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4/27
- 帖子
- 354
- 获得点赞
- 30
- 声望
- 28
中医学的本质决不是科学
近阅尹常健先生“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一文(见5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读后不知所云:文章的论点如题,但居然找不到论据,作者既没有解释“科学”为何物,也没有讲明何为中医学的“本质”。
查《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质”一词的解释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通过现象来表现的。而其对“科学”一词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比较上面这两个词,一个是“根本属性”,它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并且是其固有的,具有专一性;而另一个则是“知识体系”,内涵要宽泛得多,它是由若干相关的内容构成在一起。显然,把一个具有专一性的名词(本质)与一个具有宽泛性、整体性的名词(科学)连在一起划上等号,是不相宜的,很有些不伦不类。而且更重要的是:“科学”根本不是什么中医学的“本质”。因为“科学”并不是中医学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早在战国至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而那时候,尹先生所谓的“科学”还未诞生呢!
虽然,我们不否认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但也不完全是),但“属性”不等于“科学”。提出“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人,其本意是在说“中医是科学”,或者是在为此作辩护,也就是在为中西医结合寻找理由或依据。本来中西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什么“想当然地夸大”(如尹先生所说),而现在有人就是要想“淡化”或融合这个区别,宣扬什么“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等,甚至把“阻碍了中医学术进步和发展”的帽子戴在别人头上。
尹先生说:“科技为行医之术,人文乃行医之魂,后者决不能代替前者,更不能喧宾夺主。”这就可以看出,他把“术”看得比“魂”更重要,“术”为主,而“魂”为宾。试问:如果中医连“魂”都居于次要的、宾客的地位了,它还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吗?尤其错误的是:尹先生把阴阳五行分离在“中医的科学属性”之外,把它看成“是从属的”,说它“不应该对中医的科学属性产生任何影响”。——这是什么话?其言下之意就是说阴阳五行理论与中医学的本质无关!果真如此么?
我认为,中医学的本质,还是要从哲学和文化上来探讨,这正是它区别于西医的根本所在。邹诗鹏教授说:“中医与西医的区分不只是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本质上是哲学及文化上的。”
如果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那么它与同属于“科学”的西医不是可以合二为一了吗?它为什么还会与西医“无法展开实质性的交流与对话”呢?这里,我要借用祝世讷教授说过的两段话来请问尹先生:“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这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吗?“中医学踏进了医学处女地的纵深地带,遇到了问题没能解答,但别的医学(笔者按:当然也包括以“科学”全副武装起来的西医学)连一只脚都还没有踏进来”。——请问: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吗?“中医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却是‘未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怎们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呢?科学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和深层次规律面前,显得是那样的相形见拙,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因之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实际上是对中医学的丰富内涵及充满智慧的深刻认识的误读和低估。
王世保先生说:“中医本是一种与西医文化中的科学及其衍生的西医学具有本质不同的医疗知识体系,正是其与西医和现代科技具有本质的不同,才为人类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自身健康的有效途径。”
质言之,中医学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就是在宇宙和人的自然整体状态中去寻找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就是以时间为本位的认识路线。这是中国古代先贤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它无疑是正确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它决定了中医学的性质、面貌即特色和发展。《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这就是中医学的本质、精髓和灵魂。一个“化”字,一个“时”字,一个“养”字,一个“和”字,其中道理耐人寻味。
在医学界依然为西方中心主义所支配的今天,中医学界不应当自我从属,硬要把自己归属于“科学”的范畴中去,不能走西医实体化、技术化(机器化)和科层化(高度细化)的所谓“科学范式”的道路。
我们说“中医的本质不是科学”,就是让中医不要放弃自己固有 的(或原有的)元理论框架(气化论、阴阳五行理论)、思维方式(直觉类比思维)和研究方法(整体观照),这样中医就不会被异化为西医而被“科学”所同化。如果中医的本质“被科学”了,中医也就完蛋了,或者消亡了!
