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药,在我看来,整个这个门类,都没有治到本,都是在治标。
理气药分为两大类型,一个是肝胆脾胃类,一个是肺类。
这两者本质就很不同,我觉得只有肝胆脾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气。而肺完全是另一种理气。
肝胆脾胃,大家一看就能看出来,全是消化系统,肝胆提供消化液,脾胃提供消化的场所。这个系统出现的气胀,气痛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气药针对的内容。
肝胆和脾胃,是两大家,是儿女亲家,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件事,就是消化吸收。
肝胆是公婆,脾胃是岳丈。为什么呢,因为肝胆主阳,主气,脾胃主阴,主受纳。
这两家人经常闹矛盾,但凡是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求要和,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才能成事这两家和,才能把消化吸收这件事做好。
但是问题是他俩经常不合
那为什么不合呢,因为他们的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口味不同,所以就经常打架。
脾胃喜欢香燥,香燥者入脾,养脾,而伤肝。
肝胆喜欢苦寒,苦寒者入肝,养肝,而伤脾。
这两家这个矛盾,就是永远都不可解的矛盾。
所以医家经常进来给调节这个事,来给调解这个家庭纠纷。
但凡是一个人体质热的,或者喜欢吃性热的食物的,表面有利于脾胃,而先伤肝胆,伤了肝胆之后,导致肝胆邪盛,肝气邪盛而传胆,胆气邪盛而伤脾,伤脾之后,导致产气,进而导致气胀,气痛。
脾本身是有一定的吸收气体的能力的,胆他一旦被肝胆邪盛之气伤了之后,他不仅不能吸收气体,反而还要产气,这个气体,是真实的气体,而不是精微化气的那种虚拟的气,这个气是真实的,他堆积起来,就会造成右肋胀痛。
肝胆邪盛在先,此邪盛之气伤脾在后,导致脾不健运,不纳气反而产气,此气又上犯肝胆,导致肝胆气痛,胀痛。
这个架打起来就没完了,进入恶性循环
但凡是一个人体质凉的,或者喜欢吃性寒凉的东西的,表面有利于肝胆,而先伤脾胃。脾胃伤了之后,重复上述过程,最终还是伤肝但。但是治法上有重大差异。
治这个病的根在于什么,在于调和寒热,你调和寒热,就是在调和肝胆和脾胃。
只有治这个根,才能不产气,自然也就谈不到理气。你去理气,一点意义都么有,只是治个标,这个根还在,你理气完了,还是必犯无疑。
同时我提一个看法,食物应当以平和为主,你如果吃温热的东西,就必须配一点苦寒的东西,来纠正这个偏颇,不要留给肝胆脾胃去纠正,他们是没有能力纠正的,他们只能被遗害。
我更倾向于认为,不管你吃什么东西,都必须配寒品,尤其是解毒的寒品,这样可以避免肝胆邪盛。
同时要怎么样,要增多运动量,只有这样,才能健脾,防止脾胃被苦寒所害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告诉你人进化的过程就是这样过来的。
人进化的过程,就是有很大的运动量,同时有苦寒之品的摄入。你偏离这点,就必病无疑。
但是今天人,你跟他说,多增加点运动,这比登天都难
所以他们只能求在饮食上平和一点,不要过热,过燥,过热过燥,必伤肝胆,进而导致肝胆邪盛之气伤脾,进而气胀。
即使吃的平和一点,仍然不行,必须得运动起来,才能健运脾胃,而同时必须吃一定量的苦寒之品,否则必病于肝胆中毒,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