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10/25
- 帖子
- 147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18
本帖最后由 李运财 于 2015-3-13 11:18 编辑
辨象知根,施法以治(原创转帖)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2 10:49 AM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治证”这个观点问题,我认为中医的四诊,目的是“知道”病根,从“知道”这个角度反过来思考,就不单纯地为四诊,四诊只是无穷之中的基本一办法而矣,所以有人说《伤寒》是笨人的学医之法。“怎样才知道”这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无穷的办法、手段!中医讲究“应象”,这是与易同源的最有力证明,那么这个象就不单只会是“证”了。并非一定要定治“证”,“证”只是仲景所提倡的,来源于三阴三阳,但是中医并非就只有三阴三阳才是中医的全貌,中医的全貌是一广阔的空间,有无穷的理念、办法;以“象”为准较为合理,然象即为万千也!唯有“知道病根→施法以治”这才是中医的精髓。举例说,知道病根在寅,那么寅是什么证?知道病根在坤,坤是什么证? “论象施治”!中医之道,象可开悟,不固守于一法,中医才能有无穷的生命力。
中医纯阳学派传人
-----
来自广州增城积分813 79#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2 11:03 AM | 只看该作者
从“论象施治”引伸到“以象治象”!前者“论象施治”是为了掌握“知道病根”,而后者即是“施法以治”,一诊,一治。诊之法为象,治之也是象!
古人有“以形补形”之说法,这就是“以象治象”!
举例说,病根在寅,寅之太过,用酉克之,以午泄之,这个酉、午就是象,可以象代用,食鸡以治,食马肉以治。
药之气味象也,当然也可以药象施治之。
中医纯阳学派传人
-----
来自广州增城积分813 80#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2 11:20 AM | 只看该作者
此前我有一帖:记得,医书中录有叶天士一叶梧桐助生儿,这个故事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吧?但学中医的人未必知道其中之精要,西医(包括搞科学中医的人)更是觉得是无稽之谈。这故事实质上在告诉我们,中医的一个组方原则:理+象。原方为理也,一叶梧桐为象也。这个象的作用就好像一个科学家研究苹果的营养价值的作用,却永远不会想到,苹果还有另外的功用,我用它来塞在停放小车的车轮下固位,这是苹果对汽车的保养。
对于理象,现在的中医学已经很少提及了,你可知道理象是易学之根基,同样是中医学之根基。中医源于易学,医书中大部分的概念来源于理象;象所包含的内容是“乱七八糟”的,简单例子如水,科学上必是化学式: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而中医的水是以象的形式存在,如肾水,津液,汗,水之阳,水之阴等。水之象包含的内容千奇八怪,如你有足够的想象力,可以发现很多很多,这就说明象这东西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他的歧义特别多,非常丰富多彩,正是“乱七八糟,包罗万有”不为过。正因如此,才使人认为中医玄奥,难以捉摸。这也正是他有别于“科学”的地方,科学追求标准化,数字化,无歧义。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易有理象,医有理象,有理象必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既宏大也精准,理象也包含科学中追求的标准化,数字化,无歧义,但这只是理象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可以说,医易之理象包含“科学,中医科学”这两个概念的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所以说,科学永远也不能同中医(易)相提并论!
中医纯阳学派传人
-----
来自广州增城积分813 81#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2 02:33 PM | 只看该作者
是故,西医可以为我(中医)所用,什么拍片,验血……都是定象,只要从“知道病根”入手,辨象定治,什么手法,什么手段都可归于中医门下,中医之包容,非一法可定其性也!万物归象,这就是中医!
中医纯阳学派传人
-----
来自广州增城积分813 82#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3 08:30 AM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中医拘泥于仲景《伤寒》,固守于辨证施治,因专注而偏离医易之“变”已远,须知易之精髓在“圆变”,医之精髓与易同源,同样是以圆变为其要义,因专注而偏执,局限了中医的思辨精神,故有中医、西医以“辨证形式”来区分之误,这与中医本质精神背道而驰也!提倡“辨象知根,施法以治”可以有效地开拓中医的思辨本质属性,更具中医之包容性。中医之体系是多样性的,三阴三阳是中医的主要体系,但不是中医体系的全部,五脏六腑也可以单独成一体系,十二地支也是其中一体系,五行、八卦、十天干、六十四卦、六十甲子、经络、……等等都具备中医之独立体系之性,只要合符“圆运动”之理象特征,具有易学思维方式的医道,都可归属于中医范畴。而万千体系之本质属性源于“理象”,理者阴阳、五行之理,象者比类归一,中西医之本质属性区别只有理念之不同,中医理念之根是“理象”,这个标准是区分其他一切医学之根本,任何医学之形式,手法、方式等一切要素皆可以相互共融。
我为什么可以开设“网上以卦治病帖”?
为什么说“报一句话即可,不见面,不把脉,不问病,不知来人是谁,能够分析出病情”?
