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论肝风,欢迎各种类型的老师都来思考分析。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9-8 10:56 编辑

开门见山,肝风分为两种极端类型,一个是亢,一个是虚。

天地之气,有阴阳之分,其阳者,和顺为阳,倘邪烈,则亢动为风,可害众生。

天地之气,和顺为阳,邪烈为风。人体之气,亦然,和顺为阳,邪烈为风。

只有亢风才是肝风的真正类型,而虚风其实只是症状类似,本质却完全不同。

亢风,其本质是及其大量过剩的阳气,发生堆积,烧的局部组织抽搐,动风。



如果你去和小学生谈量子色动力学,小学生一定会从颜色是不是好看的角度分析。但是那并非是量子色动力学的本意。

所以,我谈肝风,很多中医界的小学生也会从各种奇葩的角度分析,这也是正常的。我也是可以包容的。他只要不骂人就行。



我要强调的是,阳气不等同于热,这点我强调过N次了,但是还得次次都拿出来强调。

阳气和热是程序上递进的关系。

阳气的能力是极其巨大的,稍有一点,就可以完成人体各项功能,当他过量,堆积,他就会变成极其强大的破坏力,这就是动风。

阳气的释放,应该是一个平稳连续的过程,而不能局部时间段内过量,局部时间段内匮乏,这种是人体身体机能不正常的表现。

阳气是消耗大量阴血有形之物所化,如果某段时间导致了阳气大量的释放,导致亢风,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段,就会导致阴血有形之物短时间内的亏空无源,导致化气无源,进而导致十分严重的虚,这种类型的虚,就叫做虚风。虚风和亢风有稍微类似的症状,但是还是很不同。

同时我还得强调一句,并非所有虚风都必须跟在亢风后面,如果有长久的虚损,一旦遇到过度消耗,就会直接诱发虚风内动,并不一定要跟随在亢风后面

亢风导致的抽搐,强烈,大幅度,短时间,虚风导致的抽搐,强度低,幅度小,时间长。

由于这两类动风的类型不同,他们的治则也不可能相同,亢风注重平肝潜阳,虚风侧重补虚益精。

很多时候,很多医家,难以分清是亢风还是虚风所以束手无策。只能两种药同时用,这种做法针对性差,很不适宜,但是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为之。

作为一个专业医家,分清亢风和虚风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想听听各位老师的看法和意见。







大家如果愿意去看,治肝风的药,都非常怪异,石决明,珍珠母,牡蛎壳,犀角,水牛角,羚羊角,代赭石,刺蒺藜,天麻,钩藤,。

各个都怪异。天麻这个东西更怪异,不长根,不长叶,靠寄生细菌获得营养。钩藤和刺蒺藜,长相怪异。

代赭石珍珠母什么的石决明什么的,都不用说了,他压根就不是草。还有一个罗布麻,暂时没发现他的怪异之处。

仅仅从治热和治风的药物来看,就知道,热和风的本质是不同的。

你千万不要以为羚羊角贵效果就比水牛角好不知道多少,我认为这是误区,是根本就没懂肝风的本质带来的误区所以你就别跑那去杀羚羊杀犀牛了,我并不是说保护动物,而是从根本上来说,就没这个必要。


所有这类亢风类型的,抗动风的药,有一个共同的有效成分,但是我不敢说,说出来怕招人骂就不说了。




有一些类型的动风,会夹杂痰火,治疗的时候会用到一些化痰药。这种类型的痰火动风,用药也比较诡异。

比如,牛黄,珍珠,羚羊角,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就不是正常的草药



治亢风类型的药,耗阳气是十分重的,不是辩证清楚不要乱吃。

这些毒虫类的药,游走之性甚强,没有痰湿凝滞的,淤血瘀滞的,慎用
 
我最不希望某些老师从中受益,反过来立刻就骂我,,,这样人品很不好。
 
我想很多人一定有个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个风,他为什么要叫肝风,呵呵。

清各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来解释一下

我要是一请各位老师解释,就有人认为,你不懂,呵呵,这小学生思维太要命。我是有答案的,
 
这样药长相特殊楼主一提醒我才想起来,还真是挺怪异的!
 
肝阳上亢和虚风内动古人都有方药,但楼主每每都有神来之笔,虚心受教
 
你是个问题少年,放在学校很多老师是不喜欢的,只能适合自学,但这个过程是苦闷的,花的时间和心血比别人长,得出的结果可能是另类,有独立思考和主见是好事,它能突出一些默守成规的瓶颈,但是独立思考的基础一定要站立在最高基础守则条件下才成为不倒的真理,才适合所有的事物发展规律,这就是:以道为师,学道,悟道,尊师重道!戒浮躁,重事实。否则很易被利用或走火入魔。医理是双刃剑,正确运用能救人,错误运用则害了害己,剑不可轻挥,乱挥伤人。凡务医业者,博爱为上,视患者如至亲,则自不会乱来,每个人的水平有别,遇到水平差或不合己意的,就拔出剑去砍人,就会招损伤身啊,太过表现自己就如为自己投下个擂台,那天上来一个也不留情面的,对准你的破绽就一个死招,从此就断送一个大好人才,切戒切戒!

