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的著作《中医分析》已经出版

天下知音何其少?

原创医书不容易,要得到社会和医疗同行的认可比原创医书还更不容易!这就是中医没落时代的残酷现实!
 
杏林先生真的是明眼人啊,赞一个!

当今像梁常兵、余晓辉等具有真实能力的中医已经不多见了。看看那些所谓专家开的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方就知道,几乎全是清热凉血止血,导致反复不愈,可悲可叹。
 
当今像梁常兵、余晓辉等具有真实能力的中医已经不多见了。看看那些所谓专家开的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方就知

谢谢杏林先生的鼓励和鞭策,谢谢
 
本次讲座胜利结束。


我将在春季举办职业中医高级讲座,但收费会提高,有兴趣的可以在四月份之前跟我报名。
 
余晓辉职业中医高级讲座



本次中医专业讲座,安排如下:


1)讲授对象:职业中医或西医,有一定中医或西医基础的爱好者,本次讲座为中医专业性讲座,不是科普性讲座。


2)本次讲座讲授系统中医理论,包括中医的核心理论体系、中医诊断学、病理学、部分病例分析、从古典中医到现代认识等内容。讲授的内容是完全不同于目前中医药学校教材的。


3)目的:希望能通过强化训练和理论认知,在短期内能使得学习者提高临床技能,对于临床中医,只要再实践一定的病例,在一两个月内就完全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营造能不断自我提高的知识认知体系。


4)主要讲解的中医诊断学,包括三焦六病诊断学和舌象诊断学,以及伤寒新编、脏腑诊断法等内容,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医学的核心机密技术。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三焦六病中医学概论;六经六病是最原始的医学理论;三焦六病病证归类;三焦六病部位划分;六经病的功能病理特点;六经病主从脏腑病理关系。
第二部分:舌诊六病辨证体系;舌象辨证法之病证分类;舌象辨证法之舌象的意义;舌诊部位分布;表里的舌像鉴别;表寒、表热证的舌像鉴别;寒热的舌像鉴别 ;虚实的舌像鉴别;湿证的舌像鉴别;痰证的舌像鉴别;郁证的舌像鉴别;血虚血热舌像的鉴别;阴虚阳虚舌像的鉴别;血瘀证的舌像鉴别;舌诊与六病的关系;舌诊、脉象、症状与疾病。
第三部分:药物与用药部分;热证相关药物;寒症相关药物;(气)实证相关药物;(气)虚证相关药物;阴(虚)相关药物; 阳(虚)相关药物;表寒相关药物;表热相关药物;痰证相关药物;湿证相关药物;郁证相关药物;血瘀相关药物;血虚相关药物;血热相关药物。
第四部分:伤寒论主要病症病理和方剂演绎;部分药物的归经总结,药物归经的意义认识;脏腑辨证法方法总结以及对应药物认识。


5)具体时间是2015年3月28日和29日(星期六和星期天),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市。


6)报到时间:3月27日下午三点到六点。


7) 讲座日程安排:28日早上9点到11点半,下午1点到5点,29日上午9点到11点半,若有需要可以继续安排时间交流。


8)本次讲座收取费用3500元/人,报到时缴费。赠送讲义资料以及著作《中医分析》一本。

请在2015年3月18日之前跟我报名。联系QQ 2368297830
 
在伤寒论中,麻黄一般不与猪苓、泽泻、茯苓等配伍,何也?



如若不知,不妨来听我的中医专业讲座。
 
现代的高科技不过是在揭开老祖宗在中医法则中给我们布下的迷雾罢了!所以不是中医要向高科技靠拢,而是依靠高科技来认识我们的中医!
 
 

附件

  • 16.9 KB 查看: 28
中医的最高境界,理论以内经最高,时间以伤寒最佳,后世多得是继承和发展,可喜可贺!
 
是实践而不是时间,打错了,见谅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何以渴而反用五苓散?

在伤寒论中,麻黄一般不与猪苓、泽泻、茯苓等配伍,何也?
石膏、黄芩、黄连、黄柏等一般也不与猪苓、泽泻配伍,这又是为什么?

如果想知道上面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不妨来听我讲座,我只作最专业的中医讲座。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桂枝去厥阴之寒,而清少阳之热,并去足太阳之寒。芍药清少阴之热,而去手太阳之寒,甘草清少阴之热,而去太阴之寒。生姜去阳明之寒。大枣和药。

桂枝汤中的芍药,甘草是反佐之意。

有的人把药物寒热作用看得很单纯,其实并非如此。对不同的组织会有不同的作用。

故增芍药之量能治腹痛,是清少阴而泄实之效。

欲学中医,不妨来听我的中医专业讲座。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方六。
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猪胆汁(半合)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通脉四逆汤为什么要加猪胆汁?有人说是益阴和阳,引阳入阴之类,郝万山先生就是这样说的。

这种模糊而不知所以的说法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体现出猪胆汁、羊胆汁等与其它中药不同之药性。

很多人学不成一流的中医,就在于以为懂了,其实什么都不懂。

欲学中医,不妨来听我的中医专业讲座。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桂枝去厥阴之寒

桂枝汤号称群方之首,但是关于其机理好像也是“见仁见智”。余医生的这种说法不知道从何而来?望不吝赐教,谢谢!
 
桂枝汤号称群方之首,但是关于其机理好像也是“见仁见智”。余医生的这种说法不知道从何而来?望不吝赐教

从伤寒论而来,伤寒论的本意就是如此。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什么叫水谷不别故也?连这句话都没有人能理解,感觉真是不可思议!


现在的人怎么学古文的?怎么学伤寒论的?


我真是难以理解!


什么伤寒大师,狗屁不如!
 
什么是中医呢?很多人都觉得他自己是中医,或者历史上的某个大师是真中医。但据我看来,都不算得中医之精神。

辨十二脏腑之寒热,因之用药,则为中医。


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你还差多少呢?
 
我不会讲授莫名其妙的概念。

凡我所讲,概念必定会给出明确定义,理论必定会给出明确的逻辑关系,诊断处方都是如此。
 
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为什么要用猪肤汤?究竟是什么病?


智慧之作,唯有智者才能解之。



欲学中医,不妨来听我的中医专业讲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