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苍穹jiff 于 2014-9-22 09:01 编辑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条告诉你了什么样的情况是中风,这里首先要说,中风不是西医所说的那种中风啊,这里的中风,可以理解为伤风,这一条,先看开头的三个字,太阳病
这里要说一点,伤寒论的学习,条文之间是有关联的,不能孤立的单独去看,要联系着看,比如说这条,就是在第一条的基础上继续讲的,第一条告诉你了,什么什么是太阳病,这条首先说了,也是太阳病,这是大前提,只不过在此基础上,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叫做中风(伤风)也叫太阳中风,这里条文中没有说脉浮不浮,那各位想想,脉浮吗?肯定浮啦,因为首先,这是太阳病,(各位再去看看第一条太阳病怎么说的)好了,接着说下这几条的一些体会
一,太阳中风的关键点在于脉浮缓,还有汗,这个汗既不是大汗淋漓,也不是丁点无汗,在临床中,如果遇到大汗淋漓或者丁点无汗的情况,基本上就排出了太阳中风的可能了,辨别汗,是判断太阳中风的关键点,同时,汗也是太阳中风治疗的一个关键点,往后会细说
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太阳中风之人,多是本身体虚,本虚和外邪里应外合而致病的,因此,往后讲会说到的治疗太阳中风的桂枝汤,应是个轻解表(解肌),重补虚的方剂,具体往后会详细说
三,太阳中风有时候会在人身上存在好久好久(因为它是个虚证),不像太阳伤寒,从阴阳角度讲,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也算是一阴一阳,同样的外部致病情况下,体虚人容易中风,实者容易伤寒,这说明了什么,内在因素的重要性啊,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往后会讲到的少阴病,也能体现这一点,少阴寒热化的不同,为什么,个人认为还是因为自身内在的原因,还有温病和伤寒的区别,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内因,温病学叫做伏气治病,是很有道理的。
回过头来看这条,从另一个角度讲,中风看起来虽然没有伤寒看起来“严重”,但是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往往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从病患体质而言,外感伤寒的人反而比中风的人体质好,所以,坊间有种说法,发发烧也蛮好,从这个角度讲,确实发烧比不发烧的好,再如和直入阴的情况比起来(后面会说到),显然好多了,对待疾病,其实不要过于惧怕,疾病很多时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和对自身的一种警示,提醒,治病也要顺势利导,方为王道。
怎么顺势利导?这个后面谈到相关条文时也会详细说,而整部伤寒论,他的有个特点啊,就是“顺势利导,补不足,泻有余”几个字,各位有基础的可以想一想,结合内经的话:“热着寒之,寒者热之,逸者行之,留者除之”,再如,“其实者散而泻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在表者汗而发之”等等,从这些内经的条文中,能否看到伤寒论遣药用方的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