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呕吐、胃痛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98
获得点赞
935
声望
113
钱,三十六岁,嘉善人。

情志不和,吞酸呕吐,躺卧时自觉有气上冲。

内伤七情属于内因致病,有气上冲病源于下焦,呕吐吞酸肝木郁而不达之证,用泄木安土法。

方药:吴萸(泡) 人参 茯苓 川楝肉 干姜 半夏(炒)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原文:

钱(嘉善,三十六岁) 情志不和,病起于内,由痛吞酸呕吐,卧着气冲,必是下起,议泄木安土。
吴萸(泡) 人参 茯苓 川楝肉 干姜 半夏(炒)
 
《伤寒论》:“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是说‘食谷欲呕’的症状,病位在阳明
而引起阳明病的根源却有很多种。
此条后接着说‘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很显然,吴茱萸汤不是治疗上焦病变引起阳明病的。吴茱萸入肝经,吴茱萸汤是治疗下焦肝经寒气上冲引起阳明病的方子。

从叶氏医案中品读《伤寒》条文,也很有意思
 
此症呕吐有酸臭味,冲者,肝寒上冲阳明而犯胃,出现肝胃两寒而呕吐,肝胃两寒之气上冲巅顶而出现巅顶剧烈头痛伴呕吐,西医治疗非常棘手,中医治疗用吴茱萸汤加减,可药到病除。
 
此症呕吐有酸臭味,冲者,肝寒上冲阳明而犯胃,出现肝胃两寒而呕吐,肝胃两寒之气上冲巅顶而出现巅顶剧烈头

白SHU可用
 
气本应上行,卧而气上冲,太过也。
 
学习白术老师妙案,得益匪浅
 
高,二十一岁,江宁人。

胃病日久,饥饿时不吃东西,就会感觉胃部不适,但饮食后,过一会又呕吐大量酸水。春季的时候曾用辛温药疏导气机治疗未愈。

病久,胃气已虚,阳气运转不足,浊阴就会聚集,辛温药疏导气机无效,考虑是虚中夹实,单纯的温通泄浊,没有佐以扶正的药,故病不除。并且胃病如果不能明确饮食的禁忌,治疗效果也会欠佳。

方药:川连 吴萸 茯苓 淡熟川附 淡干姜 熟半夏 人参

张小林:泄浊温通而不佐以养正的药,力量单薄,虽然暂时缓解,因正气未复,阳气未能正常输布,浊阴很快聚集,病则复发。只有正气复常,浊阴才不会再次聚集。

徐灵胎:此为虚中挟火证。

----

2、高(江宁,二十一岁) 食已少顷,酸水涌呕(虚中挟火,)但饥时不食,仍不安适。久病致胃虚,阳不营运,浊阴乃聚。春季以开导气分辛温不效,思虚中挟滞,泄浊温通,必佐养正。苟不明避忌,食物焉能取效。
川连 吴萸 茯苓 淡熟川附 淡干姜 熟半夏 人参
泄浊温通而不佐养正,则力量单薄,虽临时通利,不久又复阴凝,惟养正则浊阴永不聚矣。
 
华,二十二岁,南京人。

胃痛已久,呕水,大便结燥。

日久病深,药力难及

方药:桃仁 姜汁 茯苓 延胡 半夏 广皮白


沈,二十九岁,东山人。

食入易吐,大便坚硬,秘结。

胃阳虚弱,不能运化水谷,故食入吐;阳虚则阴逆,不能下注大肠,故便结。

方药:半硫丸(半夏、硫磺等份为丸)钱半。

张小林:热生清,寒生浊。中阳衰微,阴浊反从下逆行向上,不能下注大肠,所以大便坚痹。半硫丸温剂中之最滑润者,不但泄浊通阳,抑且下行降逆。
----
1、华(南京,二十二岁) 胃痛已久,呕水,大便结燥,药已不可用。
桃仁 姜汁 茯苓 延胡 半夏 广皮白

2、沈(东山,二十九岁) 食入吐,久不化,胃中无阳,浊气逆攻,不贯注入肠,大便坚痹用半硫丸钱半。
热生清,寒生浊,中阳衰微,阴浊反从下而上干,大便坚痹,半硫丸温剂中之最滑润者,不但泄浊通阳,抑且下行降逆。
 
高,二十一岁,江宁人。

胃病日久,饥饿时不吃东西,就会感觉胃部不适,但饮食后,过一会又呕吐

老师神贴。 呕吐,道医认为胃多寒。我爱用塑料袋敷贴中脘穴,水分穴。我奶奶老呕吐,经用这个方法。就不再犯了。但只要不用,还是犯。

如果认为是灌水,老师实验用这个方法。如果大多数不灵,再给删除
 
王,二十六岁,双林。

每日早饭后即呕吐酸水浊涎,胃痛牵引腰胯亦痛。

此证为阳虚气化不利,浊阴上逆则呕吐酸水浊涎,侵犯到经络中即牵引到腰胯疼痛,按常规用辛热药治疗。

方药:乌头 良姜 延胡 川楝 红豆蔻 茯苓

徐灵胎:仔细体会‘早食’两个字,知道前日的饮食因阳虚,虽经过一晚也没有消磨掉,上午清阳气盛,停滞的哪些没有消化掉的阴浊之物就随之上泛而发病。

------



王(双林,二十六岁) 早食呕吐酸水浊涎,心口痛引腰胯,此阳微浊阴犯络,例以辛热
(玩早食二字,必至晚。尚未消磨也。上午为清阳用事,停滞阳虚显然。)
乌头 良姜 延胡 川楝 红豆蔻 茯苓
 
