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出虎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0 帖子 756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年龄 54 2014/09/30 #41 想起一件事,看名医诊法荟萃一书,见某名家论月经脉,咋这么眼熟呢?一翻5版教材之中医诊断学,在这里,在这里!哈哈哈!我一直珍藏这套5版教材,不仅是怀旧怀念我的青春我的大学我的同学师长,她还是我的案头参考书,中正平和、不偏不倚!
想起一件事,看名医诊法荟萃一书,见某名家论月经脉,咋这么眼熟呢?一翻5版教材之中医诊断学,在这里,在这里!哈哈哈!我一直珍藏这套5版教材,不仅是怀旧怀念我的青春我的大学我的同学师长,她还是我的案头参考书,中正平和、不偏不倚!
安出虎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0 帖子 756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年龄 54 2014/09/30 #42 不要认为我的书少啊!从88年买书至今我基本不去书店了,很多书都是成套成系列的,是两面墙,剩下的一面窗户还有一面是门。我考试的时候已经是7版教材当道了,我用老的5版考过去了,成绩么就不说了!
安出虎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0 帖子 756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年龄 54 2014/09/30 #43 大国手下面不会出大国手,只会出二、三国手。二三国手下面才会出大国手。所以中医药大学创办初期那些国手老师教不出国手学生很好理解!
安出虎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0 帖子 756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年龄 54 2014/09/30 #44 中医只有多读书多临床才能尽快成才,可是问题也来了,你毕业时24`5岁有人找你看病么?你只能去住院部做住院医师,天天写病历、研究输液!用不了半年中医就会生疏!年纪青青就有大量中医患者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家传老一辈培养了患者群!二是此人脑瓜灵活剑走偏锋!
中医只有多读书多临床才能尽快成才,可是问题也来了,你毕业时24`5岁有人找你看病么?你只能去住院部做住院医师,天天写病历、研究输液!用不了半年中医就会生疏!年纪青青就有大量中医患者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家传老一辈培养了患者群!二是此人脑瓜灵活剑走偏锋!
安出虎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0 帖子 756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年龄 54 2014/09/30 #46 哈哈!原来如此,想明白了,我宣布不在继续跟帖了!生性愚钝,凡事皆慢半拍!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30 #47 杨炎 说: 教材只阐述最常见的证型与用法 如果要说全面的话,光头痛眩晕都可以编一本书了 点击展开... 先生说的对极了 -如果不细化中医各个病种的辨证论治规律,毫无疑问,中医学院教科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的废物,根本无法适应临床看病的需要!
杨炎 说: 教材只阐述最常见的证型与用法 如果要说全面的话,光头痛眩晕都可以编一本书了 点击展开... 先生说的对极了 -如果不细化中医各个病种的辨证论治规律,毫无疑问,中医学院教科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的废物,根本无法适应临床看病的需要!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30 #48 安出虎 说: 不要认为我的书少啊!从88年买书至今我基本不去书店了,很多书都是成套成系列的,是两面墙,剩下的一面窗户 点击展开... 学医买书不在多,在于买对书--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在学医道路上,无数怀揣热情与梦想的中医探索者,就是被那些误人子弟的医书引入歧途,最终感叹“开卷未必有益”,从而不再购买医书!
安出虎 说: 不要认为我的书少啊!从88年买书至今我基本不去书店了,很多书都是成套成系列的,是两面墙,剩下的一面窗户 点击展开... 学医买书不在多,在于买对书--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在学医道路上,无数怀揣热情与梦想的中医探索者,就是被那些误人子弟的医书引入歧途,最终感叹“开卷未必有益”,从而不再购买医书!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30 #49 安出虎 说: 大国手下面不会出大国手,只会出二、三国手。二三国手下面才会出大国手。所以中医药大学创办初期那些国手老 点击展开... “大国手下面不会出大国手,只会出二、三国手。” 难道先生从来没听说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吗?
安出虎 说: 大国手下面不会出大国手,只会出二、三国手。二三国手下面才会出大国手。所以中医药大学创办初期那些国手老 点击展开... “大国手下面不会出大国手,只会出二、三国手。” 难道先生从来没听说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吗?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30 #50 安出虎 说: 中医只有多读书多临床才能尽快成才,可是问题也来了,你毕业时24`5岁有人找你看病么?你只能去住院部做住院 点击展开... “你毕业时24`5岁有人找你看病么?” 如果中医学院教科书真的很好,真的可以培养人才,何以会出现如先生所说的情形?
