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癫痫,称头风湿痹症是否合适?看邓铁涛,朱良春,李可用药有感

爱万年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9/16
帖子
3685
获得点赞
73
声望
48
年龄
38
癫痫,用药。

邓铁涛,提出五脏相关学说生理学名词。系脏象学说的一个生理观点。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病证。
生理学名词。系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病证。如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心肾不交,阴阳升降失常,就可发生心悸、失眠、遗精等病证。

邓铁涛认为心-脑-肾-骨-髓互为关联,影响。癫痫,属肾脑病。

朱良春,曾有一对治疗癫痫的要药乌头和蝎子,用治疗久治不愈的癫痫。
最有名,益肾蠲痹丸的治疗思路。有可借鉴之处。

益肾蠲痹丸是朱教授创制的、用于治疗风湿病,即中医痹症的中医制剂。中医痹症包括的范围很广,骨关节疾病都包括在内。这个疾病的病因归纳起来,一是内因,以正气虚即肾阳亏虚,气血失调为主;外因是风寒湿热及痰淤等病理产物,内外因相合而致病。
在辨证论治的时候,抓住三个环节和三大主证。三个环节分别是:辨证与辨病、扶正与逐邪、通闭与解结;三个主症分别是:疼痛,包括风痛、寒痛、湿痛、热痛、淤痛;肿胀,湿盛则肿,这是关节肿胀的主要原因;僵直拘挛,这是痹症晚期象征,疼痛加剧,而且生活不能自理。
肾主骨,骨头的问题寻根在肾。久病及肾。凡是骨头与关节的疾病都要加一些补肾药如地黄、骨碎骨、补骨脂、淡苁蓉、鹿角胶、桑寄生等。痹症的特征就是疼痛、肿胀,拘挛三个主症。治疗的总原则是益肾壮督,根据久痛入络、久痛多虚、多淤、多痰进行辨证施治。痹症的辨证分别虚实,虚证无非是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实证无非是风、寒、湿、热、顽痰、死血致病。
疾病有自身的病理特点,不同的疾病在存在特定的个性,比如类风关有类风关的特点,强脊炎有强脊炎的特点,硬皮病有硬皮病的特点。因而在共性的基础上要按照每个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用药。
关于骨关节病的其它用药,如增生性关节炎,常用骨碎补、补骨脂、鹿衔草、威灵仙等延缓关节软骨蜕变,抑制新骨增生;对于颈椎增生用大剂量的葛根;对于腰椎增生加用川断;痛风关节炎常用大剂量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来降低血尿酸治标等。
益肾蠲痹丸是从益肾蠲痹汤转换而来,由20味中药组成: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全蝎、蜈蚣、蜂房、骨碎补、地龙、乌梢蛇、延胡索等。其中七味虫类药。虫类药属于血肉有情之品,与草木类中药不同,有其特色,能攻补兼施,调整人体免疫功能。

风湿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常指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痹症 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中医将痹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行痹: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其疼痛呈游走性,不局限于一处,关节屈伸不便,多见于上肢、肩、背。 2.痛痹: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甚则如刀割针扎,逢寒则加剧,得热则痛缓,痛处较为固定,日轻夜重,关节不可屈伸,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 3.著痹: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痛处较为固定,且有明显的重着感,肌肉麻木不仁,或患处表现为肿胀,行动不灵便,得热得按则痛可稍缓。 4.热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灼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于下床活动,日轻夜重。患者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 5.顽痹:症见痹症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剧烈,停著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关节或红肿疼痛,兼见发热而渴,尿短赤;或关节冰凉,遇气交之变、寒冷季节而痛剧,得热而安。 6.气血虚痹:症见痹症日久不愈,骨节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为甚,或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黄少华,心跳乏力,短气,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 7.阳虚痹:症见痹症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筋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驮背,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五更泻。 8.阴虚痹:症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往往在运动时加剧;形疲无力,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火升,或持续低烧,日晡潮热,腰酸膝软无力,关节或见红肿灼热,或变形,不可屈伸,日轻夜重。

脑为髓海,心主脑脉。
中医认为肾主髓,而肾中则是藏着先天的精气也就是元阴和元阳。那么骨髓的作用其实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比较一致,也就是生气血的关键,而脑为髓之海。
以中医"肾主骨"理论为出发点,初步探讨"肾主骨"之理论内涵,"肾主骨"之理论与骨之生、长、壮、老、已之间的关系,提出肾主骨之生长发育与衰老的观点,讨论了肾精化髓养骨,肾与骨功能密切相关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

由此延伸
癫痫是头风,痰证(湿),癫痫病久痛(痹),风湿痹病可推之为头风湿痹症

李可,一剂大剂破格救心汤治愈重症癫痫。1、方剂组成:附子30-200 -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破格救心汤治癫痫,看来出乎意料,但癫痫是阴寒痰浊阻于脑窍,破格救心大剂斩关夺门,破阴通阳开窍,当在意中。
值得大量推广,救治更多癫痫病患者于危难之中。

