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直肠给药

李荣伟

闻名全坛
版主
注册
2011/09/25
帖子
14106
获得点赞
1173
声望
113
所在地
安阳
现在的农村,城市个体诊所,都在用“直肠给药”,特别是小儿病患者。这种给药方法是否就好,是否就正确呢?咱无权也无能力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只就自己的一点儿想法写出来和大家互动交流。
直肠处于机体的下部,为机体下部排泄物质的必经之路,嘻嘻,当然不是说排泄所有物质。直肠有再吸收的功能,可以吸取下泄糟粕物中的部分可以再利用的物质,也就是说直肠的确有吸收功能,直肠给药可以使药物达到吸收的目的,直肠给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直肠毕竟是物质排泄的场所,属排泄性器管,功能以下行下降为主。中医讲的是要顺应自然,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是不是违背了自然之道呢?
当病情严重,上口不开,不能从上用药时,为了挽救患者生命,不得已而为之,或许这也是一个更好的办法。但如果为了省劲,为了提高收费而采取这样的办法,我觉得不可取。
现在也不得不说,这种用药方法,由于痛苦小,无口苦难咽的感觉,用后也的确有一定的疗效,越来越被更多的小儿患者及其家长所接收。大家都接收是不是就说明它好呢?
 
比口服药利用率高,比肌注、静注痛苦小

但滥用肯定有问题
 
李老师分析的很正确,应该引起注意为好啊。
 

附件

  • 45.7 KB 查看: 47
不错!可就是不易被接受!!
 
不错!可就是不易被接受!!
 
手机电脑有辐射,影响健康,还是得用啊。未来的事,难料。
 
这个事情呢,有好有坏。好处就是适应需要,坏处呢,就是会泛滥成灾,给吊瓶歪风邪气又找到一个新途径。
 
这个事情呢,有好有坏。好处就是适应需要,坏处呢,就是会泛滥成灾,给吊瓶歪风邪气又找到一个新途径。

嘻嘻,咱觉得虽然没有到泛滥成灾的程度,但的确临床在用的人不少。有些人到咱门诊一问,不直肠给药,扭头就走。但愿直肠给药的确是好事,骑驴看唱本走走看吧。
 
不错!可就是不易被接受!!

嘻嘻,你说的什么不易被接受?不易被医生接受,还是不易被患者接受?我看好多患者都乐意接受,许多医生也乐此不彼,这样给药比肌注风险小,还能比肌注多收费呢。呵呵。
 
比口服药利用率高,比肌注、静注痛苦小

但滥用肯定有问题

嘻嘻,比肌注、静注痛苦小,我相信,但比口服药利用率高,我就觉得有点儿怀疑了,比较直肠不是吸收物质的主场所。
多谢白术老师的关注。
 
1.1 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是一种综合征。临床经验表明,应用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煎剂保留灌
肠对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颜氏〔1〕用中药灌肠(大黄、芒硝、桂枝、丹
皮、茯苓、泽泻、丹参、白茅根),随证加减,治疗急性肾衰26例,对照组16例单
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5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
死亡各3例。刘氏〔2〕等用大黄合剂(大黄、槐实、牡蛎、黄柏、细辛)保留灌肠3
0~60min,每日2次,治疗小儿急性肾衰48例,并同时用西药必需氨基酸、地塞米
松、速尿等,而对照组只用西药,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4%,而对照组为73.5
%,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杨氏〔3〕等将45例小儿急性肾衰患者分为2组,其
中治疗组25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加用大黄合剂灌肠及口服开博通,对照组20例只采
用西医综合疗法,7d后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压和尿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大黄合剂灌肠加口服开博通能改善急性肾衰患儿的肾功能及
临床症状。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属中医学“关格”、“癃闭”、“溺毒”等病证范畴。麻氏〔4〕等
采用尿毒灵灌肠液(由大黄、桂枝、白茅根、牡蛎、生槐花等组成),每晚行保留灌
肠1次,每次150mL,并配合中药口服和少量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09例,均未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亦未进行血液及腹膜透析,结果临床治愈62例
,好转23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5.5%。而对照组93例服用中药并配合少量西
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4.9%,两者差异显著(P<0.01)。邱氏〔5〕等用救肾汤(生大
黄10g,蒲公英30g,熟附子10g,当归5g)煎药液2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症状明
显及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增高者每日2次,3周为1疗程,并同时口服肾着汤,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56例,结果显效22例、有效28例。康氏〔6〕等将大黄10~20g、煅
牡蛎30g、蒲公英20g,用滚开水600~800mL浸泡30min,搅匀待凉至38℃左右,用
150~200mL低位灌肠保留20min,日1次,治疗慢性肾衰50例,症状缓解37例,血尿
素氮、血肌酐均值都有明显下降。孔氏〔7〕等采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法对35例慢性
肾衰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设20例予中药灌肠合口服或静脉补碱、补钙治疗为
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廖氏〔
8〕等还对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其
降低血中MMS、升高SOD作用有关。大量资料及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直肠给药对慢性
肾衰的治疗,能够取得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的功效。

