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30 后天真阴之气不足,风温内陷(风温昏厥)
魏××,男,2岁,民国后期(约为1940年)。
发热数天,更医数人,服中药数剂未效,所服汤剂多为银翘散加减。患儿进食极少,某天忽然气息奄奄,随即昏不识人,患儿父亲慌忙延请名医数人会诊,多数名医说脉息全无,主死不治,独有魏宣孚说脉象细微,只因各位同仁手皮稍厚,没有觉察到而已!魏宣孚还说《内经》有言:乳子病热,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今患儿肌肤温而不寒,仍有生机,只须银翘散加太子参即可……强行灌服汤药后,患儿神清思食,糜粥调养而愈,患者至今仍然健在!
诊治小结:1、本案属后天真阴之气不足,风温内陷的险证,幸遇熟读《黄帝内经》且诊治疾病一丝不苟的名医魏宣孚,不然患者早就命赴黄泉了!《素问•玉版论要篇》上说:“温病虚甚死。”魏宣孚能在虚甚情况下,令温病患者起死回生,其治验所蕴含的中医科学理论,已明显高于《黄帝内经》!
2、要想在创新中医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潜心研究大量效如桴鼓的医案,总结、概括个案成功的关健因素,将这些因素升华为一种新的中医学理论!本书医案的遴选与写作模式,就是受本案启发定格下来的,意在发掘更多来源于《黄帝内经》,同时又高于《黄帝内经》的创新性医学理论,从而全力、快速提高中医疗效!我们必须记住:《黄帝内经》虽然创造了医学理论延用数千年不朽的神话,但如果不与时俱进,不给它注入更多鲜活血液,不久它就会在残酷的中、西医医疗市场竞争中寿终正寝!(节选于在下近作《中医重大理论创新与临场应用实录》第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