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界人士评脉诊验孕挑战:发起者缺乏科学精神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54
声望
63
年龄
63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4-10-28 15:00 编辑

中医界人士评脉诊验孕挑战:发起者缺乏科学精神

2014年10月28日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本报记者 曹秀娟

阅读提示

连日来,一场沸沸扬扬的“脉诊验孕”擂台对决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脉诊验孕‘擂台赛’凸显的是中西医之争。其实,中医西医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不是中医西医先打一架,比谁更强。”太原市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中医医师刘克勤说。

发起“脉诊验孕”擂台者,本身就缺乏科学精神,游戏规则就有问题

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起挑战,愿出奖金5万元,以随机盲法测中医脉诊准确率是否能超80%。此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应战。随后,成都老中医吕即来通过微博报名攻擂,并表示要拿出20万元挑战西医:“不但要验孕,我还要挑战通过诊脉来判断还有几天来月经。”

面对这场沸沸扬扬的口水战,太原市中医界人士是怎么看的?10月中旬,记者走访了省城中医学界的人士。

“先从‘擂台战’的‘脉诊验孕’来说,仅仅通过一个截面‘切’,就反应整体,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中医的滑脉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的滑脉,比如女性在孕期或经期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另一种是病理性的,比如痰湿及饮食积滞、子宫肌瘤等也会出现。”太原市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中医医师刘克勤告诉记者。

刘克勤认为,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和参”,只凭其中一点就判断是否怀孕,既不科学又不严谨。发起者,或者对中医学有些无知,或者有故意挑起中西医 “打架”之嫌,尤其把“脉诊验孕”与中医是否伪科学直接挂钩起来。因为这种挑战本身,其游戏规则就是有问题的。

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目前任山西省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所长的刘慧生认为,看病诊断本身就是非常严谨的,不能单纯以一个指标来判断。就拿西医来说,西医检查其中一项指标没问题,也不意味着就没有病,还需要进一步地检验其他项目。对病人的情况了解得越全面,才会有正确的诊断。如果单凭一点,肯定或否定都是片面的。

中医和西医都需要进行大的变革,都需要借鉴对方的优势

“作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纠结,比如孩子扁桃体大,中医建议保守治疗;西医建议割除。作为患者或家属,左右为难,不知该割该留。”省城市民刘丽对记者说。

“首先要看几度大,不能盲目割。有资料表明,割了扁桃体,头颈部的肿瘤会增加15%。人体本身没有不应该存在的东西,阑尾、胆囊,只要失去就会增加附近部位15%的患癌率。”刘慧生说。

山西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杜秀娟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西医用西医的理论治病,中医不要把中医的理论丢掉。但是不管是你还是我,不管是中还是外,总要用先进的代替落后的。不要过多区分你我,打擂本身就是将双方对立起来了,用某一个点将其对立起来,出发点就不太善良,这种擂台的基础也就不存在。

刘慧生认为,身为医生,现在中西医应该相互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有两个过程,一个是认识矛盾的过程,一个是解决矛盾的过程。认识矛盾,中医没有西医认识的清楚,中医诊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多凭的是感性认识和经验之谈,同样一种病症,10个中医诊疗可能出现10个诊断结果。而西医从实验中来,对病症的认识都有客观的实证资料,10个医生对同一个患者诊断,结果肯定只有一个。

“提倡西医学中医,是学中医处理问题的方法。中医对病症的处理是辨证论治,不笼统,首先是定位,在什么地方长;其次再定性,治疗的原则是什么。选择的方法不同,最后选择的药物自然也不同。中医本身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逻辑关系。而中医应该学习借鉴西医对疾病的科学诊断。”刘慧生说。

刘慧生、杜秀娟认为,目前中医和西医都需要进行大的变革,都需要借鉴对方的优势。不懂中医的西医是个瞎子,不懂西医的中医则是个瘸子。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医生。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患者要看的是,谁能做到疗效好、疗程短、痛苦最小

据了解,目前不管在省城的山西省中医院还是太原市中医院,都与其他西医院一样引进了许多大型医疗设备,并借助西医的设备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

相对于中医院对西医的“拿来主义”,西医院对中医的开放与兼容度则远远不及。即使有些西医院也开设有中医科室,但往往仅是补缺或者为了享受国家对中医的优惠政策。

“中医和西医有争议,主要是角度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者角度当中可能有重叠,但也有相互看不到的地方。中医注重解决范围和整体的问题,西医则研究的是细胞组织结构。”刘克勤告诉记者。

刘克勤认为,中医西医根本就对立不起来,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角度方法范围手段有所区别,然后决定了一些差异。中医西医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不是中医西医相互攻击,先打一架,比比看谁强。

其实早在明末清初,我国许多中医学家就开始从接触西医到渐渐将中西医融合,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就推出了用阿司匹林加石膏汤为患者退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正是看到了中西医各有所长,一些医院主动转身,将中西医融合,比如之前的太原铁路医院已更名为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前我们医院的16个科室,已经都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只有包容、汇通,才能取长补短。其实不管中医还是西医,要看谁达到下面3个效果,谁就是真正的好。第一疗效好,第二疗程短,第三哪种治疗痛苦更少。比如现在的微创手术,不仅痛苦少,疗程也非常短,患者恢复起来会非常快,所以就广受患者欢迎。”刘克勤说。

西医出身的太原市中医院院长裴伟俭认为,中西医各有千秋,应挖掘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对于传统文化,去芜存善远胜于寻衅生事。
 
