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谈朋友说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各位医家哪位是靠一句话获得精湛医术的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推开天窗说亮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就是有观点的交换冲突的,一千人都是一个口吻那就不是交流了,深了浅了别忘心里去,过去就拉倒了。

真正心里有医的人,心里根本没地方装这些磕磕碰碰的家长里短的好听不好听的争论。

这不禁让人感到很有诱惑力啊,这句话是什么呢,只有一句话就能获得精湛的医术。

那这句话应该推广到全天下啊,不要自己自私的藏起来啊,全天下医生都用这一句话得到精湛的医术,那是中医的大幸啊,是中国这个民族的大幸啊。

我就怀疑了黄帝内经是一句话还是万卷书,岐伯说那些东西是不是都是假传,废话太多了啊。

仲景说那些东西是不是假传,好几百条不是废话吗,按照真传一句话的标准,那这些肯定是假传。

我还真找不出来哪个有名的医家只传了一句话的

仲景传了一本分为两本,李东垣传了好几本,王孟英传了好几本,朱丹溪传了好几本,难道都是假传。

孙思邈传了好几本,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这些都是废话啊。



我突然有一点理解,是不是说传给你一个方,什么病都吃这个方,然后拿这个方就可以一辈子不愁吃饭了,这样叫真传是吗

您要是这样理解的真传一句话,那我们就没有话可谈,谈不到一块去,只能不谈。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这句话说的可是够难听的啊,一般人都难以接受,只有不一般的人,心存大志的人,心有大爱的人,才能接受的下去。

所以我们是普通人,我们接受不了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也成不了大医我们就混口饭吃就知足了,大医小医跟我们无关。
 
孙思邈从小就是体弱多病,家里这点钱全花干净了,也没治好,所以孙思邈励志学医,事实证明,孙思邈可是活了一百多。

要是按从小体弱多病的发展下去,能活一百多吗。

廖希雍可以从小早产体弱多病,那他学了医术,可是长得健壮威武,还当了将军。

这使用一句话的艺术治愈的吗。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8-28 09:14 编辑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隋文帝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谏议大夫,他都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孙思邈天天这山那山跑,给官还不做有些人是拿捏一下,小的不做,大的就做了,比如李白孙思邈这种是真不做。

我们平常人觉得,这一定是假的,给官还不做,那不是傻逼么。

不做怎么可能,其实,你没到那个境界官场是非之地,换两个钱花,能做的人多了,但是,但是千古名医,可不是谁都能做得了的,仲景之后第一人。远远不如千古一名医更有价值。
 
本帖最后由 iproffice 于 2014-8-29 07:26 编辑

个人以为楼主对比以上各书的数量,是否从考据学当时的历史来说呢。
目录学,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
当时的历史环境等等。著书目的和书的流传,书的储存和介质,再对比一下黄帝内经当时其他流传各书当时和现今的情况。因素太多只能根据历史史料和猜测
 
其实这话是对的,说的是古传中医。黄帝内经似乎有一卷是没有的吧。莫用浅显的认识猜度先人古训。真正进中医大殿堂的有几人。
 
认知障,这个是最大的障碍。这个认知障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即使书上已经说了,但是因为读者的某种原因,导致不能深层理解作者谈论的本质。这样的障碍存在的。比如说李东垣的书,看完了,最后还是用不来,但是有人给你总结了一句话,你一下就通透了,会用了。这就是真传一句话的本质。
很明显,这句话也必须说给一些差不多要通的人,否则没用。就像李东垣的风药经验,孙曼之的一篇文章,我马上就通透了。但很多人仍然不会用辛温和辛凉的药。这就传不上了。
 
所谓真传一句话,那是指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饱经风霜深入思考,只差那么一点点便可大彻大悟的临界点时,方有意义。否则,你两眼一抹黑,连起码的基础都不懂,一句说?一千句话你也如读天书,毫无意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