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自学真不易

十大功劳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7/15
帖子
8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本人是一名中医爱好者,酷爱中医,自学也有几年了,刚开始学习时感觉中医很简单,掌握了一些药物功效就行了,感觉中医也没有那么复杂嘛,后来有亲人不舒服就自己试治疗效很差,后来进一步学习才知道中医是越学越难啊,最近这两年慢慢学习伤寒论,才知道中医治病不是慢郎中,母亲胆绞痛输液吃止疼药效果不明显,给我打电话,我抽空赶快回家,见到母亲躺在床上,弯腰卷缩在床上很是难受,吃了卫生院中医给开的中药效果也不明显,母亲身体很弱我自己给她调理效果也不是太好,细问下知道母亲犯病下心烦恶心,吃不下饭,突然脑子里浮现出小柴胡汤,家里我记得以前治感冒还剩下两袋小柴胡颗粒,就让母亲立马服下,服药后五分钟母亲说右肩胛骨不疼了胆区也不是太疼了,十分钟不到就完全不疼了,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效果就这么快,家母以前患有胆囊炎,后来在我们这吃一个老中医的药,老中医说五十付保证好,谁知道吃了一二百付病没吃好,胃反倒吃坏了,胆囊炎没治好又发展成胆结石了,母亲吃老中医的药病没好,又落下胃痛头疼的毛病,当时自己也很小听母亲说里面就是金钱草 板蓝根 蒲公英 虎杖 茵陈 龙胆草 原来母亲久病自己也认识几十种药材了,自学中医实在是不容易,呵呵因为我发现现在的人,得病都不按书本上的得,希望自己遇到老师带教,这样就不会走很多弯路了,这条路不容易但是自己会坚持下去的
 
为了家人的健康,我们一定要学好中医,然后回报社会。
 
没人教看经典很费心吃力。我也是自学出来的。不妄想当大师,熟读中基,诊断,中药。多看各种医话就能实战!因为自己也是身体很差,才走进中医来混饭的。成名不易,自保有余!
 
支持楼主自学中医
多来逛逛论坛,尤其是,自己主动去翻看论坛的沉帖,或许会有收获
论坛的沉帖,并不是说不是好帖子,而是有些好帖子,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论坛系统自动就把新发的帖子,放在了上面,那些帖子也就沉下去了,而不为人知。
 
得病不按书本上得,说得好!
 
不论中西医,书本上对病的症状描述都是典型的,但现实中碰到的患者以其症状去对应书中的某病,却经常会觉的不能完全对应,这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着某病的不典型症状,因此对病的诊断和治疗要靠悟性、经验、医书知识等的积累。学成庸医易,特别是西医,学成良医难尤其是中医。其实无论中西医都不是人人可为的,有人可为有人不可为,不可为者强为,则成庸医;可为者苦为可成良医。
 
其实无论中西医都不是人人可为的,有人可为有人不可为,不可为者强为,则成庸医;可为者苦为可成良医。
赞同!非得悟性者,难以为医也!
 
自学中医好.
 
我家老爷子也算是名医,但是我长年在外地,与老爷子不对法眼,老头教老大、老小,就是不教我,我也憋着一口气,我就自学,不低这歪瓜裂枣的脑袋。等老爷子临终之前终于承认我在哥三中,
经典不行,实战尚可。
 
确实不容易,要不停地悟,要全身心投入,这种日子太苦了,我只想逃之夭夭。关键我不可能成为医生,悟出来的东西大多无用。
 
中医自学不易,且学且珍惜。
 
中华数千年的传统,就是师承占主导的吧。愿楼主好运
 
学而"实习"之,不实习,终究一场空。实习是个大难题。
 
佩服!持勤有恒,就行!共勉!
 
为了支持你自学,送你一点儿我自学时编写的笔记。
风寒十八法歌诀:
1.风寒轻症【葱豉汤】,发汗通阳效法彰。 2.葛根升麻入【葱鼓】,风寒略重此方良。
3.风寒血虚入【七味】,养血解表保安康。 4.风寒气滞【香苏散】,理气解表纳食香。
5.风寒有汗调营卫,【桂枝汤】中须米浆。 6.【桂枝葛根】颈项强,汗出恶风用之当。
7【桂枝厚朴杏子汤】, 风寒宿喘肺久伤。 8.风寒奔豚少腹冲,【桂枝加桂】降冲平。
9.风寒腹疼兼腹满,【桂枝加芍】理中脘。 10.风寒暑闷胸泛恶,【香薷散】中豆朴姜。
11.风寒湿邪身酸疼,发热清湿【羌活汤】。 12.风寒无汗脉浮紧,解表发汗是【麻黄】。
13.寒热俱重【大青龙】,无汗烦热身疼痛。 14.外感湿家身烦疼,【麻黄加术】祛湿灵。
15.日哺发热风寒湿,【麻杏苡甘】清其势。 16.鼻塞声重语音失,【三拗】麻黄去桂枝。
17.肺感风寒咳中痰,清肃肺金【华盖散】。 18 痰稀面肿喘难卧,【小青龙汤】起沉疴。
此是风寒十八法,凭君参悟细揣摩。 注:【七味葱豉】(葛、麦、地、姜、甘澜水)
 
感冒之因:
(1) 气候突变,冷热失常。气非其时,淫邪泛滥。
(2) 冬易风寒,春易风热。夏易兼暑,秋易挟湿。
(3) 起居不慎,寒暖失宜。冒雨受凉,疲劳汗出。
(4) 先天禀赋,正气盛衰。腠理疏懈,卫气不固。
(5) 风邪侵袭,无孔不入。阳虚风寒,阴虚躁热,湿易挟暑。
(6) 受感外邪,卫阳被遏。营卫失和,旧疾新症。
治则——风寒解表,风热辛凉。内实双解,补虚散邪。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