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诊脉验孕”各家说

国家中医药局发表声明

1、发起“脉诊验孕”是不了解中医药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发布日期:2014年11月6日)

●“脉诊验孕”约战毫无意义

●中医诊断要求四诊合参,脉诊仅仅是中医诊疗技术之一

●希望相关人员把精力放在提高能力服务百姓健康上

本报讯 (记者魏 敏)随着“脉诊验孕”事件持续发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脉诊验孕”约战毫无意义,个别人员发起“脉诊验孕”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了解不够,个别中医人员应战也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内涵把握不够,希望相关人员把精力放在提高能力服务百姓健康上,相关媒体把时间用于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该负责人提出,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中、西医药学作为两种医学科学,有着不同的诊疗体系,中医诊断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诊仅仅是中医诊疗技术之一。

中医“脉诊验孕”源于此前一条微博。今年9月,微博名为“烧伤超人阿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发起挑战,愿出奖金5万元,以随机盲法测中医脉诊准确率是否能超80%。此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应战。近两个月以来,中西医双方就挑战赛方案的一些实施细节未达成一致,11月5日,《京华时报》报道称,“脉诊验孕”挑战赛的组织方对外发布了实施方案。

“脉诊验孕”挑战事件发生后,本报相继刊发文章,回应此事,为中医正声。多位中医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脉诊验孕”毫无意义,没有关注的价值,脉诊只是众多诊断标准之一,必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脉诊验孕”事件误读了中西医的区别,整个挑战的存在并没有必要。

无论是微博还是网络评论,认为本次挑战无意义、希望停止的呼声越来越高。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网上曾发起一项关于“脉诊验孕“挑战的民意调查,有74%网友支持中医。网友认为“脉诊验孕”挑战违背了医学本质。中医和西医面临的共同敌人是威胁人类的疾病,医学最重要的目的是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人类健康。

2、“脉诊验孕”约战毫无意义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14年11月6日)

本报讯 (记者崔 芳)近日高潮迭起的“脉诊验孕”之争,虽然被当事人定位为个人间的较量,但在社会和行业内反响巨大。11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就该事件作出正式回应称,“脉诊验孕”的约战毫无意义,只能表明发起者对中医药学了解不够,个别中医人员的迎战也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内涵把握不够。

前不久,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起挑战,悬赏10万元挑战中医能否“脉诊验孕”,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迎战。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经媒体报道后,中西医业界不少人纷纷参与讨论。

针对此次事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中西医药学有着不同的诊疗体系,中医诊断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诊仅仅是中医诊疗技术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希望相关人员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提高能力服务百姓健康上。
 
应战中医宣布退出切脉验孕挑战 称参赛违法

(来源:《新京报》;2014年11月07日02:50 )

新京报讯 (记者温薷)昨天,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通过微博正式宣布,将退出由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起的“切脉验孕”挑战赛。不过,阿宝的代理人王志安表示,挑战赛并未因杨桢的“退赛”而终止,仍然欢迎其他中医挑战者报名。

挑战赛继续征集中医高手

今年9月,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起挑战,愿出奖金五万,以随机盲法测中医脉诊准确率是否能超80%。此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应战,这场“切脉验孕”挑战赛不断通过网络发酵。

11月3日晚,“烧伤超人阿宝”的代理人、媒体人王志安公布了“切脉验孕”挑战赛的最终实施方案,并公开招募挑战者、参赛者和参试志愿者。由于此前双方一直未能形成完全共识,王志安在“2.0版本”的挑战赛方案中明确表示不再接受修改。

昨天凌晨,杨桢发布关于脉诊验孕的最后声明“别了,阿宝志安”,明确将退出这场角逐。“让科学归科学,医学归医学,娱乐归娱乐。”他在声明中如此结尾。

不过,杨桢“退赛”并未直接终结这场挑战赛。王志安表示,仍欢迎全国各地中医高手报名,“挑战者”和参赛者都虚席以待。按照“切脉验孕挑战赛实施方案”,本月10日前将确定一名中医挑战者;若两周内无人应战,挑战赛才会取消。

