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灵枢·癫狂》全篇说解

暴风雪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5/08
帖子
139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灵枢·癫狂》全篇说解
本篇分为三个节段,分别讲述癫痫病、躁狂症和抑郁症三种病症,由于躁狂症和抑郁症属于同一种病-躁郁病,故简称为“癫狂”,下面逐次说解:

概论

原文: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说解:
这一句开篇语非常突兀,好像是个没头没脑的二愣子似的。我们需要通晓古代针医的全部理论,才可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实际上,古代针医对于眼睛非常重视,尤其是在精神和意识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眼球、瞳孔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故此一句开篇语,实乃全篇提纲挈领的概论。其大意是说,凡见癫痫病和精神病人,首先要查看其眼睛,具体地说,就是观察眼球偏转的方向和程度,以判断其疾病的严重程度。换言之,凡是见到眼球异常偏转而眼神异常怪异的人,应该立刻联想到,此人很可能是癫痫病或精神病患者。

我们已知眼球的运动受太阳与阳明二经之筋的支配,《经筋》篇所谓“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注:这个网实乃纲之误,纲,提网之绳也),其中的“目上网”就是拉动眼球向上运动、“目下网”即拉动眼球向下运动的意思。则此所谓“上为外眦,下为内眦”,则是说,眼球向外眦方向运动是由目上网拉动的,眼球向内眦方向运动是由目下网拉动的。这其实就意味着:眼球向上、向外偏转者皆属于太阳病;向下、向内偏转者皆属于阳明病。因此,这句话也等于明确地告诉我们,癫痫病和精神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太阳、阳明二经有关,那么,其言外之意就是:癫痫病和精神病的针刺治疗务必要从太阳、阳明二经入手。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正常的著作者都不可能以这种没头没脑的话作为文章的开篇语。因此,我以为,这篇《癫狂》很可能只是一篇记录稿。也就是说,师傅在上面演讲,徒弟在下面记录,由于讲得快,录得慢,没能把师傅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所以才显得很突兀。实际上,《灵枢》的很多文章和《论语》的写作形式类似,都是门人弟子当场记录下师傅的演讲词,事后也未经师傅过目。不过,为了尊重事实同时也为了叙述方便,我还是把演讲的师傅称为“作者”。
 
第一节癫痫病

原文: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说解:
下面开始讲述癫痫病。

“癫疾”,即今之癫痫病。这一段话讲述的是癫痫病一般的发病(大发作)过程和治疗:

先有情绪上的异常表现(先不乐),然后出现躯体方面某些不适(头重痛)。此为前驱期,可在发作前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

“视举”,字面意义是眼睛向上看,其实是指眼球上翻,“目赤”,谓巩膜充血。此为先兆期,时间很短,一般在数秒钟之内。“甚作极”,是说眼球经过几次小幅度上翻之后,达到了极点,亦即所谓“戴眼”。

“烦心”,乃“烦闷”之误,是指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此为惊厥强直期,大约持续10~30秒。

《说文》:“侯,伺望也”,也就是观察,“候之于颜”是说癫痫病的大发作以颜面部位首先出现异常症状为其显著标志,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眼球偏转等等。

“太阳、阳明”是治疗癫痫病的主要经脉,其中的道理,除了二经皆以左右交叉方式联络于大脑中央以外,人身阳气本来就集中于这两条经脉(这是古人的意思)。癫痫病的发作既属大脑中央病变,又属阳气亢盛过度而侵扰大脑所致,故治疗非此二经莫属。“太阴”(下面还有少阴)本来是与阳明、太阳互为表里匹偶的关系,是以同取之。但取手经,是由于其发作程度尚不严重,还未出现大范围剧烈的阵挛收缩。关于手经足经的区别,古代针医的原则是:手经用于治轻症,足经用于治重症。其原因便是血气的根本在足而不在手。

“血变而止”则是指明以上的治疗都是用锋针刺泻该经的络脉,也就是点刺出血的意思。这是由于“方病之时其脉盛”,也就是阳气数量急剧增加,故点刺络脉出血以泻其阳亢之气,与《寒热病》所谓“泻阳补阴经”之意相同。同时,“血变而止”还表明放血要直至血色改变为鲜红才行,其本意是要尽量多放一些血。下皆仿此。
 
原文: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

说解:
这是讲“侯之于颜”的具体内容,也就是以颜面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癫痫病大发作。
“引”,牵引。“引口”,指口角歪斜。“啼”,《说文》:“号也。”指病人发出尖锐的叫声。“呼”,《说文》:“外息也。”由于呼吸肌的强烈痉挛而只能呼气,不能吸气,也就是出现了呼吸暂停。“喘”,《说文》:“疾息也。”这是呼吸暂停以后的代偿性呼吸加快。“悸”谓心悸,是呼吸暂停以后的代偿性心动加速。“强”本字作“彊”,《说文》:“彊,弓有力也”,形容经筋拘紧。“左强”、“右强”是指眼球上翻以及面部肌肉抽搐皆以某一侧为甚。

由现代解剖学可知,头面部运动肌主要受同侧大脑半球支配。由现代生理学可知,大脑病变可分两类:一类为“破坏性病变”,导致功能丧失;一类为“刺激性病变”,导致过度的功能释放。癫痫病属于大脑刺激性病变的一类,故病变在左侧大脑则出现头面部的“左强”,病变在右侧大脑则出现头面部的“右强”。此时在病变对侧肢体施以针刺,正好可以通过左右交叉之神经纤维治疗患侧病变,这就是提出“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的实际意义。具体操作,则是“左强”者在右侧肢体刺泻放血、“右强”者在左侧肢体刺泻放血。《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盖谓此也。

另外,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攻”这种具有短兵相接激烈拼杀性质的字眼,这种带有“格杀”意味的字眼用于描述针刺治疗,显然是不顾一切紧急放血的意思。
 
原文:
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说解:
“僵”谓僵直,“反僵”即角弓反张。这是强直期之极端表现。“脊痛”是角弓反张之后的疲劳表现。角弓反张是肌强直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所以治疗要取之于足。“血变而止”仍是刺络脉出血之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反复强调的“血变而止”虽然都是针刺络脉之意,却并非是指皮肤表层的血络,而是指“血脉”和“阴阳之络”,也就是粗大的浅静脉和手足爪甲之端。因为癫痫病大发作时的症状表现是非常剧烈的,在患者意识丧失、躯体强直、抽搐痉挛、全身剧烈抖动的情况下,根本来不及仔细搜寻那些非常微细的血络,也不允许作“正指直刺,无针左右”那样的细致工作。故只能抓住患者手足,于明显暴露的浅静脉处及其爪甲之端紧急放血。关于这一点,后世注家皆未能领会,是其没能结合癫痫病之临床实际的缘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