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七色冷香 于 2014-9-20 12:50 编辑
时代呼唤大医精诚
合肥晚报2012年4月14日专版(16)报道:被称为国医泰斗、气医学大师、中华神针的赵**说:“补气为了命”。赵**说:“男子气虚,劲力不长;女子气虚,多病难防。中医证,气短乏力、头昏脑胀、少话懒言、耳鸣耳聋、眼干口苦、失眠脱发、食欲不佳、腰酸腹胀、尿路不畅、手脚冰凉、肾虚、妇科炎症等为气虚症候,有其4症者即可诊为气虚。气医丹方从气虚着手,补气强肾,培元养命,性命双修,标本兼顾!如果说,补肾只是为了今天的性欲,那么补气则是为了明天的生命。”
如果赵**果真是国医泰斗,我相信他绝不会说出如此言过其实、错误百出的话。应当是经销商、广告商假托赵**之口胡言乱语,自欺欺人以谋取钱财。
这段话看似振振有词,实是忽悠百姓。“气短乏力、少话懒言”可以说是气虚症,难道“头昏脑胀、眼干口苦、失眠脱发、耳鸣耳聋、手脚冰凉、尿路不畅”等等,也叫“气虚症”?这些病症中,肾虚、血虚、气虚往往相互交织,有所偏重,又岂是“气虚”所能包揽?如此以偏概全,意欲何为?更有甚者,借赵**之口说“肾虚、妇科炎症”也是气虚症候,实在是贻笑大方。性命双修本是气功修为术语,难道赵**一个“丹方”就能够达到气功性命双修的境界?赵**懂中医、懂气功,便美其名曰“气医学大师”。这不过是制造概念,广告忽悠而已。当代,大师满天飞。懂点营养学,便可称“营养大师”,营养学也可每其名曰“营养医学”。懂点气功,便可称“气功大师”,气功学自然也可称为“气功医学”。搞“火疗”的,自然可称“火疗大师”,火疗技术当仁不让,也可叫“火疗医学”。那些做保健按摩的,称她们为“保健大师”也不为过吧,因为她们的按摩是“保健医学”。做足疗的可别恼,“足疗大师”的桂冠非你们莫属,你们掌握的技术正是一门非常高深的“足疗医学”呢。由此可推,自然医学、平衡医学、运动医学、智力医学、全息医学、能量医学、刮痧医学、拔罐医学、艾灸医学、点穴医学等等,均可以诞生出无数个医学大师。
赵**说:“补肾只是为了今天的性欲,那么补气则是为了明天的生命”,这是在曲解中医、糟蹋中医!男子补肾就是为了做爱?“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都是气虚惹的祸”,简直就是信口雌黄!女子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是不是吃一吃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这一类补气药,就能够治愈疾病?所谓“补肾10年,不如补气7天”,不过是为了促销赵**研发的“元葆双丹”。所谓“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都是气虚惹的祸”,不过是为了促销赵**研发的“清灵丸”、“五香丸”。所谓“秋风扫落叶,清杀五大妇科炎症(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瘙痒”,不过是为了促销赵**研发的“颐安丸”。总之一句话,凡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能赚钱的病,都是气虚惹的祸!