中医称参赛涉嫌违反《医师法》

对于自己为何先应战又“退赛”,杨桢昨天在声明中予以了解释。他称,自己在咨询统计学专家和律师后,认为方案存在缺陷和风险,比如32例样本数量不够、王志安代理阿宝缺乏公正等。

他还坦承,脉诊验孕事件发酵以后,网上出现了大量公开投诉。“反映问题的核心是:该活动若在我执业的医院以外进行(我单位肯定拒绝),则违反《医师法》第十四条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

据了解,《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称,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杨桢表示,他在对某区医政科的咨询中,对方明确表达了执法的决心。“事实上,权威行政当局也公开表达了反对。”

近日据媒体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方面负责人称“脉诊验孕”的约战毫无意义。个别人员发起“脉诊验孕”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了解不够,个别中医人员的应战也只能表明对中医药学的内涵把握不够。
 
“脉诊验孕”折射中西医隔阂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14年11月7日)

(本报记者 崔 芳)不久前,一场“脉诊验孕”约战把中医脉诊推到聚光灯下,引来各方七嘴八舌。11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就此表态:约战毫无意义,又招来各方热议。一番热闹过后,人们应该对此事进行冷静反思。

微博约战激起千层浪

事件始于一则微博。9月11日,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在微博发帖,提议随机盲法测试,验证中医号脉验孕准确性。在得到中、西医网友回应后,9月13日,他在微博向全国三甲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发出《挑战中医脉诊大师公告》,称愿出奖金5万元,测试中医脉诊准确率是否能超过80%。

该微博进一步引起网友关注。随后,“赌注”加码至10万元,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杨桢应战,阿宝则委托媒体人王志安全权办理此事。

10月11日,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一些知名网站也发起了关于“脉诊验孕”挑战的民意调查。还未敲定挑战的具体方案,10月13日,成都老中医吕即来加入战局,豪掷20万元摆擂,希望在癌症、肿瘤等多个方面与西医对决。其间,约战双方多次隔空喊话、反复协商。11月3日,挑战组织方对外发布挑战赛实施方案,并随后被媒体跟踪报道。

面对这一发酵多日,并愈演愈烈的挑战和随之而来的舆论热议,11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给出官方意见:这场约战毫无意义。

“挑战结果并不能改变什么”

“中医诊断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诊仅仅是中医诊疗技术之一。”对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这一观点,多位受访中、西医专家都表示赞同。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医生王蕾说:“我当时不太关注。原因就是在于约战本身并无意义。”王蕾说,中医诊断方法很多,连普通人都知道至少包括望闻问切,诊断要四诊合参,且脉诊本身也内容丰富。不管方案如何设计,结果如何,也只能说明某医生个人在脉诊验孕方面的准确率,不能代表脉诊的准确率和水平,更无从代表中医药的治疗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外科专家梁存河也表示,虽然不了解中医,但当遇到现代医学暂时解决不了的病症时,他也会建议患者去看中医,多一个机会总是好的。“这场挑战的结果并不能改变什么。”

双方都不代表各自群体

广安门中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曾在美国梅奥诊所学习、工作。在他看来,此次事件只是极端个案,双方都不代表各自群体,因此也就不存在中西医打擂台的说法。但抛开挑战本身,中西医双方都应该看到的是,两个医学体系之间在相互尊重的大背景下,也确实存在需要消除的隔阂。

“有些西医不信任中医,我甚至是有点理解的。”李光熙坦言,自己在初入大学接触中医时,也有相同的想法,“中医阴阳五行、君臣佐使、理法方药,第一想法就是‘这都是些什么封建糟粕啊’。”李光熙笑称,这也是好多刚接触中医者的普遍印象。但随着学成体系,并在临床确见其效,这种想法逐渐消失。

李光熙表示,近年来中医科研发展迅速,国内外不少科学研究在一步步证实中医的有效性。“我们学习了解现代医学,不对西医妄加恶评。也希望个别人能在抨击中医之前,先试着了解中医。”

应客观看待中西医长短

采访中,梁存河分析了一些西医同行对中医印象不佳的客观原因。一方面,人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中医宣称“包治百病”,西医认为这种“无所不能”本身就是不客观的表现;另一方面,不少西医在临床中会碰到患者在中医处没有得到规范、准确的诊疗,贻误救治。“比如我们外科常见的阑尾炎、疝气等疾病,西医诊断明确、治疗精准,完全可以纯西医治疗。”

