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上党人参和党参

朗塔塔格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13
帖子
1095
获得点赞
2
声望
0
年龄
41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人参,众所周知的名贵药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人参,草药,出上党。”而在上党人参绝迹后,党参竟也打着“上党所产之参”的名号,在短短的三四百年间,崛起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题记
曾经一直以为党参可能就是人参中成色一般的品种,也常美滋滋的买些党参煮水滋补自己。知道前几天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现,党参非上党人参也!
之所以对此产生兴趣,是因为一直为自己出身黑土地而自豪,依傍着大小兴安岭和条条江河,打小便不缺山珍大鱼,而俺们那嘎也是名贵人参的产地,后随G“扎根儿”山西,一直思念着那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突然晓得长治(即上党地区)竟也曾出产最名贵人参,便一边开始关注山西这边其实蛮丰富的物产及人文文化,另一边想,这是不是像我和G一样,有某种特殊的缘分存在呢!
于是调查之。
我婆家上党(今天的山西长治地区,居于太行山脉,有“与天为党”之说,故称上党)确是曾经的人参产地。书、碑、歌谣皆以为证。
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谓:“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
明弘治八年的《潞州志》中有“紫团山在县东南一百六里,昔常有紫气见山顶,团团如盖,产人参,名紫团参。。《禹贡》,唐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土贡。。上党郡贡人参二百小两”志记载,据说,这个时候的上党人参已经是名噪一时的地方特产,不仅产量可观,且品质优良,自唐以来,便是朝廷钦点的贡品。
在长治市壶关县紫团山顶的白云寺庙里,有块篆刻于明朝年间关于人参出上党的石碑,有碑文为:“壶关县东南乡第三区有紫团村,曾有紫气团聚,曾出产人参,为潞州属人参之冠。”
更有被人们用说书形式传唱至今天的歌谣:“打起鼓板开子腔,自古人参出上党,你把上党人参用,延年益寿体安康。”
而就在这一团团紫色小仙子们在沃绿的太行山脊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时,一句古话再次应验:人怕出名猪怕壮,宝贝就怕献朝廷。
渐渐地人们对人参趋之若鹜,大肆采伐,恰似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这人形仙子亦敌不过利欲熏心,人参的浩劫,不可避免的开始了。此亦有书记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上党,今潞州也,民以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此时,苛捐杂税被转嫁至参民头上,价值官吏的巧取豪夺,参民已不敢再上山采挖,反而将人参当成地方害,渐渐使人参集体告别了上党。
而早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亦是人参绝迹的另一原因。《潞安府志》中有“昔曹魏建邺宫,伐上党山材木,规制极盛,后历代砍伐加樵牧日繁,虽深山绝顶,皆濯濯所呈。”太行山自古以来就是燕赵大地最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而三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代,这里便已有森林砍伐之说,这种环境的破坏,把人参推向了灭绝的边际,即使在深山里面,山上也是光秃秃,这对人参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种种史料加实事表明,上党人参已不见了踪影,绝了迹,而我们现在用的党参,并非古志中所提的上党人参。
党参之名始见于清代《本草新从》,谓:“按古草本云,参须上党者佳,今真党参已难得,肆中所卖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惟防风党参,欣慰和平足贵,根有狮子盘头者真,硬纹者伪也,”此处说的真党参,便是古志中排在辽参前面的上党人参。
上党人参,五加科,对生长环境要求很严。主要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生长在已柞椴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下,在上党人参绝迹后,人们便以其他形态类似人参的植物伪充之。且沿用了上党人参的名称,到了清代以后,医家已清楚的认识到伪充品与上党人参的功用不尽相同,并逐渐将形似防风,根有狮子盘头的一类独立出来作为新的药材品种处理,定名为党参。此党参属桔梗科,抗寒性,抗旱性,适应性很强,全国适种,多产山西(而五加科上党人参“春生苗,多于深山背阴,近椴漆下湿润处”,桔梗科党参则只是幼苗期喜潮喜阴)。
到了这里,不由得让人觉得,此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党参借此东风崛起成为另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并撑起了长治的药材市场,而这种党参,则以长治平顺县虹梯关乡所产最有名。
上党人参,已成历史随风而去,那么党参呢!
现今生态环境的破坏,已使多种植物频临灭绝,莫说是故意绝迹的上党人参,即使是党参,也渐渐出现了种种危机。
其实早从《陵川县志》所附清德宗光绪八年,县令李桢《种参说》中,已找到了当时在野生党参不能满足药用的情况下,人工种植坡参的记载,而现今,党参全都种在大田,于过去坡参相比,不仅生长环境有所改变,且因使用化肥,农药,已经严重影响其原有品质。
还不止如此,已有不少参民开始抱怨:党参种植非常麻烦,花很多工,二三年才有收成,且亩产不过百斤,越来越少人种了(这里指的是上党产的党参,这种党参,很细,根部只有拇指大小,芯为五角形,才是正宗党参)。
珍贵的上党人参早已消失,我们没有福气见识紫团仙子的灵气,那么党参呢?我们的后代会不会练党参也无从所见,无从所用?
社会发展,大势所趋,我们没理由也没力气阻挡历史车轮向前滚动,可当历史的车轮生生碾过了曾与我们同一蓝天下的绿被,曾为我们带来福祉与荣耀的小妖精们,我们还能无动于衷么?若是,迟早有一天,我们也要眼睁睁见识那车轮将我们碾得血肉模糊而后意气风发地呼啸而过!
 
