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中医的形态学发现之肝脾胃肠

江海余生

声名远扬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0
帖子
8610
获得点赞
1723
声望
113
中医的形态学发现之肝脾胃肠

近日研习人体解剖学,颇有所得,适逢网络中西医之争,故而仓促成篇,不敢说发前人之所未发,实是自己的一点愚见。水平所限,见笑方家之处还请海涵。

腹上部器官和腹腔动脉.jpg




如图所示解剖书上说腹部的大动脉腹腔干从主动脉分出后,又分为胃左动脉(循行于胃小弯),脾动脉,肝总动脉。而肝总动脉又分成肝固有动脉入肝和胆,胃和十二指肠动脉,胃右动脉循行于胃大弯的前部和侧部。而脾动脉也会分出胃后动脉和胃短动脉,循行于胃的后部及后侧部。先不看静脉,只看这一段,肝和脾都有动脉分支联系于胃,于是胃就成了肝和脾“挟持”的“人质”。而且因为肝所分出的胃右动脉循行的范围较大,所以胃更容易被肝所影响。胃右动脉循行的部位在体表的投影正好在左胁下,与中医肝病时常左胁下不适一致。原因是因为肝动脉和胃右动脉同出一支动脉,在联络关系上类似于串联,就像串联电路的特性一样,血液的供应也存在此少彼多,此多彼少的特点,当然少和多只能是与正常血液分布各处的情况相比的。而且就像锅炉旁边连接的那根便于观察锅炉液面的管子一样,因为肝脏血液需求量相对的大,所以胃右动脉就会相对的对于血液的变化要敏感一些,所以当肝病的时候左胁部就先表现出不适了。再说脾动脉分出的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相对于脾来说是相当的,所以当脾部的血液供应有变化时也会出现胃部的不适,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肝脾和胃的关系的物质结构方面的基础。当然肝脾和胃的联系除了动脉联系之外,还有静脉,神经,淋巴管等等多方面的联系,限于水平就不多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发掘。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肝和肠之间的静脉关联,从解剖图(未附)上不难看出,肠系膜下静脉汇集成肝门静脉,沿途接受胃静脉和脾静脉等分支,到肝门处入肝,其中的血液与肝的动脉血混合,进入肝血窦, 最后汇入下腔静脉。就像河流一样,肠的静脉的流行途中,肝绝对是一处关卡。所以肝的血流和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游的肠系膜静脉的支属的血液流行情况。举一个例子,当肝血流减慢时,肠静脉里的血液就会瘀塞,而血液的瘀塞是会引起疼痛的,这样就又和中医里腹痛治肝的理念相吻合了。
我一直相信结构决定功能,所以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部分的血管解剖图,就有了以上这些想法;相信在大家如炬的目光下,将会发现更多的结构上与中医的“巧合”。无数的巧合合起来就是有力的证据,证明中医不是不科学,而是超前的科学。所以我仍然坚持中西医将是一个互证的关系。


江海余生
2014.10.16
 
由版主最后编辑:
的确,中医学中内在的科学性,只是不为很多人所知而已,并非不科学。
因此,对中医学的探究越深,便会越能感觉与认识到中医学的超前科学性。

宇宙间的真理,只会是源于同理,仅仅是外在形式不同罢了。
 
建议看血液循环图。然后配六经。这对我的临床思维起很大的作用。
 
“宇宙间的真理,只会是源于同理,仅仅是外在形式不同罢了。”

高!
 
学习了,谢谢。
 
的确,中医学中内在的科学性,只是不为很多人所知而已,并非不科学。
因此,对中医学的探究越深,便会越能

谢谢支持!
 
建议看血液循环图。然后配六经。这对我的临床思维起很大的作用。

是的,谢谢提醒,血液循环图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冲脉循行里有随肾经布散于腹的说法,肝经原穴叫太冲,应该跟冲脉有关系。动静脉和经脉的直接关系还有待研究。腹痛是不是因为静脉血流的原因西医是这么看的吗?
 
冲脉循行里有随肾经布散于腹的说法,肝经原穴叫太冲,应该跟冲脉有关系。动静脉和经脉的直接关系还有待研究

西医好像还没有将多个脏器的血液循行联系起来。
 
何必牵强附会呢,中医本来就不是那么想的。我存在,不需要证明,我就是我。中医之所以存在,因为他有极高的智慧,不是庸人能理解的。
 
西医好像还没有将多个脏器的血液循行联系起来。

是啊。可是腹痛的原因很多啊,有气的原因有血的原因,不能一概以肠静脉的滞留为主要原因吧。“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血, 调之络。”调血只能解决一部分。
 
是啊。可是腹痛的原因很多啊,有气的原因有血的原因,不能一概以肠静脉的滞留为主要原因吧。“病在气,调

我是说有这个管道存在,那相关的连接的动脉和细胞可能有问题影响到静脉血液的回流啊!我的意思是与调肝有关系的,并不是一定得是血的问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