重庆名中医马有度说得好:“德为医之首,术为医之基。什么叫名医呢?知名度很高的医生,民众认可喜爱的医生,德高术精为民保健的医生。名医者,民医也。民众喜爱的名医,既要知名,更要明理:上明天理,下明地理,中明人理,还要明白哲理,尤其要深明医理。名医者,明医也。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时刻可以助人、救人;医德低劣,医术平庸,时刻可以误人、害人。”
为了金钱的铜臭,一个个中医“大师”,打着“名医”的旗号,大肆敛财,早已丧失了“大医”之“精诚”。而媒体摇唇鼓舌,大做特做专版虚假浮夸之广告,不过是为了充满猫腻的几万元“专版费”。
现在的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浮夸、忽悠百姓,不惜消费做人的基本良知,不仅没有社会责任感,甚至也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国家的媒体做到了这种地步,其公信力已经荡然无存,那么其代表的社会的良心也就真的不复存在了。
孙思邈所说的“大医精诚”,其意在于:一要医术精湛,精益求精,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二要医德高尚,诚心救人,富有爱心,以病人为中心。如此方可称“大医”。
当今社会,住房、教育、医疗已经成了压在每一个普通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就医疗而言,尽管医改政策不断改善,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并未真正改变,而且医患关系紧张,医闹纠纷不断。“看病难”是因为三级卫生机构建设不健全,基层卫生机构检测、诊疗水平落后、低下。“看病贵”是因为大检查、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归根结底,一是“大医”技术不“精”,整体诊治水平有限,病家辗转治疗无效,花钱心慌,痛苦悲伤,财已尽而病缠绵。二是“大医”心地不“诚”,仁心仁德不济,将“医为仁术”演变成了牟取钱财的工具,利欲熏心,将新病治成了沉疴痼疾。三是西医主导天下,不分寒热虚实,滥用抗生素、激素,过度吊水,给患者带来了药源性虚寒,损伤脾阳、肾阳,导致一派阳虚,把简单的疾病治复杂了,把新病治成了疑难杂症。而中医在历经“现代化”、“科学化”的改造之后,也早已严重“西化”了。用西医的所谓“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证明中医,削足适履。中医的“四气五味”变成了“有效成分”,甚至把清热解毒药等同于抗生素了,“炎症”几乎就成了“热症”,滥用寒凉药,不辨寒热,不分虚实,中医的辩证论治变成了机械的“分型论治”,变成了“对病下药”。“西医好,中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不过是个激动人心的广告,实际上是结而不合,同床异梦,中药西药一齐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四是医疗卫生以市场为导向,商业化的结果就是以营利为目的,医疗卫生应该以公益为导向,不以营利为目的。医之过,医院之过,体制之过,都是人心之过,非百姓之过。医疗卫生机构把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以及救死扶伤变成了一切为了金钱而投机钻营,因此医患关系紧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医贵精诚,德为医之首,术为医之基。医为仁术,不是专心经略财物的工具。自古名贤治病,志存救济,悲悯之情,常隐心间;救苦之志,尽在不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善,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孙思邈《大医精诚》)
为医者,岂能尽愈诸病,但求无愧于心。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
时代呼唤大医精诚
合肥晚报2012年4月14日专版(16)报道:被称为国医泰斗、气医学大师、中华神针的赵**说:“补气为了命”。赵**说:“男子气虚,劲力不长;女子气虚,多病难防。中医证,气短乏力、头昏脑胀、少话懒言、耳鸣耳聋、眼干口苦、失眠脱发、食欲不佳、腰酸腹胀、尿路不畅、手脚冰凉、肾虚、妇科炎症等为气虚症候,有其4症者即可诊为气虚。气医丹方从气虚着手,补气强肾,培元养命,性命双修,标本兼顾!如果说,补肾只是为了今天的性欲,那么补气则是为了明天的生命。”
如果赵**果真是国医泰斗,我相信他绝不会说出如此言过其实、错误百出的话。应当是经销商、广告商假托赵**之口胡言乱语,自欺欺人以谋取钱财。
这段话看似振振有词,实是忽悠百姓。“气短乏力、少话懒言”可以说是气虚症,难道“头昏脑胀、眼干口苦、失眠脱发、耳鸣耳聋、手脚冰凉、尿路不畅”等等,也叫“气虚症”?这些病症中,肾虚、血虚、气虚往往相互交织,有所偏重,又岂是“气虚”所能包揽?如此以偏概全,意欲何为?更有甚者,借赵**之口说“肾虚、妇科炎症”也是气虚症候,实在是贻笑大方。性命双修本是气功修为术语,难道赵**一个“丹方”就能够达到气功性命双修的境界?赵**懂中医、懂气功,便美其名曰“气医学大师”。这不过是制造概念,广告忽悠而已。当代,大师满天飞。懂点营养学,便可称“营养大师”,营养学也可每其名曰“营养医学”。懂点气功,便可称“气功大师”,气功学自然也可称为“气功医学”。搞“火疗”的,自然可称“火疗大师”,火疗技术当仁不让,也可叫“火疗医学”。那些做保健按摩的,称她们为“保健大师”也不为过吧,因为她们的按摩是“保健医学”。做足疗的可别恼,“足疗大师”的桂冠非你们莫属,你们掌握的技术正是一门非常高深的“足疗医学”呢。由此可推,自然医学、平衡医学、运动医学、智力医学、全息医学、能量医学、刮痧医学、拔罐医学、艾灸医学、点穴医学等等,均可以诞生出无数个医学大师。
赵**说:“补肾只是为了今天的性欲,那么补气则是为了明天的生命”,这是在曲解中医、糟蹋中医!男子补肾就是为了做爱?“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都是气虚惹的祸”,简直就是信口雌黄!女子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是不是吃一吃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这一类补气药,就能够治愈疾病?所谓“补肾10年,不如补气7天”,不过是为了促销赵**研发的“元葆双丹”。所谓“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都是气虚惹的祸”,不过是为了促销赵**研发的“清灵丸”、“五香丸”。所谓“秋风扫落叶,清杀五大妇科炎症(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瘙痒”,不过是为了促销赵**研发的“颐安丸”。总之一句话,凡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能赚钱的病,都是气虚惹的祸!
