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少阴病脉证并治第10条

本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本条十分简略,就谈了一个少阴中风欲愈之脉,没有像太阳那样详叙太阳中风之证,不知是王叔和没有搜采齐全还是本来如此,那怎么办呢,还是如前一样要去发现论中的其它条文来对比参看,仅从辨六经俱有中风的角度选择几条备参

1:“太阳病,发热 ,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此是太阳中风

2:“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 此是阳明中风

3:“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 此是少阳中风

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此说明太阴有中风证

5:“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此说明厥阴有中风,虽未叙证

再加上本条,那么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六经俱有中风,六病各有治法不同,识不识得六病是伤寒用不用的起来的关键,圣人于每篇题目标称“辨**病,脉,证,并治”不是说的一句空话,证从属于病,先须识病
 
由版主最后编辑:
以尺寸分阴阳,似乎不是太合适,尺寸分部位,浮沉分表里,如果这样理解那么,以下两条文怎么来理解?

不知您怎么看?以寸口人迎分阴阳吗?
 
少阴病讨论到现在也有10条了,说到中风就这一句。我猜为什么医圣不讲症状,大概症状是很多的,但是能被冠以“中风”就有一个风证的共同特点,我猜是“憎风从风”,就是一定有怕风这一条。
 
由版主最后编辑:
接先生之意续之,那么好比现在来一个病人,恶寒,发热,头痛,困倦,无力,脉微,那我们通过少阴条文的

太阳脉浮少阴脉微,能一块病吗?
 
有辨病,有辨脉,有辨脉,有辨逆从、知吉凶。
 
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这一句,本人认为:张仲景常常用脉象来形容病情,阳微者,指外来的风邪已经减弱;阴浮者,形容少阴阳气恢复祛邪达表之意,不是具体的左右寸关尺脉象,不难理解。在下不解的是:少阴中风证,是什么症状,什么脉象?请前辈们指点!
 
柴桂方应; 说:
柴桂方应 发表于 2014-9-30 07:48
以左右手分阴阳

也不一定合适,论中也有以浮沉定阴阳的,如你举的这个血痹。
 
由版主最后编辑:
如果用少阴中风欲愈之脉象来反推,少阴中风的脉象应当是沉缓或沉紧
 
徐明之; 说:
徐明之 发表于 2014-9-29 11:24
接先生之意续之,那么好比现在来一个病人,恶寒,发热,头痛,困倦,无力,脉微,那我们通过少阴条文的

嗯,你的思维方式是:六病架构,试图囊括所有病种。我不知道能否实现。 我的思维方式是零散的,会一个方算一个,可以是方证,可以是病机。不强求系统。也不知道能否实现。比如你举的这例,也会考虑有没夹湿。因为湿性粘滞,重着。这就用到伤寒以外的知识了。因为困倦不限于少阴,《伤寒明理论》系统列了论中一些证的病机。其实也不全。
 
由版主最后编辑:
我学习的目的:'方证,药证,以及研究每个证或一系列证,他揭示体内什么病变,用什么方,划裁什么药来应对。学习的途经是伤寒内经为主。旁及诸家。可惜医海深广,我伤寒都还没有学好,更别说诸家了。曹操叹人生苦短,有道理。扯远了。
 
由版主最后编辑:
嗯,你的思维方式是:六病架构,试图囊括所有病种。我不知道能否实现。 我的思维方式是零散的,会一

参看我那个三部六病八变的帖子,光一个六病并不全面
 
以左右手分阴阳

此处我和先生有不同意见,当是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平脉法第二》云: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
 
请教徐前辈、医道宗源前辈:少阴中风,是什么症状?什么脉象?

首先声明啊,俺可不是啥子【前辈】哈,

看过先生的帖子,先生所学,根基严整、深厚;所思,往往直指核心。不凡。不凡!请为师友,同学、同行。

**************************************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于此条,至少可以看出一点来——仲景所录之条文,必有缺损。很多东西都没有能阐释清楚,导致后世难明经旨。(当然,也有可能,在当时这些都只是基础知识,是大家都明白的,所以不必重点录入。)

在伤寒论中,仲景尽管有几条在强调【中风】;但很多地方,是把【风】和【寒】是混合在一起讨论的。当年在倾力打磨伤寒的时候,个人始终从文字中有种感觉——仲景似乎也想把【风】、【寒】拆开了细论,但由于某种原因,并没能达成。

其实,临床也最常见的是【风、寒】杂糅致病。单纯的【风病】、单纯的【寒病】,相对来说要少见的多。所以,当年俺也思考过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当时俺是综合《桂林本》《内经》的相关资料分析 。自己得出的结果,呵呵,就是木有结果。 ——个人感觉可能会症状很多,如少阴经病、脏病的症状或许都有可能。脉象,个人更倾向于【脉沉紧而促】。

胡说八道一番,凑个热闹。还请先生不吝谈谈自己的见解,谢谢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4-9-30 15:37
所见略同,俺推测的是【沉紧而促】。

谢谢老师鼓励!在下受宠若惊!以后请老师多多指教。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4-9-30 15:32
首先声明啊,俺可不是啥子【前辈】哈,

看过先生的帖子,先生所学,根基严整、深厚;所

本想向老师请教,又不敢妄自开口,再次谢谢老师
 
徐明之; 说:
徐明之 发表于 2014-9-30 15:10
参看我那个三部六病八变的帖子,光一个六病并不全面

我表述不是很准确
 
本想向老师请教,又不敢妄自开口,再次谢谢老师

俺是啥子狗屁“老师”哦 ,纯粹就一混吃混喝混玩儿的家伙。那个谁?小医大道 老弟,称俺“老叫花子”,嘿嘿蛮好蛮好。

医学这玩意儿,俺现在可不敢把自己所见就当做真理了。指不定哪天又突破了,就会又发现以前自己的谬误之处。所以,俺最多是把自己的观点敲出来,仅供参考就够了。也看看一些比较有趣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观点,高兴处抚掌击案,自己再思索一番。呵呵,玩儿呗~,太严肃了就不好玩儿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