这字怎么那么吓人内~~~
 
回复 2# 朗塔塔格


已帮您改过来了。是字体设置的问题。
 
这文不错
 


看了这篇文章, 觉得 人参这玩意,现在最信不过它。

每每用党参治虚难以如愿,大都归因于本经言味甘微寒,虽张锡纯《参录》中的论野参处知培殖参燥上火,与用辽红参于人参汤中情况类似,故而多用党参补虚,但疗效不确而不知何故,今楼主这篇挖根底的雄文,略知古今之中医传承难,非仅医术,也有医药之难可能更甚!

今后用参可能更少了,吾当以它药取代之。内经有云“百病生于气”,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体气的运行有关,所以人参以能益气兼大补虚,故被历代医家拔高,被人为先”名贵“后偷换概念太长太长时间了,实已不足大用!

吾当以用主体食物,即生于泥土中的五谷,同为甘味之品,用小麦、大米、小米、玉米等谷物佐以黄芪、以食疗取代人参、结伴桂圆、红枣、山药等,或者大剂炙黄芪、(表实也可用适量炙甘草)配小量知母以期甘中微苦益气补虚之效,不忘温中补虚,长养气血之理,毕竟药补、不如食补也!

不知是否会辞不达意,总之,一吐内心对人参厌恶之情而已。
 
回复 6# 沙漠王子


呵呵我记得我小时候常听我姥爷做愤青状,说,吃人参吃人参,这些山炮谁都想吃人参补一补,也不看看自己有多粗壮,人参是什么人吃的,就是大病之后体质极虚,可以吃人参补补。可能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确实少用这样的药了吧,中医药也应该顺应天人,与时俱进哒~~古时候的一些药材和方子可能的确不适合现代人了吧,但至少人参作为一种物种,我实在不希望它绝迹,且不说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引发一连串的物种变化,而但看人参那种有灵气的形态,就觉得让人心疼。

至于沙版主说的五谷食疗论,加以红枣桂圆山药,什么的我是举双手赞成滴,五谷我已经四月份天天坚持吃到现在,山药再加薏米芡实打糊糊喝,后来又加上了红枣核桃黑芝麻,到现在,体质有了不小的改善,黄芪枸杞时不时我用它们泡水喝,味道不好,我也不知道疗效好不好,呵呵但一直坚持喝,五谷知母我不了解,没用过不敢说。人是从泥土中来滴 ,的确应该从泥土中吸收能量,呵呵我也是赞成五谷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