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空间医学到底疗效如何感到怀疑,一是理论来源到底是主观设想还是临床实验?二是这些小方量小吃不死人,多多少少能改善一点症状,但能否治病客观上也缺少数据统计。三是核心用药至少和我服药的体会不符:
二.一言本草
2、黄芪:启动并加速会阴周围细胞运动,推动能量向上运动。(胞外)
服药有升举元气感觉,但感觉不到加速会阴周围细胞运动,不知道什么实验能够观察到加速细胞运动,做核磁吗?
4、白芍:促使胞外能量转化为胞内物质。(胞外→胞内)
养阴安神作用明显,感觉不到胞外胞内转化,不知道怎么发现的
6、公英:通利外焦空间的能量化热,清热。(胞外)
只有清热的感觉,不伤胃已经谢谢天谢谢地了,没有发现什么补性,也没有发现作用于后背外焦
7、香附:促使膈下中焦部位能量通过公转路线越膈而上至膻中。(胞外)
有一定通肝气作用,但没有明显的上升至胸口的感觉,不知怎么测的
9、炒枣仁:增大左心房、左心室外侧空间的浓度和压力。(胞外)
和吃粮食一样,没什么明显感觉,连安神都没有,和嗑瓜子一样,不知道怎么搞出左心房左心室的。
13、白术:增加中、下焦空间的温度水分和压力,使空间能量转入胞内物质。(胞外)
补气作用明显,健脾,止泻,肚子明显不凉,腿有力,精神,也就这些,增加中、下焦空间的温度水分和压力,使空间能量转入胞内物质不知怎么测出来的
14、薏米:吸收外焦中、下部空间能量物质的水分。
吸收肺、肠子湿气还是效果明显的,但对背部没什么作用
15、枸杞:增强腰部特别是腰肌空间的浓度和压力,加强公转的推动力。
有提气作用,没觉得增强腰部力量,润肺,补气作用不明显,不知怎么测的
16、浙贝:疏散上焦空间能量,降低上焦空间的压力、热度。
感觉一致
19、当归:加速微循环,促进物质运动,增加细胞内的水分。
增加细胞水分不知怎么搞出来的
24、黄芩:凉,胞内热。(胞内)
凉肺很明显,胞内热搞不明白
29、猪苓:动命门能量促膀胱排出。
很平和的利水药,根本没有泄命门能量的作用,要有这作用早完蛋了
30、车前子:泻肝火(外焦中湿热)。
根本感觉不到泄肝火,反而对肺部和眼睛作用很明显,明目。
36、银花:使细胞内的湿热转化为能量物质。(胞内→胞外)
根本不去湿热,银华是我服过很柔和的清热药,根本不燥湿,不知怎么测出来的
39、麦冬:增加细胞的水分。(胞内)
润肺明显,但增加细胞水分也太搞了
42、知母:增加外焦区上部的水分而清热。(胞外)
知母直接清肺肾热,根本不走后背
44、元参:增加外焦空间的水分。(胞外)
元参也走里,根本不走后背
52、生麦芽:从隔右向左能量运动。(胞外)
从下向上好不好,从右向左不胆汁逆流了吗
基本就没有和实际情况一致的,总之这个理论不太可信
二.一言本草
2、黄芪:启动并加速会阴周围细胞运动,推动能量向上运动。(胞外)
服药有升举元气感觉,但感觉不到加速会阴周围细胞运动,不知道什么实验能够观察到加速细胞运动,做核磁吗?
4、白芍:促使胞外能量转化为胞内物质。(胞外→胞内)
养阴安神作用明显,感觉不到胞外胞内转化,不知道怎么发现的
6、公英:通利外焦空间的能量化热,清热。(胞外)
只有清热的感觉,不伤胃已经谢谢天谢谢地了,没有发现什么补性,也没有发现作用于后背外焦
7、香附:促使膈下中焦部位能量通过公转路线越膈而上至膻中。(胞外)
有一定通肝气作用,但没有明显的上升至胸口的感觉,不知怎么测的
9、炒枣仁:增大左心房、左心室外侧空间的浓度和压力。(胞外)
和吃粮食一样,没什么明显感觉,连安神都没有,和嗑瓜子一样,不知道怎么搞出左心房左心室的。
13、白术:增加中、下焦空间的温度水分和压力,使空间能量转入胞内物质。(胞外)
补气作用明显,健脾,止泻,肚子明显不凉,腿有力,精神,也就这些,增加中、下焦空间的温度水分和压力,使空间能量转入胞内物质不知怎么测出来的
14、薏米:吸收外焦中、下部空间能量物质的水分。
吸收肺、肠子湿气还是效果明显的,但对背部没什么作用
15、枸杞:增强腰部特别是腰肌空间的浓度和压力,加强公转的推动力。
有提气作用,没觉得增强腰部力量,润肺,补气作用不明显,不知怎么测的
16、浙贝:疏散上焦空间能量,降低上焦空间的压力、热度。
感觉一致
19、当归:加速微循环,促进物质运动,增加细胞内的水分。
增加细胞水分不知怎么搞出来的
24、黄芩:凉,胞内热。(胞内)
凉肺很明显,胞内热搞不明白
29、猪苓:动命门能量促膀胱排出。
很平和的利水药,根本没有泄命门能量的作用,要有这作用早完蛋了
30、车前子:泻肝火(外焦中湿热)。
根本感觉不到泄肝火,反而对肺部和眼睛作用很明显,明目。
36、银花:使细胞内的湿热转化为能量物质。(胞内→胞外)
根本不去湿热,银华是我服过很柔和的清热药,根本不燥湿,不知怎么测出来的
39、麦冬:增加细胞的水分。(胞内)
润肺明显,但增加细胞水分也太搞了
42、知母:增加外焦区上部的水分而清热。(胞外)
知母直接清肺肾热,根本不走后背
44、元参:增加外焦空间的水分。(胞外)
元参也走里,根本不走后背
52、生麦芽:从隔右向左能量运动。(胞外)
从下向上好不好,从右向左不胆汁逆流了吗
基本就没有和实际情况一致的,总之这个理论不太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