李可认为阳气一处不到,就成病。所以治疗要扶阳,固阳。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三者暗合,癫痫病因阴寒痰浊阻于脑窍。

扶阳派与伤寒派结合,看来很有研究价值,癫痫治疗效果很好啊

乌头附子尖【出处】《纲目》

【别名】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

【来源】为川乌头或附子上的尖角。

【原形态】参见“川乌头”及“附子”条。

【功能主治】吐风痰,祛寒止痛。治癫痫,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煎汤。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虚人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附方】

①吐风痰癫痫:乌头附子尖,为末,茶服半钱。(《纲目》)

②治卒中急风,眩运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五种痫病,涎潮搐搦:石绿(研九度飞)十两,附子尖、乌头尖、蝎梢各七十个。上将三味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为丸,如鸡头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盏化下一丸,更入酒半合温暖服之,须臾吐出痰涎,然后随证治之,如牙关紧急,斡开灌之。(《局方》碧霞丹)

③治小儿慢脾惊风,四肢厥逆:附子尖一个,硫黄枣大一个,蝎梢七个。为末,姜汁、面糊丸,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亦治久泻尪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④治脐风撮口:生川乌尖三个,全足蜈蚣半条(酒浸炙),麝香少许。为末,以少许吹鼻得嚏,乃以薄荷汤灌一字。(《永类钤方》)

⑤治奔豚痛,疝气或阴囊肿大:川乌尖七个(生用),巴豆七枚(去皮,只去九分油)。上为末,糕糊丸如梧桐子,用朱砂、麝香为衣。每服二丸,同青木香丸三十粒,空心冷盐水下。三、两日一服,不可多。(《澹寮方》青铃丸)
 
标题是有感,怎么没有看见?感在哪里?
 
本帖最后由 爱万年 于 2015-1-16 10:41 编辑

中药贝类多癫痫药,缺啥补啥。缺钙,癫痫病人牙病很多。

钙离子是降温的,可能对患者有很大帮助。消耗过量,钙少者,骨质少也,骨病也。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


推而之,肾病也
 
癫痫是头部的筋络发生病变产生的,比如腿部的筋络发生病变,就会发生腿抽筋,那么头部一抽筋,那会怎么样呢?
 
癫痫是头部的筋络发生病变产生的,比如腿部的筋络发生病变,就会发生腿抽筋,那么头部一抽筋,那会怎么样

脑、髓、骨都是奇恒之府。它们之间存在着骨藏髓,髓养骨,髓又充实谶养于脑的相互依赖关系。骨、髓、脑又都依赖肾精的滋养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脑、髓、骨都是奇恒之府。它们之间存在着骨藏髓,髓养骨,髓又充实谶养于脑的相互依赖关系。骨、髓、脑又都

筋络是气血的通道,筋络是神经系统的载体,筋络不正常,气血循环会正常?神经系统会正常?气血、神经系统都出现问题,岂有不生病之理?
 
筋络是气血的通道,筋络是神经系统的载体,筋络不正常,气血循环会正常?神经系统会正常?气血、神经系统

筋,肝主之。善治肝者,先治肾,心。

心主神明 生理学名词。出《素问·灵兰秘典论》。是心的重要功能之一。神明,指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是由心所主持的;因而对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也起着主导作用。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则可致精神神志异常,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证候,也可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

脑功能是否健全,在灵枢经的《海论》篇中记载:“髓海有馀,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因脑为髓之海。
 
筋,肝主之。善治肝者,先治肾,心。

心主神明 生理学名词。出《素问·灵兰秘典论》。是心的重要功

筋络发生病变,气血不能正常循环,无法满足大脑的需要,故发生疾病。
 
本帖最后由 爱万年 于 2015-1-17 12:49 编辑



桂枝、桑枝、僵蚕、蜈蚣、全蝎、地龙、白花蛇,当归尾、羌活、独活、透骨草、马钱子
 
筋,肝主之。善治肝者,先治肾,心。

心主神明 生理学名词。出《素问·灵兰秘典论》。是心的重要功

经络病变:

一是经气虚实: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破坏各经络、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经络的气血偏衰,则能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病。

二是经气郁滞:在正常情况下,经气通达则经脉气血的运行畅达。若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常可累及所络属之脏腑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例如,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利,常是形成胁痛、瘿瘤、梅核气、乳房结块等的主要原因。五官九窍,乃五脏之外窍,故经气不畅也常影响到孔窍,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肝开窍于目,肝郁化火,经气郁滞,则现目赤肿痛等;肾之经气不能上充于耳,则出现耳聋等。

三是经气逆乱:经络的气血逆乱,主要是由于经气的升降逆乱,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的上逆或下陷而致病医学|教育网。

四是经气衰竭:经络的气血衰竭,是指由于经气的衰败至终绝,气血也随之衰竭而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变化。由于十二经脉之经气是相互衔接的,所以,一经气绝,十二经气亦随之而绝。临床上通过观察经络气血衰竭的表现,即可判断病变的发展和预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