清血分之热。

化滞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初起者。生杭芍50克,当归25克,山楂30克,莱菔子(炒)2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若身形壮实者,可加大黄、朴硝各10克下之。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程宝书教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好东西收藏了,谢谢楼主。
该死的验证码
 
感谢王老师又送来了好东东,收藏了。
 
值得學習與收藏。
 
正容汤合牵正散治面瘫(宝书说方)

广东惠州6岁男孩刘某,2006年3月5日清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并伴有恶风,发热,无汗,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耳下有压痛等兼症,立即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面神经麻痹。医生为患儿安排的治疗方案为: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患部,每日20~30分钟;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强的松等药,注射加兰他敏。治疗20余天,病情未见缓解,患儿却食欲大增,身体发胖,已形成满月脸,生出了淡淡的胡须。其母焦急万分。在朋友的推荐下带患儿到珠海求余诊治。余用《审视瑶函》的正容汤加《杨氏家藏方》的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收效良好。

方药:白附子、白僵蚕各5克,全蝎3克,羌活、防风、秦艽、胆星、制半夏、木瓜、甘草、黄松节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2次分服。同时针刺合谷、地仓、颊车、太阳、下关、翳风、颧髎、承泣、球后等穴位。患者每天在门诊接受针灸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又进行了第2个疗程的治疗。1个疗程后,面部歪斜基本矫正,2个疗程后痊愈。

体会: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俗称吊线风。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顾,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闭阻所致,治疗以祛风通络,养血和营为法。上方中全蝎、僵蚕、白附子祛风化痰,羌活、防风加强祛风散邪之力;胆星、半夏长于化痰,可除阻滞脉络的顽痰;木瓜、松节平肝熄风,和血舒筋。诸药合用,丝丝入扣,故能收到好的疗效。针刺以面部穴位为主,针之,可疏通经络,调节局部的气血循环,矫正歪斜。针药结合,相辅相成,针治标而药治本,标本同治,故能效若桴鼓之应。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程宝书教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瓜蒌牛蒡子汤治乳痈(宝书说方)

1971年8月我的儿子降生了,尚未满月,妻突发乳痈,左乳头旁边生一鸡蛋大肿块,颜色发红,异常疼痛,高烧39.8℃,头脑昏昏沉沉,浑身直打哆嗦,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我还是一个中学教员,对医学来说还是个门外汉。工作的林场医疗条件很差,无法住院治疗。我手足无措,心急如焚,赶紧找来我的好朋友——当地卫生院的中医师吕豪医生。吕医生仔细诊断后很有把握地说:“患的是急性乳腺炎,3剂药保好。”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赶紧按他的处方抓来了3剂药,给妻煎药,服药。服1剂药后,当天晚上妻就感觉到头脑清晰,疼痛有所减轻,高热开始消退。第二天,乳房的红肿处颜色变浅,热度降至37.5℃,疼痛消失大半。第三天,3剂药吃完,热退神情,痛止肿消,一如常人。

我真被中药的神奇疗效折服了,我问吕医生:“你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他说:“《医宗金鉴》里的瓜蒌牛蒡子汤。”我从医之后,也用这个方子治疗乳痈,屡试不爽,无有失手者。2004年,我的大女儿在上海浦东妇幼保健院生一男孩。一周后出院回到家中,几天后因乳头皲裂,导致一侧乳房红肿热痛,发高烧39℃,寒战不已。病情急迫,全家人都主张赶紧住院治疗。尤其是我当医生的小女儿,从北京打来电话说:“病情这么严重,如果再不住院,是很危险的呀!”我心里有把握,说:“先不用着急,给我半天的时间,服用中药,如果病情不减再住院吧。”我立即乘出租车从浦东赶往城隍庙同仁堂药店,按瓜蒌牛蒡子汤的处方抓了3剂药,又乘出租车赶回家中。出租车费花了120多元,买药只花了三、四十元钱,来回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回家之后,我亲自为女儿煎药,连煎2剂,分成四碗,每碗约300~400毫升,中午12点开始服药,每隔4小时喝一次,每次喝一碗。下午4点寒颤停止,晚8点热稍降,疼痛减轻。第二天凌晨4点钟,两服药全部喝完,高热降至38.0℃。继续服第3剂药,中午12点服完,两天时间,服药3剂,热退痛止,神清气爽,基本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时,要不断用吸奶器抽出患乳的乳汁,以防乳汁阻滞,加重病情。吸出的乳汁含有热毒,不可给婴儿饮用。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凡是遇到急性乳腺炎的患者,我都用瓜蒌牛蒡子汤治疗,每每投药中的,效如桴鼓,未有不效者。奇怪的是,当今患急性乳腺炎者大都是采用西医的抗生素疗法,打点滴,吃消炎药,不仅治疗时间长、花钱多,而且人也遭罪。医生却把疗效奇特的中医验方置之高阁,弃而不用,真是可惜。

