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4/12
- 帖子
- 2369
- 获得点赞
- 52
- 声望
- 48
耳病根源——此为清乾隆御医黄坤载之医论方
耳病者,浊阴之上填也。阳性虚而阴性实,浊阴下降,耳窍乃虚,虚则清彻而灵通,以其冲而不盈也。目者,木火之终气,耳者,金水之始基,木火外明,故神清而善发,金水内虚,故气空而善内。凡大块之噫气,生物之息吹,有窍则声入,声入则籁发,非关声音之钜细也。
浊气一升,孔窍堵塞,则声入而不通矣。人之衰者,脾陷胃逆,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虚灵障蔽,重听不闻。阴日长而阳日消,窍日闭而听日损,气化自然之数也。然窍闭于天而灵开于人,达者于是,有却年还听之术也。
参茯五味芍药汤
茯苓 9g 半夏 9g 甘草 6g 人参 9g 橘皮 9g 五味 3g 芍药9g
煎半杯,温服。
归根结底- 脾陷胃逆,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耳病者,浊阴之上填也。阳性虚而阴性实,浊阴下降,耳窍乃虚,虚则清彻而灵通,以其冲而不盈也。目者,木火之终气,耳者,金水之始基,木火外明,故神清而善发,金水内虚,故气空而善内。凡大块之噫气,生物之息吹,有窍则声入,声入则籁发,非关声音之钜细也。
浊气一升,孔窍堵塞,则声入而不通矣。人之衰者,脾陷胃逆,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虚灵障蔽,重听不闻。阴日长而阳日消,窍日闭而听日损,气化自然之数也。然窍闭于天而灵开于人,达者于是,有却年还听之术也。
参茯五味芍药汤
茯苓 9g 半夏 9g 甘草 6g 人参 9g 橘皮 9g 五味 3g 芍药9g
煎半杯,温服。
归根结底- 脾陷胃逆,清气不升,浊气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