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有谁懂得中医中的“风”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一说。

风者,天地生发之气。灵枢九宫八风篇,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风本为正气,言其为邪,是其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也。动则以邪气解风,是起手便错。
 
个人感觉刘建力老师说的对,风为百病之长,无风不受邪,有内外之分,位东方,属肝,发则瘛瘲痉挛抽掣挛急。
 
咀嚼一下各位的回答,怎么有点葵花宝典的味道?看来余毒不浅啊。确实应该封杀葵花宝典。
 
中风发病迅速,病人每有抽搐痉挛,故名“风”
 
(2012-03-22 23:10:06)转载▼
标签: 杂谈
风邪本质问题,显然是追问风邪病因的物质本体,这要从中医学的风证说起。
中医学将发病急暴,善行,数变,开泄,瘙痒,动摇,振吊,震颤,强直等病症,均责之于风邪所致。古人误认为是空气流动之风作祟,现今看来如此解释,实在太过肤浅。凡是有点现代医学知识者,绝不会把空气流动之风看成是致病因子。
其实,中医学是将具有前述病症的致病因子,因其所致病症有类于空气流动之风的特性,而命名为“风邪”。风邪实质是风证病因的类比命名。
常见的风证包括许多现代医学疾病,例如,
1、荨麻疹中医叫“赔(代字)瘰风”。其病因现代医学认为是多种诱因作用于肥大细胞,后者释放组胺,组胺作用于皮肤粘膜,使局部微血管扩张,渗出,水肿而发病。多种诱因和组胺则可认为是“风邪”。
2、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叫“行痹”“著痹”。现代医学证实此病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链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有关,关节处的结缔组织中含有糖蛋白,它与乙链菌胞壁上的多糖体C抗原,有交叉抗原性。当乙链菌感染后,人体产生针对细菌多糖体C抗原的抗体,该抗体可以作用于患者自身关节结缔组织中的糖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阴气关节炎症。由此可以认为,乙链菌、多糖体C抗原及相应抗体、结缔组织的糖蛋白,以及它们的免疫复合物等,皆属于“风邪”。
3、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中医学叫“中风”,此风邪显然是指出血、血栓和栓子,及产生它们的相关因素。
4、低钙血症的手足搐搦症,中医叫“鸡爪风”,此风邪即低钙无疑。
5、破伤风,及中医的“产后风”,它们的风邪则已明确是破伤风杆菌。
由上述可见,中医学的风邪实质包括多种致病因子,而绝非是空气流动之风。相当多的人惧怕“受风”,误解为害怕空气流动之风,空气流动之风被定为“风邪”罪名,实属冤假错案。
以上转载【中医理论的归宿的博客】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9-9 20:34 编辑

基本同意江海余生的见解。
你看看大自然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寒热气不均。
结合到人体,你怎么受的风?为什么虚风贼邪最可怕?你对着大风吹倒不容易受风?你热的时候,出汗,腠理开了,然后有那么一小丝风吹在一个地方,风带走了热量,这里就形成一小块相对寒冷的地方。温度的下降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呢:局部充血水肿。这样必然阻滞局部的神经血管的通道导致功能出问题。看你风中的层次,在肌肉,就局部肿痛,影响运动,如果这个寒冷块进了血,你就要小心什么时候塞在哪里就中风了。
这样你可以明白如果饮食不节,劳累也会产生内风,为什么,因为局部的缺血导致寒热不均形成风。
 
风,实际上是寒与燥的复合体
暑,实际上是热与湿的复合体
火,实际上是热与燥的复合体
 
风,实际上是寒与燥的复合体
暑,实际上是热与湿的复合体
火,实际上是热与燥的复合体

非常精解!赞。自然界有温度、湿度、和风,温度与湿度之间的交换(寒热湿燥)是通过风实现的,没有风,热是热,寒是寒,真空杯的保温原理就是这样的。
为了适应自然环境,人体有的经络与之适应,少阴适应温度,太阴适应湿度,厥阴适应风。手少阴主热,足少阴主寒,寒热相济,适应自然界温度;手太阴主燥,足太阴主湿,燥湿相济,适应自然界湿度;而少阴、太阴相济要风的流动。阳光、水、氧气是生命的基础,人体每个细胞都需要,这就是温度、湿度、和风。因为厥阴为风,为肝,故与肝、厥阴经相关的病认为都是风病。
以上纯属臆测。
 
谢谢大家开动脑筋、集思广义。对于中医里的一些深奥的东西,就需要我们拓宽思路、寻找真相。还请老师们继续发挥,多多赐教。
 
一口气看下来,说得都很难理解,愚认为风、寒、湿、应为水; 燥、热、暑、归为火。这样更好理解,各位认为呢?
 