这就是因为明白到“辨象知根,施法以治”的道理,明白了中医万千体系之本质属性源于“理象”,明白了“理者阴阳、五行之理,象者比类归一,众象合一;由象至理,由理至象”这个规律,这个病根不是绝对化地从四诊所得,这个病根也并不是只有“证”才是唯一,这个病根也并不是只有三阴三阳!因为中医体系的不同,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取象,此象有声象、有数象、有字象、有气象,有色象,有音象,有卦象,有地支象,有五行象……,人体本身就存在象系统,外象内象相结合,象的信息是共振关系,利用信息的蝴蝶效应原理,只要“众象合一”就能知道病根所在,依象证理,依理推象,病根可以是三阴三阳之证,也可以是地支脏腑之根,其实质不出温、热、寒、凉、平,虚、实、表、里、中!只要辨象正确,就可依理而为。
辨象知根,施法以治(原创转帖)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2 10:49 AM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治证”这个观点问题,我认为中医的四诊,目的是“知道”病根,从“知道”这个角度反过来思考,就不单纯地为四诊,四诊只是无穷之中的基本一办法而矣,所以有人说《伤寒》是笨人的学医之法。“怎样才知道”这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无穷的办法、手段!中医讲究“应象”,这是与易同源的最有力证明,那么这个象就不单只会是“证”了。并非一定要定治“证”,“证”只是仲景所提倡的,来源于三阴三阳,但是中医并非就只有三阴三阳才是中医的全貌,中医的全貌是一广阔的空间,有无穷的理念、办法;以“象”为准较为合理,然象即为万千也!唯有“知道病根→施法以治”这才是中医的精髓。举例说,知道病根在寅,那么寅是什么证?知道病根在坤,坤是什么证? “论象施治”!中医之道,象可开悟,不固守于一法,中医才能有无穷的生命力。
中医纯阳学派传人
-----
来自广州增城积分813 79#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2 11:03 AM | 只看该作者
从“论象施治”引伸到“以象治象”!前者“论象施治”是为了掌握“知道病根”,而后者即是“施法以治”,一诊,一治。诊之法为象,治之也是象!
古人有“以形补形”之说法,这就是“以象治象”!
举例说,病根在寅,寅之太过,用酉克之,以午泄之,这个酉、午就是象,可以象代用,食鸡以治,食马肉以治。
药之气味象也,当然也可以药象施治之。
中医纯阳学派传人
-----
来自广州增城积分813 80#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2 11:20 AM | 只看该作者
此前我有一帖:记得,医书中录有叶天士一叶梧桐助生儿,这个故事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吧?但学中医的人未必知道其中之精要,西医(包括搞科学中医的人)更是觉得是无稽之谈。这故事实质上在告诉我们,中医的一个组方原则:理+象。原方为理也,一叶梧桐为象也。这个象的作用就好像一个科学家研究苹果的营养价值的作用,却永远不会想到,苹果还有另外的功用,我用它来塞在停放小车的车轮下固位,这是苹果对汽车的保养。
对于理象,现在的中医学已经很少提及了,你可知道理象是易学之根基,同样是中医学之根基。中医源于易学,医书中大部分的概念来源于理象;象所包含的内容是“乱七八糟”的,简单例子如水,科学上必是化学式: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而中医的水是以象的形式存在,如肾水,津液,汗,水之阳,水之阴等。水之象包含的内容千奇八怪,如你有足够的想象力,可以发现很多很多,这就说明象这东西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他的歧义特别多,非常丰富多彩,正是“乱七八糟,包罗万有”不为过。正因如此,才使人认为中医玄奥,难以捉摸。这也正是他有别于“科学”的地方,科学追求标准化,数字化,无歧义。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易有理象,医有理象,有理象必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既宏大也精准,理象也包含科学中追求的标准化,数字化,无歧义,但这只是理象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可以说,医易之理象包含“科学,中医科学”这两个概念的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所以说,科学永远也不能同中医(易)相提并论!
中医纯阳学派传人
-----
来自广州增城积分813 81#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2 02:33 PM | 只看该作者
是故,西医可以为我(中医)所用,什么拍片,验血……都是定象,只要从“知道病根”入手,辨象定治,什么手法,什么手段都可归于中医门下,中医之包容,非一法可定其性也!万物归象,这就是中医!
中医纯阳学派传人
-----
来自广州增城积分813 82# 李运财 发表于 2015-3-13 08:30 AM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中医拘泥于仲景《伤寒》,固守于辨证施治,因专注而偏离医易之“变”已远,须知易之精髓在“圆变”,医之精髓与易同源,同样是以圆变为其要义,因专注而偏执,局限了中医的思辨精神,故有中医、西医以“辨证形式”来区分之误,这与中医本质精神背道而驰也!提倡“辨象知根,施法以治”可以有效地开拓中医的思辨本质属性,更具中医之包容性。中医之体系是多样性的,三阴三阳是中医的主要体系,但不是中医体系的全部,五脏六腑也可以单独成一体系,十二地支也是其中一体系,五行、八卦、十天干、六十四卦、六十甲子、经络、……等等都具备中医之独立体系之性,只要合符“圆运动”之理象特征,具有易学思维方式的医道,都可归属于中医范畴。而万千体系之本质属性源于“理象”,理者阴阳、五行之理,象者比类归一,中西医之本质属性区别只有理念之不同,中医理念之根是“理象”,这个标准是区分其他一切医学之根本,任何医学之形式,手法、方式等一切要素皆可以相互共融。
我为什么可以开设“网上以卦治病帖”?
为什么说“报一句话即可,不见面,不把脉,不问病,不知来人是谁,能够分析出病情”?
这就是因为明白到“辨象知根,施法以治”的道理,明白了中医万千体系之本质属性源于“理象”,明白了“理者阴阳、五行之理,象者比类归一,众象合一;由象至理,由理至象”这个规律,这个病根不是绝对化地从四诊所得,这个病根也并不是只有“证”才是唯一,这个病根也并不是只有三阴三阳!因为中医体系的不同,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取象,此象有声象、有数象、有字象、有气象,有色象,有音象,有卦象,有地支象,有五行象……,人体本身就存在象系统,外象内象相结合,象的信息是共振关系,利用信息的蝴蝶效应原理,只要“众象合一”就能知道病根所在,依象证理,依理推象,病根可以是三阴三阳之证,也可以是地支脏腑之根,其实质不出温、热、寒、凉、平,虚、实、表、里、中!只要辨象正确,就可依理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