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03 #22 中医虫 说: 本来就是和诊疗体制有莫大的关系,和政策有莫大的关系,中医在政策之下,也被毁灭了不少,中医人,在执法 点击展开... 百孔千疮的诊疗体系,孕育的只能是神话中医-中医是治病救人的实用科学,如果中医整体疗效胜过西医,国家要压制、取缔中医,第一个不答应的是千千万万个患者--正因为现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错误百出、不堪一用,所以我才有了写作《中医重大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实录》的精神动力。
中医虫 说: 本来就是和诊疗体制有莫大的关系,和政策有莫大的关系,中医在政策之下,也被毁灭了不少,中医人,在执法 点击展开... 百孔千疮的诊疗体系,孕育的只能是神话中医-中医是治病救人的实用科学,如果中医整体疗效胜过西医,国家要压制、取缔中医,第一个不答应的是千千万万个患者--正因为现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错误百出、不堪一用,所以我才有了写作《中医重大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实录》的精神动力。
自由射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1/04 帖子 137 获得点赞 0 声望 16 2014/09/03 #23 学术是可以讨论的,纸上谈兵,对错都没关系。但一个成人的胸襟基本是不变的。 为人师者德为先。建议大家都翻翻自己说过的话,看看自己的器量,是否有资格为人师。
hyt1992214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4/06 帖子 426 获得点赞 132 声望 43 年龄 69 所在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2014/09/03 #24 楼主所言甚是,病在太阳脉浮恶风寒,病入少阴脉沉畏寒,如此内容如读过伤寒论,应为基本常识,可惜论坛内不明白的人大有人在,可悲!
负芨从师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2/16 帖子 403 获得点赞 29 声望 28 年龄 55 2014/09/03 #25 先生的贴确实有非凡意义,不要小看这1+1,许多时候就不明端的了!因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刘国栋 不私聊 高级会员 注册 2013/12/15 帖子 2857 获得点赞 869 声望 113 年龄 46 所在地 辽宁大连 2014/09/03 #26 挑个刺儿。恶寒是得衣不减。畏寒是得温则减。
唐宋元明清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07 帖子 2386 获得点赞 329 声望 83 年龄 46 2014/09/03 #27 魏医生 说: 赐教不敢当,熟读《伤寒论》和《内经》,结合临床上病人的主诉,自会明白其中道理--天地相生,天人 点击展开... 话虽如此,临床辩证怎样和普通的外感寒邪分别?请老师赐教。
河 河洛真人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4/20 帖子 120 获得点赞 4 声望 16 2014/09/03 #28 刘国栋 说: 挑个刺儿。恶寒是得衣不减。畏寒是得温则减。 点击展开... 会看看门道,不懂瞎热闹,哈哈
pt000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9/28 帖子 170 获得点赞 2 声望 16 2014/09/03 #29 俺是半个中医爱好者,俺也说两句,天之邪气,感人五脏而得病,故应五脏衰弱而后受邪气侵犯,初步表现为处感或脾胃不服。感觉胸阳气弱之人最怕外寒。乃由内弱而感外邪。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03 #30 唐宋元明清 说: 话虽如此,临床辩证怎样和普通的外感寒邪分别?请老师赐教。 点击展开... 赐教真的不敢当,彼此切磋交流而已---太阳为表中之表,太阳经包括手太阳、足太阳经,所以太阳经外感病常见后头痛、腰背痛、下肢痛、肩臂痛等症状-
唐宋元明清 说: 话虽如此,临床辩证怎样和普通的外感寒邪分别?请老师赐教。 点击展开... 赐教真的不敢当,彼此切磋交流而已---太阳为表中之表,太阳经包括手太阳、足太阳经,所以太阳经外感病常见后头痛、腰背痛、下肢痛、肩臂痛等症状-
唐宋元明清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07 帖子 2386 获得点赞 329 声望 83 年龄 46 2014/09/03 #31 刘国栋; 说: 刘国栋 发表于 2014-9-3 18:37 挑个刺儿。恶寒是得衣不减。畏寒是得温则减。 点击展开... 谢谢老师点评,是我疏忽,看来还是临床大家有学识,没临床的是不容易发现这样的漏洞,学生佩服。
刘国栋; 说: 刘国栋 发表于 2014-9-3 18:37 挑个刺儿。恶寒是得衣不减。畏寒是得温则减。 点击展开... 谢谢老师点评,是我疏忽,看来还是临床大家有学识,没临床的是不容易发现这样的漏洞,学生佩服。
唐宋元明清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07 帖子 2386 获得点赞 329 声望 83 年龄 46 2014/09/03 #32 魏医生; 说: 魏医生 发表于 2014-9-3 20:04 赐教真的不敢当,彼此切磋交流而已---太阳为表中之表,太阳经包括手太阳、足太阳经,所以太阳经外 点击展开... 可否能引起打喷嚏?可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鼻粘膜收缩而流鼻涕?请老师进一步指教。
魏医生; 说: 魏医生 发表于 2014-9-3 20:04 赐教真的不敢当,彼此切磋交流而已---太阳为表中之表,太阳经包括手太阳、足太阳经,所以太阳经外 点击展开... 可否能引起打喷嚏?可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鼻粘膜收缩而流鼻涕?请老师进一步指教。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03 #33 足太阳经主表,肺合皮毛,皮毛也主表,足太阳经(小腿)受寒了,为什么就不可能打喷嚏?