首先开门见山:你的第二句
“天地之气,和顺为阳,邪烈为风。人体之气,亦然,和顺为阳,邪烈为风。”
---这句一开始在定义上含糊,古人论道,认为苍天之气(天上的星宿群划分),在东方,影响了东方的气候,其在天为玄,玄生神,神在天为风,风的概念就这么来,五气属阴阳所化,但阴阳并不等于五气,引题的第一句:天地之气,和顺为阳,邪列为风,首先定义上就出现与古人之道相背之提法,这个严重的罗辑错误,如果你承认阴阳学说理论,承认太极化阴阳,阴阳化四象五行的基础关系,则阴阳是五行之母,风寒湿热燥是五气(五行)在天的一种形相,也是说母就是母,子就是子,有形式上的区别,不能母子乱伦,这句论题犯了严重逻辑错误,但如果你不以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为基,舍弃中医理的核心部份,则随时可以否定这个逻辑错误,可以用西方医理来解一通中医,做鸡说鸡道,鸭说鸭理的讨论。
 
嗯,居安思危同学有见解,赞一个!


亢风的表现可以见到抽搐,虚风的表现可以见到蠕动,治法本有不同。

我想问个问题,为什么把它叫 “风” 呢?
 
本帖最后由 刘建立 于 2014-9-8 09:27 编辑

“开门见山,肝风分为两种极端类型”,这是楼主说的,如果楼主先定义一下“风”,“肝风”,怎么会惹那么多麻烦?论坛里很多的嘈嘈嚷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本的中医概念的争论,在西医的论坛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西医的概念大家都知道。这才是中医论坛的悲哀。
 
“开门见山,肝风分为两种极端类型”,这是楼主说的,如果楼主先定义一下“风”,“肝风”,怎么会惹那么多

赞成老师所说。
是的,西医论坛里面,是很整齐的一边倒,都是没有异议的,就算是有异议,都能够沟通下来,反而涉及到中医,就必须吵架,谁也不服谁,每每演变成群体性行为,这不能不引起深思啊
 
“开门见山,肝风分为两种极端类型”,这是楼主说的,如果楼主先定义一下“风”,“肝风”,怎么会惹那么多

老师您实话说,此贴您看懂了吗,您没看懂我好提出解释。
 
各位本事大的老师,善于批评别人的老师,来说下看法,等你批评。
 
冒昧问一句,楼主老师应该是一位年过花甲,无所事事的老人家吧?
您有好多优点,正如您有好多的缺点一样,

我认为您有点偏执和啰嗦,缺乏耐心的人会hold不住哒,嘿嘿
说的不对请原谅,周末愉快!
 
这个理论并不是现在提出来的吧?早就有的了啊,《内经》“亢乃害,承乃治”,“过犹不及”等等。
这个没什么好争论的吧?
还有关于风的概念的问题:人体和自然界是一样的:气动为风。
 
确实,我只是刚进门的人士。
不过自认为基础理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给老师们解释是不敢当,我只是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中医一向是肝风并称,还得从内经说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另外,也可以参考四季之中春季的特点,春季和风细雨,万物萌动,一派向上的生发之气,可是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范围,超过了或者达不到都会出问题,春天起大风会吹落花如雨呀,结果子的就会少,如果春天到了仍然是寒风凛冽,树木开花发芽就会延迟,就是不及。由此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和风是最适合人体机能的,稍稍的太过和不及就能引起人体的病变,而人体是一个在全身皮肤包裹下的整体,范围的限制不会出现其他类似的风,当然病态的除外,因为最初都是由于和风稍变而来的。所以肝风并称并不奇怪。
 
活人活; 说:
活人活 发表于 2014-9-8 08:23
你是个问题少年,放在学校很多老师是不喜欢的,只能适合自学,但这个过程是苦闷的,花的时间和心血比别人长

【“天地之气,和顺为阳,邪烈为风。人体之气,亦然,和顺为阳,邪烈为风。”】这个基本定义就与《内经》相左。
 
楼上的活人同学,他认为相左,那是他的认为,我并没认为相左。

没认为相左,何来推翻一说至于您后面那些话,恐怕有损于您的气量。
 
我谈肝风,目前没有一个人跟我谈肝风的病理病机和变化,而是在那谈边角余料。

我不是很感兴趣。
 
肝有阴“肝血”,肝有“阳”这个肝阳是生理上的,肝的功能的具体表现。某些情况下肝热“五志化火、外感瘟疫或温病”就会亢
 
肝血重在藏、养肝阳。某些原因肝血少了不足了,肝阳没有制约了就会上亢,这是虚证。说的大白话,没有文白相间,是因为我不会粘贴。用的手机很费劲!我的电脑也好不到哪去,卡得要命!
 
在中医中“风”的概念有,但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古自今谁也没说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值得研究和思考。居安说得对与错先不谈,能敢于讨论,有新的发现,这就是贡献。要想让中医发展进步,默守陈规只能越来越倒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