瓜蒌牛蒡子汤出于《医宗金鉴》,组成为:

瓜蒌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黄芩、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皂刺、金银花、陈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我在治疗乳痈时,对原方作了小小的加减,改为:全瓜蒌、牛蒡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皂角刺、黄芪、蒲公英、丹皮、赤芍、橘核各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每日1~2剂,多次分服,每4小时服1次,连服3剂。乳痈发病急迫,常伴有高热,加入生石膏,可增强清热效果。另外,用三棱针点刺膏肓穴及其周围1寸处(与乳痈的对应点)放血拔罐,也有特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程宝书教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很不错,生动详实,值得一看。
 
2001年3月27日,吾友吕豪兄因脑梗死住院治疗,偏瘫稍有好转,痛风之证又作,左侧踝关节红肿热痛,彻夜难眠。诊为热痹,立以笔者经验方加味三妙丸速治之。

方药:苍术、黄柏、牛膝、当归各20克,金银花、生石膏、泽泻各30克,柴胡15克,全蝎5克,蜈蚣1条,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解:加味三妙丸方中苍术苦温以燥湿,黄柏苦寒以清热,牛膝导热下行,使湿热得清,得燥,得导,无有不除矣,故曰“三妙”。加当归以活血宣痹,加双花、柴胡、生石膏以清热利湿,加泽泻、薏苡仁以除湿通络,加全蝎、蜈蚣以搜风定痛,加甘草以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恰当,丝丝入扣,服用3剂后收到肿消痛止的良效。加味三妙丸病情急时以汤剂服之,病情缓时以丸散剂服用也可。

另以加味三妙丸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痹症,效果甚佳,一并介绍之。

2008年8月,患者林某某,左脚拇指关节红肿疼痛,发病已有半年之久,多方治疗,未能获效。诊为热痹,用上方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之法治之。以丸治顽,仿张锡纯活络效灵丹之一,加入丹参、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再加入薏苡仁、雷公藤、五灵脂、乌稍蛇,提高祛湿止痛的功效。

方药:苍术、黄柏、牛膝、当归、双花、生石膏、泽泻、柴胡、全蝎、薏苡仁、丹参、制乳香、制没药、五灵脂、鸡内金、黄连、雷公藤、三七各50克,乌梢蛇30克,蜈蚣10条。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另用海桐皮汤洗之。半月之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疗效甚佳。海桐皮汤出自《医宗金鉴》,方药组成如下:

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艾叶、荆芥各15克。

研为粗末 ,装入白布袋中,煎汤熏洗患处。

2009年8月又治一周姓患者,男 ,74 岁,离休老干部,素有痛风之虞,当时他从天津回陕西华县探亲访友。痛风突发,双脚踝关节红肿疼痛,走路困难,需要拄杖而行。适逢余在当地中医院出诊,患者家属开专车前来求治。用加味三妙丸方,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连用3剂。另用海桐皮汤洗之。患者服用加味三妙丸3剂,海桐皮汤浸泡3天,脚踝部红肿基本消失,不用扶杖,即可自由行走。患者自述,以前犯病,没有个十天半个月都不能缓解,如此顽疾,一剂知,三剂效,真神啊。又投3剂,病即告愈。继用丸药以巩固疗效,药方同上。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该书中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本方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疗效确实,屡试不爽。一般服用20~30剂,可收良效。

