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少阴病脉证并治第15-20条

徐明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0/14
帖子
3757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年龄
45
第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第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第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第4条: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第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第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第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第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缩,手足温者,可治。

第9条: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第10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第1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第1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第13条: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第14条: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第15条: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第1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第1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第1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第1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第2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11-14 08:15 编辑

此6条历言少阴死候,互相阐发说明,宜合论,亦可和前面的“可治”“必自愈”等条互看,知少阴死生之辨
 
本次讨论的15,16,18 条和前面的8,9,12条对看,知仲景反复互说之意,不必臆测也

第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缩,手足温者,可治。
第15条: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第9条: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第1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第1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第1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两两互参,知眼目所在,知仲景意在何方,知鉴别之处

第8条: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缩,手足温者,可治。
第15条: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利止手足温,阳在,可治; 利不止手足逆冷,亡阳不治
 
第9条: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第1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烦,阳在,不死!不烦而阴躁,死
 
第1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第1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手足不逆冷,阳在,不死; 四逆,亡阳,死


以上三组仲景反复阐发少阴不可亡阳,并点出眼目,临床各种危急重症均可见之,若涠于西医病名,茫然于少阴病不见者,多所耽误,不可不察。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11-17 11:48 编辑

前面15,16,18条从对比互看的侧面做了了解,那么来看17条

第1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这条讲少阴病的下利止而眩冒者死,对伤寒有一定基础的朋友都知道别处尚还有冒证,但不死,现一一列出,供鉴别之用:

1:“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
那么看这条我们就有对比了,太阳和阳明的并病会或有眩冒,但不死,不是少阴的眩冒。

2:“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那么这条来看冒也有可能是药故,当注意鉴别,不是少阴的冒

3:“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那么这里的冒是阳明病且合喘,也不是少阴的冒了

通过上面的对比鉴别之列,意在使能看出伤寒中多有证同病不同,识得六病实是关键,倘将少阴之冒误做少阳,阳明之冒治,顷刻杀人也,故伤寒论“病,脉,证,治”是一个体系,证从属与病,先需识病。
 
卫气本应在脉外,此皆并于经,经实.然仲景只言寸口脉微,不言人迎躁盛,
 
大率是头眩眼昏黑一类

冒,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有病人说晕得象戴个帽子的症状吗?
 
冒,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有病人说晕得象戴个帽子的症状吗?

汉字六书,未必尽从字之本意。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11-18 17:58 编辑

màoㄇㄠˋ

1.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

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死。

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名顶替。

5.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6.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

7. 古同“帽”。

8. 古同“瑁”,玳瑁。

9. 姓。


冒字引申的字义很多,先生所言的覆盖,按压或适用于解释“叉手自冒心”的一种,是做动词用。伤寒论的冒症候基本和头眩并用,再有喘冒,用附子白术后的冒状,等等,细玩上面的条文其意已自现也,解字不能脱离词,解词不能脱离句,解句不能脱离上下前后文,否则难免断字取义了
 
徐明之; 说:
徐明之 发表于 2014-11-18 17:55
先看字义

● 冒

嗯,俺的观点是一个冒字多类似使动用法。例如眩冒,是晕眩,并伴有头部向内、向下重压的感觉。有些类似于【重如裹】的情况。(^_^)
 
2:“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此条中的【如冒状】,也是术附逐水行气时产生的重压感。这种感觉在练气功出偏时比较常见。——头上像被重帽子扣住、压住的感觉。很多病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这种【冒】有种是向下压,一种是向内扣。向下压感多是气冲,向内扣多是不足。
 
2:“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此条中的【如冒状】,也是术附逐水行气时产生的重压感。这种感觉在练气功出偏时比较常见。——头上像被重帽子扣住、压住的感觉。很多病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这种【冒】有种是向下压,一种是向内扣。向下压感多是气冲,向内扣多是不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