邹诗鹏先生说得好:“中医不是科学,并不意味着它在现代社会不能存在,其是否存在,更为根本地取决于其所依赖的中国文化传统。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全面复兴,决定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精华的中医文化的继续存在和发扬光大。”
总之,中医学的本质不是科学,并不表明它不正确,因为正确与否,要以中医药对人类疾病的疗效来判断。中医也不一定要打着“科学”的旗号才能生存和发展。我看尹先生怕是中了科学主义的毒,总喜欢拿“科学”与中医联在一起说事,其实这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近阅尹常健先生“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一文(见5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读后不知所云:文章的论点如题,但居然找不到论据,作者既没有解释“科学”为何物,也没有讲明何为中医学的“本质”。
查《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质”一词的解释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通过现象来表现的。而其对“科学”一词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比较上面这两个词,一个是“根本属性”,它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并且是其固有的,具有专一性;而另一个则是“知识体系”,内涵要宽泛得多,它是由若干相关的内容构成在一起。显然,把一个具有专一性的名词(本质)与一个具有宽泛性、整体性的名词(科学)连在一起划上等号,是不相宜的,很有些不伦不类。而且更重要的是:“科学”根本不是什么中医学的“本质”。因为“科学”并不是中医学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早在战国至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而那时候,尹先生所谓的“科学”还未诞生呢!
虽然,我们不否认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但也不完全是),但“属性”不等于“科学”。提出“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人,其本意是在说“中医是科学”,或者是在为此作辩护,也就是在为中西医结合寻找理由或依据。本来中西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什么“想当然地夸大”(如尹先生所说),而现在有人就是要想“淡化”或融合这个区别,宣扬什么“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等,甚至把“阻碍了中医学术进步和发展”的帽子戴在别人头上。
尹先生说:“科技为行医之术,人文乃行医之魂,后者决不能代替前者,更不能喧宾夺主。”这就可以看出,他把“术”看得比“魂”更重要,“术”为主,而“魂”为宾。试问:如果中医连“魂”都居于次要的、宾客的地位了,它还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吗?尤其错误的是:尹先生把阴阳五行分离在“中医的科学属性”之外,把它看成“是从属的”,说它“不应该对中医的科学属性产生任何影响”。——这是什么话?其言下之意就是说阴阳五行理论与中医学的本质无关!果真如此么?
我认为,中医学的本质,还是要从哲学和文化上来探讨,这正是它区别于西医的根本所在。邹诗鹏教授说:“中医与西医的区分不只是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本质上是哲学及文化上的。”
如果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那么它与同属于“科学”的西医不是可以合二为一了吗?它为什么还会与西医“无法展开实质性的交流与对话”呢?这里,我要借用祝世讷教授说过的两段话来请问尹先生:“中医所反映的人身上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是现代科学也还没有涉及的。”——这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吗?“中医学踏进了医学处女地的纵深地带,遇到了问题没能解答,但别的医学(笔者按:当然也包括以“科学”全副武装起来的西医学)连一只脚都还没有踏进来”。——请问: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吗?“中医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却是‘未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怎们能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呢?科学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和深层次规律面前,显得是那样的相形见拙,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因之说“中医学的本质是科学”,实际上是对中医学的丰富内涵及充满智慧的深刻认识的误读和低估。
王世保先生说:“中医本是一种与西医文化中的科学及其衍生的西医学具有本质不同的医疗知识体系,正是其与西医和现代科技具有本质的不同,才为人类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自身健康的有效途径。”
质言之,中医学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就是在宇宙和人的自然整体状态中去寻找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就是以时间为本位的认识路线。这是中国古代先贤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它无疑是正确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它决定了中医学的性质、面貌即特色和发展。《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这就是中医学的本质、精髓和灵魂。一个“化”字,一个“时”字,一个“养”字,一个“和”字,其中道理耐人寻味。
在医学界依然为西方中心主义所支配的今天,中医学界不应当自我从属,硬要把自己归属于“科学”的范畴中去,不能走西医实体化、技术化(机器化)和科层化(高度细化)的所谓“科学范式”的道路。
我们说“中医的本质不是科学”,就是让中医不要放弃自己固有 的(或原有的)元理论框架(气化论、阴阳五行理论)、思维方式(直觉类比思维)和研究方法(整体观照),这样中医就不会被异化为西医而被“科学”所同化。如果中医的本质“被科学”了,中医也就完蛋了,或者消亡了!
邹诗鹏先生说得好:“中医不是科学,并不意味着它在现代社会不能存在,其是否存在,更为根本地取决于其所依赖的中国文化传统。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全面复兴,决定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精华的中医文化的继续存在和发扬光大。”
总之,中医学的本质不是科学,并不表明它不正确,因为正确与否,要以中医药对人类疾病的疗效来判断。中医也不一定要打着“科学”的旗号才能生存和发展。我看尹先生怕是中了科学主义的毒,总喜欢拿“科学”与中医联在一起说事,其实这实在没有多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