药用:炙甘草、生地、党参各15克,阿胶、桂枝、麦冬、麻仁各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大便溏去麻仁,加酸枣仁;心悸加龙齿、朱砂;病毒性心肌炎邪盛加黄芩、公英、大青叶。心气虚者,去麻仁、阿胶、生姜,加人参、黄芪、五味子;心阳虚者,去麻仁、阿胶,加重桂枝用量至30克,附片5克;心阴虚者,重用生地、麦冬,再加玄参;心血不足者,加当归、赤芍、丹参;心痛甚者,加丹参、元胡、赤芍、三七等;瘀血阻滞者,加丹参、三七、元胡、郁金、檀香。

病案1

李某某, 男 ,27岁。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心律不齐,睡眠不好。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党参、阿胶、生地、丹参、夜交藤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炒枣仁20克,黄连、桂枝各10克,肉桂、干姜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兼证为睡眠不好,因心主神明,心气虚,故失眠多梦。方中加丹参、夜交藤、炒枣仁,加黄连、肉桂(名交泰丸)宁心安神。

病案2

刘某,女,35岁。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心律不齐,晚上频发。胸痹。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太子参、阿胶、生地、苦参、全栝楼、当归、丹参、麦冬、五味子、川芎、黄芪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用法同前,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昼为阳,夜为阴,夜间频发,心阴不足也,心阴心阳不相接续也。故重用太子参、阿胶、生地滋心阴,佐以桂枝、干姜以温心阳,阴阳共理。方中加丹参、麦冬、五味子名曰生脉饮者,养心神、补心力也。加四物汤、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龙骨、牡蛎摄敛心气,苦参、栝楼宽胸理气。尤其是苦参,据现代药理研究该药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用以为主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较好疗效。诸药合而为方,巧妙配合,药症合拍,故收捷效。

病案3

韩某某,女,56岁。心慌,气短,口苦咽干,胸闷,乏力,心律不齐,睡眠不好,全身浮肿,晨起尤甚。诊断为:胸痹。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沙参、太子参、阿胶、全栝楼、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茯苓、白术、柏子仁各15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用法同前,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兼证为睡眠不好,心气虚弱之故也,故加生脉饮(丹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宁心安神。全身浮肿,水液代谢谢失常也,故加苓桂术甘汤(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温阳利水也。口干舌燥,阴液不足也,故加沙参、重用生地、栝楼,以滋阴润燥也。

服10剂后,症状缓解,又服10剂,诸症消失。原方加量,制成丸药,服用1个月,病未再发。
 
瓜蒌牛蒡子汤治乳痈(宝书说方)

1971年8月我的儿子降生了,尚未满月,妻突发乳痈,左乳头旁边生一鸡蛋大肿块,颜色发红,异常疼痛,高烧39.8℃,头脑昏昏沉沉,浑身直打哆嗦,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我还是一个中学教员,对医学来说还是个门外汉。工作的林场医疗条件很差,无法住院治疗。我手足无措,心急如焚,赶紧找来我的好朋友——当地卫生院的中医师吕豪医生。吕医生仔细诊断后很有把握地说:“患的是急性乳腺炎,3剂药保好。”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赶紧按他的处方抓来了3剂药,给妻煎药,服药。服1剂药后,当天晚上妻就感觉到头脑清晰,疼痛有所减轻,高热开始消退。第二天,乳房的红肿处颜色变浅,热度降至37.5℃,疼痛消失大半。第三天,3剂药吃完,热退神情,痛止肿消,一如常人。