唐宋元明清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07 帖子 2386 获得点赞 329 声望 83 年龄 46 2014/09/03 #34 魏医生; 说: 魏医生 发表于 2014-9-3 20:47 足太阳经主表,肺合皮毛,皮毛也主表,足太阳经(小腿)受寒了,为什么就不可能打喷嚏? 点击展开... 恕学生冒昧,您这个我可不赞同,有点牵强了,按经络学说您说的没错,不过强加于伤寒的叙述中来着实有些牵强,随有共性,理论不同,张长沙之伤寒论乃外感太阳为始,以表邪为主证,足太阳膀胱经络受邪以经络走向及分布部位病症为主证,治疗也不一样,前者汤药效果会好,后者针灸效果好。老师请指教。不知学生说的对吗?
魏医生; 说: 魏医生 发表于 2014-9-3 20:47 足太阳经主表,肺合皮毛,皮毛也主表,足太阳经(小腿)受寒了,为什么就不可能打喷嚏? 点击展开... 恕学生冒昧,您这个我可不赞同,有点牵强了,按经络学说您说的没错,不过强加于伤寒的叙述中来着实有些牵强,随有共性,理论不同,张长沙之伤寒论乃外感太阳为始,以表邪为主证,足太阳膀胱经络受邪以经络走向及分布部位病症为主证,治疗也不一样,前者汤药效果会好,后者针灸效果好。老师请指教。不知学生说的对吗?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03 #35 “纸上谈医”的陋习根深蒂固,古往今来不知误了多少对中医顶礼膜拜的中医信徒!百草尝后方知性,把脉尚须真切行。 书山解病千万种,纸上悬壶莫如庸。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03 #36 唐宋元明清 说: 恕学生冒昧,您这个我可不赞同,有点牵强了,按经络学说您说的没错,不过强加于伤寒的叙述中来着实有些牵 点击展开... 您的问题最好在医疗实践中找答案---恕在下没有过人的精力,耗在这么简单明了的问题上。
唐宋元明清 说: 恕学生冒昧,您这个我可不赞同,有点牵强了,按经络学说您说的没错,不过强加于伤寒的叙述中来着实有些牵 点击展开... 您的问题最好在医疗实践中找答案---恕在下没有过人的精力,耗在这么简单明了的问题上。
唐宋元明清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07 帖子 2386 获得点赞 329 声望 83 年龄 46 2014/09/04 #37 魏医生; 说: 魏医生 发表于 2014-9-3 23:00 您的问题最好在医疗实践中找答案---恕在下没有过人的精力,耗在这么简单明了的问题上。 点击展开... 老师才华横溢,学生佩服,老师觉得简单吗?这么简单的问题让古代圣贤们研究考证了几千年。说明它并不简单啊。
魏医生; 说: 魏医生 发表于 2014-9-3 23:00 您的问题最好在医疗实践中找答案---恕在下没有过人的精力,耗在这么简单明了的问题上。 点击展开... 老师才华横溢,学生佩服,老师觉得简单吗?这么简单的问题让古代圣贤们研究考证了几千年。说明它并不简单啊。
活 活人活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08 帖子 1194 获得点赞 34 声望 38 2014/09/04 #38 我也说一句,饮食内伤也会引起发热证状,尤其是小儿,误食腥辛膏酯等也会出现流涕现象,多少人误断?
唐宋元明清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07 帖子 2386 获得点赞 329 声望 83 年龄 46 2014/09/05 #40 这两天我还在想魏老师的话,所以不得不再旧题重提,请老师们帮忙解惑,魏老师说寒中足太阳经表症和外感伤寒的症状一样吗?学生再加思索,实在找不到一样的理论,外感是不是有中肤表和中经络之分?症状类似,但还是有区别的,虽然在临床上不容易区别,但中经络以经络分部部位的病痛为主,如项背脊痛,小腿肚子痛等,邪中腠理肌表则以恶寒发热为主,用药当然也略有区别,区分开来效果就好,现在临床外感的病号少了,我也没有现成的例子,如果哪位老师有体会,可否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在此虚心请教。
这两天我还在想魏老师的话,所以不得不再旧题重提,请老师们帮忙解惑,魏老师说寒中足太阳经表症和外感伤寒的症状一样吗?学生再加思索,实在找不到一样的理论,外感是不是有中肤表和中经络之分?症状类似,但还是有区别的,虽然在临床上不容易区别,但中经络以经络分部部位的病痛为主,如项背脊痛,小腿肚子痛等,邪中腠理肌表则以恶寒发热为主,用药当然也略有区别,区分开来效果就好,现在临床外感的病号少了,我也没有现成的例子,如果哪位老师有体会,可否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在此虚心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