【原创】 反证“妊娠滑脉”的科研设计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 栋

目前,“诊脉验孕”挑战中医脉诊的准确性,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跟帖者也较多,可谓见仁见智,有否定者,有肯定者,有质疑者,不一而足,说明“诊脉验孕”及中医脉诊的准确性屡遭质疑、遭人诟病。殊不知,这是对中医诊断疾病方法的误解。就传统中医而言,其诊断方法为四诊合参,断不能以一诊代替四诊,不能以脉诊代替其它三诊。

中医是经验医学,无论医术多么精湛,经验多么老道,都有误诊之时。无论何种病证的确诊,四诊的资料总比一诊详细和完善,误诊概率小,所以断不能以一诊代替四诊。

“诊脉验孕”的技术,是中医诊法基本技能之一,为中医者此理论应非常扎实,即其脉象为“妊娠滑脉”,临证时应非常娴熟。然对医者而言有临证经验之分,对孕妇而言有平人之孕脉、有病体之孕脉及月份不同之孕脉等的不同。其结果可能是“有验者、有不验者”。经验丰富者,准确性就高;经验欠缺者,准确性就低。既便是当今盛行的现代医学,实验医学,虽强调循证医学、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清楚,证据确凿,然仍有误诊之时,也并非绝对准确,如胎孕之男女彩超尚有误诊时,尿妊娠试验也有假阳性等。

俗话说,无论中西医,再笨的医生,也有治愈的患者;经验再丰富的医生,也有误诊之时、治不好的病人。过去中医诊病没有参照物,诊断是否准确,只有通过治疗去验证,治愈者则为诊断正确,未愈者则为诊断失准。目前看这样的标准,未必就正确。现在中医临床诊病治病有了现代医学这个参照物,虽不能说是最科学标准的,但有时还必须接近它,以弥补中医之不足,以求得中医理论或临床的科学支撑,防止被人诟病为伪科学。

所谓“诊脉验孕”的脉象,中医界比较权威一致的说法是“妊娠滑脉”,是妊娠期一种生理现象。其形成机理是因为“妊娠女子气血充盛,妊娠后,由于新生命的存在,人体循环中的气血盛于常时,故脉形饱满柔和,妊娠的机体气血的消耗与纳入都增多,心率增快,才能适应,故脉率必增快;妊娠女子,皆为年少之人,血管弹性良好,这一点是形成圆滑脉的重要原因,血管硬化者则为线索脉,不会为圆滑脉。妊娠女子其脉率增快,脉形圆滑、饱满,形成了滑脉的基本特点。故《景岳全书》说:‘妇人脉滑数而断经者为有孕。’……凡年少健康已婚女子,断经而见滑脉者积累100例,91例为怀孕,滑脉主妊娠,准确率为91%。”(曹培琳《详谈细论二十八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妇人妊娠期间机体有效循环量显著地增加,超过正常血液总量的33%以上,同时心脏收缩力增强,每次搏出量增加,故脉搏相应显得有力流利。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妊娠生理》对“妊娠滑脉”是这样说的:“妊娠后出现滑脉,是中医候胎重要依据之一。早在《素问•阴阳别论》就指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尺脉候肾,肾藏精主生殖,妊娠以后,肾旺荫胎,故肾脉应指有力。……妊娠脉,轻取流利,中取鼓指,重按不绝。但若肾气虚弱,气血不足,或年岁已高的妇女有孕,滑脉常不明显。若精血不足者,孕后可出现沉涩或弦细脉。因而切脉固可作为妊娠诊断之一助,但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妊娠检查方可确诊。”该书对“妊娠脉”是这样说的:“女子怀孕6周左右易见脉滑有力或滑数,尺脉按之不绝,因月经停止,阴血下注以养胎,冲任气血旺盛之故,此为妊娠常脉。”但从妊娠生理期而言,有孕早期、中期与后期的不同;对于一个孕妇而言,又有平人与病体之分、肥胖与瘦小之别,所以其脉象未必自始至终就一致。

所以“诊脉验孕”技术是否准确,其概率有多大,莫如反证这个技术的准确性,以求得中医理论或临床的科研支撑,即设计确诊为怀孕者,选取不同年龄孕早期(6-12周)者100例或以上者,看看是否都是“妊娠滑脉”?孕中期100例及孕后期100例,看看她们的脉象都是什么脉象,是否与中医脉象理论及传统经验相符?

中国的科研经费数目之庞大,中医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三甲医院等医疗机构是否可以分得一杯羹用来做这个科学验证,以求得中医理论的科研支撑?以验证中医“诊脉验孕”是离谱还是科普?是科学还是忽悠?

在民间,有经验的老百姓有时也能推测到新婚少妇,不用诊脉便知是否怀孕,如闭经,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一问便知“有喜了”!您相信吗?所谓“问而知之谓之工”,能否证明中医不靠谱、不科学?

附:如何确诊早孕

⑴闭经-月经停止来潮。
⑵早孕反应-头晕、厌食、择食、嗜酸、倦怠、思睡、晨起口淡呕恶等。
⑶脉象滑疾流利,按之应指,尤以尺脉较为有力,三、四个月后,脉象较数。
⑷尿妊娠试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
⑸物理检查-B超或彩超检查。

“诊脉验孕”技术,目前中医虽仍可作为参考,但不能单凭脉象以确诊,宜结合化验和物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可谓中西合参,赛过神仙!
 
医治不疑患,佛渡有缘人!无需多辨,任其诽谤!
 
本帖最后由 江州司马 于 2014-11-27 10:16 编辑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中医讲究五行阴阳平衡,是为补,西医以损为主,何处病变何处切割之,是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者。两者都合天道,难分轩轾。故该损则损当补则补方为大医者。而纠结于中医西医何为优劣者,俱不足为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