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angolee 于 2015-1-22 07:58 编辑
补泻之法
小补:
君:本脏同气;
佐臣:本脏母气;
监臣:克脏所克气;
佐使:所克脏同气。
大补:
小补+子脏小补之君臣。
小泻:
君:克脏同气;
佐臣:克脏母气;
监臣:本脏子气。
大泻:
小泻+子脏小泻之臣+本脏化味(本脏之母脏小泻之佐臣)。
补泻阴阳
汤液六经治法
伤寒论以风寒温三纲测病,凡病初起从表传入为中风,由表入里症偏于寒者为伤寒,偏于热者为温病。
邪气盛者为实,正气衰者为虚。
实症之在表者可用汗法,半表半里者可用吐法和利法,在里者可用下法。
虚症之寒者用温中,热者用滋阴。(实则祛邪,虚则扶正)
发汗:中风汗之麻黄症,伤寒汗之生姜症,温病汗之香豉症。
泻下:热实之大黄症,寒实之巴豆症,水实之甘遂症。
利尿:气分之茯苓症,血分之芍药症,积聚之滑石症。
涌吐:心下停水之瓜蒂症,胸中痰结之常山症,膈上风涎之藜芦症。
温中:脉沉微之附子症,脉不沉之干姜症,脉反浮之吴茱萸症。
滋阴:生津液之麦冬症,滋津液之地黄症,养血之阿胶症。
以治癌为例,治癌当分为四例:
一曰结气,治之以散,海藻,白薇,南星,夏枯之属;
二曰血瘕,治之以破,附子,桃仁,丹参,鼠妇之属;
三曰绝伤,治之以续,地黄,干漆,槐角,白胶之属;
四曰死肌,治之以逐,白芨,络石,地胆,铁落之属。
用 咸
体 苦
化 酸
用 辛 用 甘 用 酸
体 酸 体 辛 体 咸
化 甘 化 苦 化 辛
用 苦
体 甘
化 咸
左旋 其数七 阳进为补 右旋 其数六 阴退为泻
补泻之法
小补:
君:本脏同气;
佐臣:本脏母气;
监臣:克脏所克气;
佐使:所克脏同气。
大补:
小补+子脏小补之君臣。
小泻:
君:克脏同气;
佐臣:克脏母气;
监臣:本脏子气。
大泻:
小泻+子脏小泻之臣+本脏化味(本脏之母脏小泻之佐臣)。
补泻阴阳
汤液六经治法
伤寒论以风寒温三纲测病,凡病初起从表传入为中风,由表入里症偏于寒者为伤寒,偏于热者为温病。
邪气盛者为实,正气衰者为虚。
实症之在表者可用汗法,半表半里者可用吐法和利法,在里者可用下法。
虚症之寒者用温中,热者用滋阴。(实则祛邪,虚则扶正)
发汗:中风汗之麻黄症,伤寒汗之生姜症,温病汗之香豉症。
泻下:热实之大黄症,寒实之巴豆症,水实之甘遂症。
利尿:气分之茯苓症,血分之芍药症,积聚之滑石症。
涌吐:心下停水之瓜蒂症,胸中痰结之常山症,膈上风涎之藜芦症。
温中:脉沉微之附子症,脉不沉之干姜症,脉反浮之吴茱萸症。
滋阴:生津液之麦冬症,滋津液之地黄症,养血之阿胶症。
以治癌为例,治癌当分为四例:
一曰结气,治之以散,海藻,白薇,南星,夏枯之属;
二曰血瘕,治之以破,附子,桃仁,丹参,鼠妇之属;
三曰绝伤,治之以续,地黄,干漆,槐角,白胶之属;
四曰死肌,治之以逐,白芨,络石,地胆,铁落之属。
用 咸
体 苦
化 酸
用 辛 用 甘 用 酸
体 酸 体 辛 体 咸
化 甘 化 苦 化 辛
用 苦
体 甘
化 咸
左旋 其数七 阳进为补 右旋 其数六 阴退为泻
附件
-
65.2 KB 查看: 21
-
50.1 KB 查看: 22
-
37.5 KB 查看: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