李光熙表示,确实有人利用中医的“神秘感”过分夸大疗效,但这与个人医德有关。而对于梁存河的后一种说法,李光熙表示,中医确需认清自身局限,认可西医在诊断、外科治疗等多方面的优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西医应与中医多交流沟通,了解中医更多长处。“在美国,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学术会议邀请中医专家参与交流。”

让人欣慰的是,事件发生期间,两个医学体系在某些领域都表现出了令人赞赏的姿态。10月29日,在一次应对埃博拉和登革热的中西医学术研讨会上,一位中医专家提出“在这时西医就没有办法了”,在场西医专家并未当场否定,而是在与中医专家沟通后私下向记者纠正:“不是西医没有办法,只是尚无法进行抗病毒治疗。”

11月6日,最早应战的中医杨桢也发出《别了,阿宝志安》的休战声明,称“中西医彼此之间的互相尊重是主流,更重要的是发展良性竞争符合大众的利益和福祉”。
 
“脉诊验孕”一事近日沸沸扬扬,国家中医药局明确表态这种“约战”毫无意义,有关专家一致认为—

“脉诊验孕”闹剧该收场了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发布日期:2014年11月7日)

实习记者 张晓东

胶胶扰扰几时休。继2006年“废除中医”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之后,今年,又有一个奇特的乱象上演。前不久,微博名为“烧伤超人阿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发起“脉诊验孕”挑战赛,如验孕准确率超过80%,他将不再称中医是“伪科学”。近日,该挑战赛组织方正式发布实施方案。

对于此次“挑战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脉诊验孕”约战毫无意义。基于此,本报记者特联系国医大师、业内专家和传播学、法学界专家,各方人士一致表示,“以‘脉诊验孕’来‘考验’中医”、“中西医争出个‘胜负’”,既不公平,也不科学,纯属闹剧。

“比赛”只是一个噱头

在百度网站输入“诊脉验孕”关键词,共搜索到535万条信息,而输入“诊脉验孕挑战赛”,则显示504万条信息,“挑战赛”已占据了“脉诊验孕”超过九成的信息量。

“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对比赛很关注”。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认为,这件事对中医发展有负面影响,“现在是一个社交媒体时代,一个小话题就会被无限放大炒作成公众事件,国家应积极应对对中医的质疑之声,才能维护中医药事业的有序发展。”

国医大师对“脉诊验孕”挑战赛持批评态度。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表示,中医的根本是治好病,而不是依靠能否“脉诊验孕”取信于民。“有些人有意找中医说事儿,目的和动机不纯。”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刘新桥认为,这样的比赛方式与规则很不妥。“假如比赛最终结果超过80%,依然会有人质疑中医,没有达到80%,也依然会有人信任中医。”刘新桥说,单凭一两个医生的所谓“约战”,并不能代表中西医学两种体系。有些人不过是想通过诋毁中医的方式,达到炒作自己的目的。

除了业内人士,传播学专家也对比赛表示“不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认为,“脉诊验孕”比赛纯是一种博眼球的“噱头”。“网民围观的主要原因是好奇看热闹。”匡文波指出,网络传播有生命周期,这种“比赛”的影响力过不了多久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中西医应协调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中西医学作为两种医学科学,有着不同的诊疗体系,中医诊断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诊仅仅是中医诊疗技术之一。

刘新桥同意这一观点,在他就职的医院,“心脑血管病人在做完心脏手术后,都会在中医院接受针灸和中药调理。中西医实现了很好的优势互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贵松表示,国家对中医药地位和尊严的维护是坚决的。《宪法》第21条明确指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里面的传统医药,主要就是指中医药。王贵松认为,中西医学本身不是一套评价体系,面对同样的问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在这点上,中西医应该共生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近3年来,中医病床数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增长。近5年来,全国中医门诊服务量占比由2008年的14.3%增加至2013年的15.4%,住院服务量占比由9.7%增至11.9%。中医医疗服务量无论是绝对值、增长速度,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日趋旺盛。

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脉诊验孕”止于智者,“闹剧”该收场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