1.3 尿毒症
聂氏〔9〕应用附子、大黄、煅牡蛎,水煎100mL保留灌肠为主治疗尿毒症17例
,总有效率为76.5%。刘氏〔10〕取生大黄20g,黑大豆、六月雪、牡蛎各30g,取
煎液做保留灌肠,并静滴川芎嗪和口服益气活血排毒汤来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12例
,结果显效3例,好转7例,无效2例。鞠氏等〔11〕报道,采用中药加高渗腹透液
(4.25%B5185)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61例,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及
其清除率均有明显改善。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一
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方法。

1.4 小儿急性肾炎
刘氏〔12〕用单味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结果证明大黄灌肠
液对消肿、利尿、降压及改善肾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黎氏〔13〕也证实大黄
具有泻实、泻热、泻瘀、泻毒及“结肠透析”作用。岳氏〔14〕采用中药灌肠佐治
小儿急性肾炎68例,疗效满意,在口服中药的同时,用大黄15g、黄柏15g、芒硝1
0g制成汤剂保留灌肠。此方法安全有效,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1.5 肾绞痛
徐氏〔15〕等用随机对照单盲法,以消炎痛栓剂为对照,用自制双氯灭痛胶浆
剂直肠给药治疗肾绞痛152例,其镇痛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但镇痛起效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认为双氯灭痛是目前治疗肾绞痛的理想药物,其胶
浆剂经直肠给药,镇痛迅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6 前列腺增生症(简称BPH)
采用中药直肠给药是目前治疗BPH的一个重要手段。余氏〔16〕根据辨证,血
瘀者以桂枝茯苓丸化裁,肾虚者以滋肾通关丸化裁,煎取300mL,每日2次,每次直
肠点滴150mL,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20例,痊愈13例,显效7例。李氏〔17〕等采用
活血化瘀、通利水道之法,自拟启癃汤(大黄、益母草、王不留行、川牛膝、细辛
、苦参)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肥大尿潴留35例,总有效率为68.6%,认为该方有改变
局部炎症,消除尿潴留而达到通利小便之功效。近年来,中医学在BPH的药物治疗
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直接局部给药,痛苦小,副作用少
,直肠给药将是今后治疗BPH的重要途径。

1.7 慢性前列腺炎(简称CP)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
1/3左右,本病属于中医的“白浊”、“劳淋”、“肾虚腰痛”范畴。由于前列腺
上皮的屏障作用,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泡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因而治疗效果不够
理想。近年采用直肠给药法来治疗CP,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田氏〔18〕等采用地
虎汤(地肤子、车前子、虎杖、木通、乌药、丹参等)保留灌肠治疗CP40例,而对照
组40例用本方水煎服,均15d为1疗程,其结果两组分别为痊愈28、20例,有效9、
10例,无效3、10例。张氏〔19〕等将大黄10g,芒硝12g,丹皮、桃仁、冬瓜仁各
9g,煎成100~150mL,作保留灌肠,治疗CP60例,47例痊愈,13例好转。谷氏〔2
0〕等用前列栓(含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马鞭草、三七、穿山甲、?虫等),每
日1~2枚睡前或便后将药栓推入直肠8~12cm处,治疗CP35例,每10d为1疗程。结
果痊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2例。袁氏〔21〕等采用中药(黄连、黄柏、黄芩、黄
芪等)保留灌肠治疗CP46例,痊愈24例,有效率达82.6%,认为本法具有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利窍通淋的作用。桂氏〔22〕等以中药煎剂复方毛冬青液肛门灌注治疗
CP107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30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为83.17%。高氏〔23〕
采用乌梅汤加金黄散灌肠治疗CP28例,结果临床治愈7例,显效12例,好转5例。由
于慢性前列腺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目前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本
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并不高,如何提高其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直肠给药,不经过胃,小肠,被消化液破坏的就会减少,还有一些药不经过肝,可以直接进入大循环,这样的好处是对肝的损伤小..

但也有个问题,药物没‘安检’就直接入境了

利弊参半,还是要谨慎的用
 
直肠给药,不经过胃,小肠,被消化液破坏的就会减少,还有一些药不经过肝,可以直接进入大循环,这样的好处

嘻嘻,被消化液破坏的就会减少,可毕竟直肠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呀。直肠的菌群较多,会不会对药物造成破坏呢?直肠离肛门较近,如果药物在直肠停留很短的时间就被排出呢?
 
网上还找到下面这段话,个人感觉太扯淡

中医认为,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其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
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大
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
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酷似“透析”作用。
 

貌似现在的直肠给药、直肠注射,还不能与“保留灌肠”划等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