我真被中药的神奇疗效折服了,我问吕医生:“你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他说:“《医宗金鉴》里的瓜蒌牛蒡子汤。”我从医之后,也用这个方子治疗乳痈,屡试不爽,无有失手者。2004年,我的大女儿在上海浦东妇幼保健院生一男孩。一周后出院回到家中,几天后因乳头皲裂,导致一侧乳房红肿热痛,发高烧39℃,寒战不已。病情急迫,全家人都主张赶紧住院治疗。尤其是我当医生的小女儿,从北京打来电话说:“病情这么严重,如果再不住院,是很危险的呀!”我心里有把握,说:“先不用着急,给我半天的时间,服用中药,如果病情不减再住院吧。”我立即乘出租车从浦东赶往城隍庙同仁堂药店,按瓜蒌牛蒡子汤的处方抓了3剂药,又乘出租车赶回家中。出租车费花了120多元,买药只花了三、四十元钱,来回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回家之后,我亲自为女儿煎药,连煎2剂,分成四碗,每碗约300~400毫升,中午12点开始服药,每隔4小时喝一次,每次喝一碗。下午4点寒颤停止,晚8点热稍降,疼痛减轻。第二天凌晨4点钟,两服药全部喝完,高热降至38.0℃。继续服第3剂药,中午12点服完,两天时间,服药3剂,热退痛止,神清气爽,基本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时,要不断用吸奶器抽出患乳的乳汁,以防乳汁阻滞,加重病情。吸出的乳汁含有热毒,不可给婴儿饮用。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凡是遇到急性乳腺炎的患者,我都用瓜蒌牛蒡子汤治疗,每每投药中的,效如桴鼓,未有不效者。奇怪的是,当今患急性乳腺炎者大都是采用西医的抗生素疗法,打点滴,吃消炎药,不仅治疗时间长、花钱多,而且人也遭罪。医生却把疗效奇特的中医验方置之高阁,弃而不用,真是可惜。

瓜蒌牛蒡子汤出于《医宗金鉴》,组成为:

瓜蒌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黄芩、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皂刺、金银花、陈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我在治疗乳痈时,对原方作了小小的加减,改为:全瓜蒌、牛蒡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皂角刺、黄芪、蒲公英、丹皮、赤芍、橘核各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每日1~2剂,多次分服,每4小时服1次,连服3剂。乳痈发病急迫,常伴有高热,加入生石膏,可增强清热效果。另外,用三棱针点刺膏肓穴及其周围1寸处(与乳痈的对应点)放血拔罐,也有特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程宝书教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分享:
 
宝书说方:地黄饮子治小脑萎缩





1980年秋天,我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张琪老师进行临床实习。一天,一个重症患者求诊。患者20多岁,1米85的大个,在一次火灾中救火时被浓烟薰倒,昏迷不醒。经抡救,保住了生命。但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小脑萎缩,出现失语,步履蹒跚,需两个人扶持,才能勉强走几步。在上海、北京等地多方求医而未能见效。西医诊为不治之症。患者家属执意让张琪治疗。张琪先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服用数月后,未见丝毫效果,便改投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的地黄饮子。服用半年后疗效渐显,一年后,患者康复,结婚生子,创造了奇迹。我亲身经历了患者康复的过程,并且亲自对患者做过追访,故深信不疑。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近30多年,但至今我仍记忆犹新。该方是主治喑痱的名方,对于中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还可用于治疗脊髓空洞症、脑挫伤后遗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萎缩、痴呆症等,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1990年前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孟某,40多岁就感到精力不济,记忆力减退,经常昏睡,做CT,确诊为脑萎缩,余告以此方治之。他用此方制成丸药长期服用,数年后,再做CT检查,脑部发育正常,无萎缩现象。至今年近花甲,仍在领导岗位上忙碌着,精力充沛,无不适感。

方药:熟地、巴戟天、山萸肉、石斛、麦冬、肉苁蓉、茯苓各15克,附子、五味子、菖蒲、远志各10克,肉桂3克,薄荷1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偏阴虚,去附、桂,加鳖甲、旱莲草、竹沥、胆星;脊髓空洞症,加人参、黄芪、女贞子、山药;脑挫伤后遗症,加龙骨、生铁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加紫河车、菟丝子、木瓜、鸡血藤、千年健;脑萎缩,痴呆症,加紫河车、淫洋藿、益智仁、红参、鹿角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喑痱(喑者,不能言也。痱,足废也。《素问·脉解篇》:“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沉迟细弱。可用于中风不语,偏瘫之属于阴阳俱虚者。
 
程宝书先生、吕豪先生好像还有一位曾编辑《新编汤头歌诀》是我入学前所拥有的几本书之一。上学后亲见程老,其人略瘦中等身高。现在哈一百附近药店坐诊,那药店还有我的中医内科学老师郭有昌先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