经过多次阅读各位老师的见解,觉得江海余生老师和文子老师还有其他几位老师说得有一定道理。因为“风”这个东西对于久病的人,在治疗上是绕不过的一个坎。治疗“风”的药很多,我们总不能全都用上(怎么用?);只要找到致“风”的真正原因,我想就不是个难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几个论坛都发了讨论的帖子,等过几天把情况收集上来整理一下。理论上的东西在古人说不清楚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盲人摸象”,以求更接近事实“真象”。
 
以下是民间中医网的一位朋友对“风”的理解:
自然界的风,大家基本知道是怎么回事。
风寒侵体,大家基本也理解。
而唯体内之风,会让人难解。
下面一段文字,是我平时的一点思考,属于胡思乱想式的;仅供善于思考的您,及朋友们参考。

内经中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内经中又讲了50营、50卫,说这营卫之气,是在经脉内外循行的。而从解剖学看,经脉内外并无供血液鱼贯通行的血管。因此我们就可以放心地认为,经脉上循行的应该是气,而不是血。所以内经中才说营气、卫气,因为它确实是气。

但由于这气是融于血中的,气与血密不可分;所以这气一流动,就必然的带动那包容于它的血,带动那毛细血管中的血;于是,这就出现了中医所说的,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的情景。

但若是身体中血少,气流动的时候,血液的跟随量不足,那就是血虚生风了。因为所谓风,就是气的流动嘛。所以中医会说:血行风自灭。
我觉得关键点就是血。
就如同一个容器当中,水多,气的容存就少;水少,气的容存就多。
所以,血虚,肌体这个容器,就自然的容易使外气侵入。而一旦这外气与体内之气不相和,那就是邪气了。
而正气融于血中,血虚,正气自然也虚。所以气血虚的人,肌肉松软。你看高压锅烧热后,气膨膨的,只有它出气的份,外气焉能入。
所以我想,前面的一位朋友,列举了很多风邪病,其关键就是人体的气血虚而得中的。
所以我想体虚的人,就算他没有明显的受风感觉,那么体内之虚空也会使外气常驻的。没有感觉到病痛,只在于那外气还不够邪恶。
所以体虚,本身就是受风体质的。
所以内经会说,百病由风起。

我自己的体会,当你在静室中,忽然感觉有风时,那就是风邪侵体了。
去年夏,我睡前看书,没关窗,忽地感觉后背有风。第二天就发觉感冒了。
10年前,3月份,暖气还没停,屋里较热,开了半扇窗。我坐桌前写东西,也是忽地感觉到了风,于是,朝窗的左臂就痹痛了。一直到夏伏,汗多时,自愈了。
还有一次,夜里腿受风寒,疼,也是伏天自愈。
所以我总结,风邪侵入,都是在人体无意识中。因为看书写字,是专注于大脑,于是体表就无意识了;再如,白天发困,随意地睡,不覆衣被,亦容易受寒感冒,那也是由于一睡,身体就无意识了。身体在有意识时受风寒,那一定是衣少不敌寒了。
但又并不是所有人都无意识或衣少而必受风寒,所有还是因为个人的体质,因为气血虚少。

我自己就是体虚,肉不甚紧实,所以容易受风。
说伏天汗多可以驱风寒,我想那一方面是天热血液流通会快,另一方面血液也会热涨,热血蒸水,体内水蒸气,那也应该算是正气,也会多起来,从而把风寒之邪推出去。
所以还是那句话:血行风自灭
以上是民间中医网“qq-qao”所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