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气味论药,如何知知?

梦真医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11/15
帖子
6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最近在优酷看民间中医孙曼之老师的讲课,挺实用的,我尤其赞赏孙老师的用药药量,一般都是10克5克的。和我用药量一样呵呵,孙老师讲了气味药的特点和经验,他说甘味入脾,淡味入胃,我对此有点不明白,希望大家一同来交流。

气味论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讲,我不明白的是比如说甘味入脾,那么就是说只要甘甜味的药就入脾吗?比如甘草大枣都是甘甜的那么还有什么是甘甜的?砂仁木香等就不入脾了吗?


淡味入胃,淡味就是淡而无味了?茯苓山药麦冬石斛麦芽芦根这些都是淡味的,那么白术半夏苍术又算什么?
 
你不看汤叶本草吗
 
药物性味各有所主,是说一个药可能只有一种性味,也有的药有很多种性味,所以要使用其主要的性味功能,所以本草分上中下品,大部分上品性味单一,其次混杂,再次杂乱,所以你的问题的答案就是具体药物要看其具体性味和功效,然后定义其主要性味和功效。也就是说,甘味里面归脾经为主的药物,其主要性味才能写成是甘,归脾经。
 
药物性味各有所主,是说一个药可能只有一种性味,也有的药有很多种性味,所以要使用其主要的性味功能,所以



说白了,中药的五味,是古人长期对药物应用经验的一种概括,有时候与药物本身的真正味道是不同的
 
孙老师所讲的五味化合,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在清代温病派兴起这种方法可谓鼎盛,并把用药与辩证相结合,称为某某法,如:咸寒滋阴法、辛温通络法,苦辛开泄法,等等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5-1-31 19:05
说白了,中药的五味,是古人长期对药物应用经验的一种概括,有时候与药物本身的真正味

也不能说性味不一定有,大部分本草里面都有很复杂的性味,甚至部分性味是推导出来而不是自有的,但是我现在在印证的珍珠囊,言简意正,我发现我印证过的应该都算对的,关键是它不推导不引申,只谈该药物的主要性味归经。建议你看看。
 
古代的药味也不是绝对性的,比如白芍就是苦的,根本不是酸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