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909
- 获得点赞
- 972
- 声望
- 113
男,1927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顾问;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1976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0名。对内科疑难杂症独特的见解和疗效,尤其擅长治疗温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炎等发热性疾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目前承担科研课题5项。
刘志明教授(1924年~)出身湖南湘潭一中医世家。15岁时拜湘潭名中医杨香谷先生为师,颇得其传。杨先生于仲景之学造诣颇深,临床以善治“外感证”闻名,尤崇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 ,主张治外感须“急以除秽为第一要义”,善用杨氏“升降散”等15方。他不仅医术精湛且为人正派,医德高尚,其医术、医德影响了刘老一生,所以刘老回忆自己的医林生涯时,总是深有感触地强调“读书明理在师承”。2014年评委“国医大师”。
92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歧黄世家。
1948年离别家乡到美国定居。
1954年来京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筹备工作,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医疗科研人员,先后领导了“中医治疗乙型脑炎”、“防治血吸虫病”、“中医防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等多项全国性医疗工作。
先后荣获卫生部“中医药事业突出贡献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等;
2007年“刘志明老中医通阳活血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迄今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中医内科学简编》、《中医学》、 《刘志明医案》等多部论著。
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症及老年疾病、疑难大症,敢于创新,疗效卓著,“治外感如将,”注重驱邪;“治内伤如相”,善于调理。用经方在活有,要在抓主证。
治慢性肾炎水肿,先察明虚实,分清寒热,提出从宣、利、清、补、活血化瘀等论治,同时强调清利湿热,调和阴阳,升降脾胃。功能性水肿主要是气血失调,治疗以调补气血为则。
治心脑血管病,重视高年正亏,治在肝肾;脏腑虚损,兼补五脏;本虚标实,攻补要当。治老年病,补肾药宜滋润;五脏相关,补肾与燮理五脏相结合;本虚标实,扶正培本不忘祛邪。治疗湿热致咳,用药突出轻灵,临床取效显著。徒弟刘如秀,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三科工作。
刘志明教授(1924年~)出身湖南湘潭一中医世家。15岁时拜湘潭名中医杨香谷先生为师,颇得其传。杨先生于仲景之学造诣颇深,临床以善治“外感证”闻名,尤崇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 ,主张治外感须“急以除秽为第一要义”,善用杨氏“升降散”等15方。他不仅医术精湛且为人正派,医德高尚,其医术、医德影响了刘老一生,所以刘老回忆自己的医林生涯时,总是深有感触地强调“读书明理在师承”。2014年评委“国医大师”。
92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歧黄世家。
1948年离别家乡到美国定居。
1954年来京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筹备工作,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医疗科研人员,先后领导了“中医治疗乙型脑炎”、“防治血吸虫病”、“中医防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等多项全国性医疗工作。
先后荣获卫生部“中医药事业突出贡献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等;
2007年“刘志明老中医通阳活血法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迄今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中医内科学简编》、《中医学》、 《刘志明医案》等多部论著。
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症及老年疾病、疑难大症,敢于创新,疗效卓著,“治外感如将,”注重驱邪;“治内伤如相”,善于调理。用经方在活有,要在抓主证。
治慢性肾炎水肿,先察明虚实,分清寒热,提出从宣、利、清、补、活血化瘀等论治,同时强调清利湿热,调和阴阳,升降脾胃。功能性水肿主要是气血失调,治疗以调补气血为则。
治心脑血管病,重视高年正亏,治在肝肾;脏腑虚损,兼补五脏;本虚标实,攻补要当。治老年病,补肾药宜滋润;五脏相关,补肾与燮理五脏相结合;本虚标实,扶正培本不忘祛邪。治疗湿热致咳,用药突出轻灵,临床取效显著。徒弟刘如秀,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三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