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为什么你分析病因的很多观点与中医科大学的教材中的理论相悖呢(一)

神经系统,并不包含传递所有命令的功能啊。
关键是要想想命令的内容包括哪些,这些命令,有哪些功能。

发布命令的功能是大脑的,。
 
发布命令的功能是大脑的,。

我说的是通道。
再说了,发布命令,不只是大脑。而且,这个,是西医解剖学的解释。中医的说法都与它有根本区别。
 
我说的是通道。
再说了,发布命令,不只是大脑。而且,这个,是西医解剖学的解释。中医的说法都与它有根

筋络是法布命令的通道。
 
看看祝道医说经络吧!
附手足三阴三阳的动态现象
贫道有一次在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田”,随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凉爽明静。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仅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田)处,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的周旋着。约十分钟后,即明确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路线一致的运动着。原来手足之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之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向运动着,即内侧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经则向肩部方向运行。同时,外侧足三阳经向足趾方向运行时,则内侧足三阴经向腹部方向运行。但是,身体另一侧的手,足之三阴经与三阳经的运行,分别与之相反:即左侧的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则右侧的手三阴经向腋窝方向运行,其余的三明三阳逆行经脉类推。
由于这种左、右侧相对立往返无休止的三阴三阳同速运动,使我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的运行是呈现双向正、负运行规律的。可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膝。这种阴、阳、正、负运动便是我悟开十二经脉的关键所在。
贫道有一次在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田”,随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凉爽明静。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仅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田)处,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的周旋着。约十分钟后,即明确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路线一致的运动着。原来手足之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之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向运动着,即内侧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经则向肩部方向运行。同时,外侧足三阳经向足趾方向运行时,则内侧足三阴经向腹部方向运行。但是,身体另一侧的手,足之三阴经与三阳经的运行,分别与之相反:即左侧的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则右侧的手三阴经向腋窝方向运行,其余的三明三阳逆行经脉类推。
任、督两脉循行之后皆终止于“两目之下”。据此,便充分证明“任、督二脉”确实是两条经脉相并而为一的,亦呈现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运动。
关于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等六脉,因受左右侧“十二经脉”明显的升、降运动所混淆,难以体验出这“六条奇经”的升降运动规律。如借鉴“任、督二脉”的运行机理,即认为全体“奇经”都是在配合“十二经脉”的运动中,而起着“排斥性”和“牵引性”的反作用功能。
故笔者认为:“奇经入脉”分布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内、外周身,都是起着 “牵引排斥性”反作用功能。
《灵枢•根结篇》云:“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手扶突,偏历也,所谓入于扶突,偏历也”是言手阳明经根、溜、注、入正经上行时该经气由 “扶突别穴”而转入于手太阴肺经;反运下行时皆经气从“偏历别穴”而转入于手太阴肺经。也就说明了,阴经经气退缩的同时,其阳经的经气来占领;阳经经气退缩的同时,其阴经的经气来占领,也就形成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循环不息功能。手、足三阴三阳的十二经脉、就这样“如环之无端”往返不息地运动着。
在人体正常生理的情况下,全是有规律的开放与关闭而进行阴、阳经气交换。正常人的“十二经脉”之阴、阳、正、负运动,能促使人的整体一切有形质的组织而相互协调自如,所以五脏、六腑、皮、肉、筋、骨、阴、阳、气、血皆有规律的各行其道
 
同意楼主的观点,请问,通过什么方法进行修炼,才能达到感觉到自身气血在经络里的流动,谢谢!
 
同意楼主的观点,请问,通过什么方法进行修炼,才能达到感觉到自身气血在经络里的流动,谢谢!

我也没有刻意去修炼什么,只是有几天深夜突然醒来体会到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