重庆名中医马有度说得好:“德为医之首,术为医之基。什么叫名医呢?知名度很高的医生,民众认可喜爱的医生,德高术精为民保健的医生。名医者,民医也。民众喜爱的名医,既要知名,更要明理:上明天理,下明地理,中明人理,还要明白哲理,尤其要深明医理。名医者,明医也。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时刻可以助人、救人;医德低劣,医术平庸,时刻可以误人、害人。”
为了金钱的铜臭,一个个中医“大师”,打着“名医”的旗号,大肆敛财,早已丧失了“大医”之“精诚”。而媒体摇唇鼓舌,大做特做专版虚假浮夸之广告,不过是为了充满猫腻的几万元“专版费”。
现在的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浮夸、忽悠百姓,不惜消费做人的基本良知,不仅没有社会责任感,甚至也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国家的媒体做到了这种地步,其公信力已经荡然无存,那么其代表的社会的良心也就真的不复存在了。
孙思邈所说的“大医精诚”,其意在于:一要医术精湛,精益求精,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二要医德高尚,诚心救人,富有爱心,以病人为中心。如此方可称“大医”。
当今社会,住房、教育、医疗已经成了压在每一个普通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就医疗而言,尽管医改政策不断改善,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并未真正改变,而且医患关系紧张,医闹纠纷不断。“看病难”是因为三级卫生机构建设不健全,基层卫生机构检测、诊疗水平落后、低下。“看病贵”是因为大检查、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归根结底,一是“大医”技术不“精”,整体诊治水平有限,病家辗转治疗无效,花钱心慌,痛苦悲伤,财已尽而病缠绵。二是“大医”心地不“诚”,仁心仁德不济,将“医为仁术”演变成了牟取钱财的工具,利欲熏心,将新病治成了沉疴痼疾。三是西医主导天下,不分寒热虚实,滥用抗生素、激素,过度吊水,给患者带来了药源性虚寒,损伤脾阳、肾阳,导致一派阳虚,把简单的疾病治复杂了,把新病治成了疑难杂症。而中医在历经“现代化”、“科学化”的改造之后,也早已严重“西化”了。用西医的所谓“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证明中医,削足适履。中医的“四气五味”变成了“有效成分”,甚至把清热解毒药等同于抗生素了,“炎症”几乎就成了“热症”,滥用寒凉药,不辨寒热,不分虚实,中医的辩证论治变成了机械的“分型论治”,变成了“对病下药”。“西医好,中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不过是个激动人心的广告,实际上是结而不合,同床异梦,中药西药一齐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四是医疗卫生以市场为导向,商业化的结果就是以营利为目的,医疗卫生应该以公益为导向,不以营利为目的。医之过,医院之过,体制之过,都是人心之过,非百姓之过。医疗卫生机构把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以及救死扶伤变成了一切为了金钱而投机钻营,因此医患关系紧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医贵精诚,德为医之首,术为医之基。医为仁术,不是专心经略财物的工具。自古名贤治病,志存救济,悲悯之情,常隐心间;救苦之志,尽在不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善,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孙思邈《大医精诚》)
为医者,岂能尽愈诸病,但求无愧于心。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