安出虎 说: 中医只有多读书多临床才能尽快成才,可是问题也来了,你毕业时24`5岁有人找你看病么?你只能去住院部做住院 点击展开... “你毕业时24`5岁有人找你看病么?” 如果中医学院教科书真的很好,真的可以培养人才,何以会出现如先生所说的情形?
cooleye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3/04 帖子 361 获得点赞 14 声望 18 2014/09/30 #51 楼主标题赞同!中医细分之下走了西医思路,对症凌乱离谱,只会越走越远
杨炎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4/12 帖子 207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2014/09/30 #52 既然你已知晓各种情形,又何必拘泥于教材所举的那几张常见证型 医学复杂,什么医书又能够全面准确的概括出来
刘建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23 帖子 892 获得点赞 14 声望 0 年龄 58 2014/09/30 #53 大清朝以前中医没有教科书,《医宗金鉴》可是清政府编的,哪个名医是读《医宗金鉴》读出来的?反过来说,,,,,,,,,,,,,,,,,,,,,,,,,,,,,,,,,
刘建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23 帖子 892 获得点赞 14 声望 0 年龄 58 2014/09/30 #54 教材可以尽可能把主要病症列出来,问题是教材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病人也不可能按照教材去患病,西医的教材也是如此,所以,医学才能有不断地探索,医学才不断地进步。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30 #55 cooleye 说: 楼主标题赞同!中医细分之下走了西医思路,对症凌乱离谱,只会越走越远 点击展开... 细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与“对症凌乱离谱”毫不相干,如果你仔细看过在下提供的头痛眩晕专题医案目录,就会发现此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有极强的规律:外感病关系三阳经,内伤病关系脏腑。
cooleye 说: 楼主标题赞同!中医细分之下走了西医思路,对症凌乱离谱,只会越走越远 点击展开... 细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与“对症凌乱离谱”毫不相干,如果你仔细看过在下提供的头痛眩晕专题医案目录,就会发现此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有极强的规律:外感病关系三阳经,内伤病关系脏腑。
刘建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23 帖子 892 获得点赞 14 声望 0 年龄 58 2014/09/30 #56 本帖最后由 刘建立 于 2014-9-30 12:54 编辑 教材受人的是规矩,技术,不一定是技能,临床技能需要实践去掌握。规矩,技术,技能,经验可不是一回事。以偏概全得出的结论意义不大。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30 #57 “教材受人的是规矩,技术,不一定是技能,临床技能需要实践去掌握。” 百度一下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
“教材受人的是规矩,技术,不一定是技能,临床技能需要实践去掌握。” 百度一下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09/30 #58 刘建立 说: 教材受人的是规矩,技术,不一定是技能,临床技能需要实践去掌握。规矩,技术,技能,经验可不是一回事。以 点击展开... 教材不能教授学生以临床实践技能,这样的教材无异于“纸上谈兵”!
岐黄门外听雨声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06 帖子 328 获得点赞 1 声望 16 2014/10/09 #59 辩证与辩症的区别。眩晕是症不是证。中医之证明则方药治法可出,一症出则病出万端。
魏 魏医生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04 帖子 544 获得点赞 70 声望 18 2014/10/09 #60 岐黄门外听雨声 说: 辩证与辩症的区别。眩晕是症不是证。中医之证明则方药治法可出,一症出则病出万端。 点击展开... “一症出则病出万端”,先生此言说的很对,所以在下才积极倡导要细化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不过,很遗憾,楼上很多网友都反对在下的倡导,都觉得细化了中医就没法学,看了在下近作《中医重大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中细化后的目录都觉得“晕”
岐黄门外听雨声 说: 辩证与辩症的区别。眩晕是症不是证。中医之证明则方药治法可出,一症出则病出万端。 点击展开... “一症出则病出万端”,先生此言说的很对,所以在下才积极倡导要细化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不过,很遗憾,楼上很多网友都反对在下的倡导,都觉得细化了中医就没法学,看了在下近作《中医重大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中细化后的目录都觉得“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