张,四十五岁,包衙前。

胃痛,咽食噎阻,最近又出现涌泛粘涎症状,不知饥饿,大便不爽,九窍不和。

经营劳累阳气损伤,清阳之气运转不利,清不得升,浊不能降,都属于脾胃输转的问题。

方药:人参 熟半夏 茯苓 葫芦巴 荜茇 老姜汁

张小林:此症类似肝木火气上冲,但大便不爽,说明中焦阳气运转不利,如果肝木火气上冲,下焦就会失去收纳温养,大便多是易出而爽的。疑似证侯的鉴别,要结合脉证祥参。

徐灵胎:‘胃痛起,咽食又噎’的症状在肝胆热升时也会出现,需要通过脉象鉴别。此按诊为中焦阳气不运,其脉象一定是中上二焦的脉微弱不旺,重按无力。辛温开结的治疗方法,用人参为主,统领驾驭诸药,使郁结消散而不伤正。

-----


张(包衙前,四十五岁) 自胃痛起,咽食又噎(阅症极似肝胆热升,须确切脉理,)近加涌泛粘涎,经营劳瘁伤阳,清气不转旋,上不知饥,大便不爽,九窍不和,都属胃病。(此人中上二焦之脉必微弱不旺,重按无力。辛温开结法,用人参以统御之。)
人参 熟半夏 茯苓 葫芦巴 荜茇 老姜汁
以大便不爽,知中宫阳气不司转旋,不然症类木火气升矣。盖气火升则下焦失温纳,大便反易出而爽也。辨症切脉,最难明确。
 
詹,四十三岁。

食后胃脘满闷,嗳气,呕吐后暂缓,过一会痞闷依旧,视其形体健壮,但脉象小濡。前医用泄降气分,攻击痰浊的方法未效。

人至中年,形壮脉小,是阳气不足,运化不利。泄降气分攻痰,是对有余之证的治法,与此患脉症不合。

方药:治中法(治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陈皮、青皮)

张小林:中焦不能收纳水谷,没有痰凝火升的见证,只是自觉胃脘痞闷嗳气,吐后已经胀满的症状,显然属于中焦阳气衰弱,不能运化,再用泄降气分的药治疗,更伤阳气,是非常错误的。

徐灵胎:脉形小濡,是阳微不运之病的关键见证,否则就会错认为肝火致病了。

----


詹(四十三岁) 食入脘闷嗳气,呕吐觉爽,少焉仍然痞闷,形躯充伟,脉形小濡,中年阳微不运,是为不足。泄降气分攻痰,有余治法,非此脉症所宜(此脉形小濡,故确指其为阳微不运之病,否则错认肝火矣。)
治中法
中不安谷,既无痰凝火升,但觉脘闷嗳气,吐后仍痞,显属中宫气衰,阳微不主运动,再行泄降气分大谬。

①言某法者,源于某方但不囿于药味。
 
苗,三十六岁。

三年前冬月起,病胃痛连及右胁,发则腹鸣攻窜少腹,少腹之气又上攻胃口,呕吐酸浊,饮食时好时坏。

病由胃络逆走入肝,肝木复来乘胃土。治疗以辛热药味为主,佐以苦降之剂。

方药:吴萸 良姜 茯苓 川楝 延胡 莪术

徐灵胎:土气先走入木中,是为侮其所不胜,故曰逆也。总是胃中寒胜,故引入厥阴。厥阴不受,仍还乘胃土耳。治法极为周密。

-----


苗(三十六岁) 痛起寒月,胃脘贯及右胁,腹鸣攻至少腹,少腹气还攻胃口,呕吐酸浊,或食或不食,三年之久。病由胃络逆走入肝,肝木复来乘胃土,主以辛热,佐以苦降。(土气先走入木中,是为侮其所不胜,故曰逆也。总是胃中寒胜,故引入厥阴。厥阴不受,仍还乘胃土耳。治法极为周密。)
吴萸 良姜 茯苓 川楝 延胡 莪术
 
孙,五十九岁。

进食即觉气攻痰涌,阻塞不舒,咽部发干。

此反胃证。这种病起于久积烦劳,少壮时尚未察觉,到一定年龄气血衰弱,就容易发病,很少见到有能治愈的,如果保持身心安逸,还可迁延岁月。

方药:黑栀 半夏 橘红 茯苓 金斛 竹沥(一两) 姜汁(三分)

徐灵胎:治疗上缓解其症状,可以让心境安逸火气下降。烦劳之人都会伤气伤阳,根基不固,虚火就会上逆,有升无降,病为反胃。

张筱林:这个方子是消除痰饮为主,佐以清火药。


------

孙(五十九岁) 食入气冲,痰升阻塞咽干,此为反胃。病根起于久积烦劳,壮盛不觉,及气血已衰有年,人恒有此症,未见医愈,自能身心安逸。(安其形症,以养其神而降其火也。)可望久延年月(烦劳之人无不伤气伤阳,根蒂不固,惹动真火上逆,有升无降,故反胃也。)
黑栀 半夏 橘红 茯苓 金斛 竹沥(一两) 姜汁(三分)
此方祛消痰饮,佐以清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