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11/06
- 帖子
- 455
- 获得点赞
- 23
- 声望
- 18
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5-3-26 18:40 编辑
从清末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汇通医学”,到共和国成立大搞“中西医结合”,中医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体系,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二者不能相容。这个观点几乎被全人类所公认。
我之所以今天还要坚持这条道路,是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中西医结合”没能成功的原因。
建国初,国家提出的是通过中西医结合,创建中国的新医学。
但当时国家的科学水平发展很有限,可以说根本没有能力创建新医学学科。
西方科学发展四百余年,近代现代所有的自然科学学科,都是西方创建的。
大家可以搬开西方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的教科书,看看所有的定理、定律、定则、公式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
中国一直处在跟着西方学习的阶段,还没有发展到创造阶段。即便中医,自己也不具备创造能力。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西方医学科学中尚未发现的医学问题,中国中医不可能发现,更无可能解决。
医学科学的进展,根本没有中国什么事。中国要自创新医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理智上说,没有科学文化的老中医们望而生畏,丧失自信,提出回归传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建国后,中国中医的学术队伍里,参与了两批人:一批是民间的地方名医选拔到国家新中医队伍里;另一批是留学欧美的西医专家经国家动员,参与到新中医的队伍里。
第一批人虽说看病好,却没有科学基础知识,更没有学科开拓能力;
第二批人,虽有现代医学科学知识,但根本进不到中医的理论中面去。理解不了中医的真谛,也就丧失了开拓新中医的前提。也只能在中草药的药理学方面做点工作。
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就如同人类和类人猿之间的差别一样。在达尔文之前,几乎没有人能看出人类和类人猿有什么关系。
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新学科的开拓,需要一位划时代的开拓性人物,突破两门学科结合的关键点,为新学科奠基。
中医界虽然用有巨额数量的专家教授、名医大医、院士大师,所谓精英汇聚,高手如云,一砖下去就能拍死一大片。但是缺乏一位新学科开拓性人才。
为什么开拓性人才如此缺乏?因为自古来中医的创新家,首先都是顶尖临床家。现代中医的顶尖临床家都没有多少科学文化基础。有科学文化基础的人,好像悟不到中医的真谛,无论怎样都达不到顶尖临床家的程度。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全面,才是造成人才不能涌现的根本原因。
中医学是由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绝技两大部分构成。不把中医理论和临床绝技相互贯通,中医科学化就无从下手。基础理论部分基本上都在中医四大《经典》里;而临床绝技却在临床家的脑子里,不是公开的知识,没有地方可以学到,只有依靠自己到临床上摸索。按惯例,每一百年,也只有几个人能摸索到顶尖水平。这一点实在太难了,也就限制了学科进步和人才的发展。
如果有一天,中医界能涌现出一位饱受现代医学科学教育,而且能成为中医顶尖临床家,且具有开拓性思维,那么,中西医结合创建新医学的事业一定会大有希望。
从清末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汇通医学”,到共和国成立大搞“中西医结合”,中医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体系,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二者不能相容。这个观点几乎被全人类所公认。
我之所以今天还要坚持这条道路,是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中西医结合”没能成功的原因。
建国初,国家提出的是通过中西医结合,创建中国的新医学。
但当时国家的科学水平发展很有限,可以说根本没有能力创建新医学学科。
西方科学发展四百余年,近代现代所有的自然科学学科,都是西方创建的。
大家可以搬开西方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的教科书,看看所有的定理、定律、定则、公式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
中国一直处在跟着西方学习的阶段,还没有发展到创造阶段。即便中医,自己也不具备创造能力。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西方医学科学中尚未发现的医学问题,中国中医不可能发现,更无可能解决。
医学科学的进展,根本没有中国什么事。中国要自创新医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理智上说,没有科学文化的老中医们望而生畏,丧失自信,提出回归传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建国后,中国中医的学术队伍里,参与了两批人:一批是民间的地方名医选拔到国家新中医队伍里;另一批是留学欧美的西医专家经国家动员,参与到新中医的队伍里。
第一批人虽说看病好,却没有科学基础知识,更没有学科开拓能力;
第二批人,虽有现代医学科学知识,但根本进不到中医的理论中面去。理解不了中医的真谛,也就丧失了开拓新中医的前提。也只能在中草药的药理学方面做点工作。
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就如同人类和类人猿之间的差别一样。在达尔文之前,几乎没有人能看出人类和类人猿有什么关系。
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新学科的开拓,需要一位划时代的开拓性人物,突破两门学科结合的关键点,为新学科奠基。
中医界虽然用有巨额数量的专家教授、名医大医、院士大师,所谓精英汇聚,高手如云,一砖下去就能拍死一大片。但是缺乏一位新学科开拓性人才。
为什么开拓性人才如此缺乏?因为自古来中医的创新家,首先都是顶尖临床家。现代中医的顶尖临床家都没有多少科学文化基础。有科学文化基础的人,好像悟不到中医的真谛,无论怎样都达不到顶尖临床家的程度。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全面,才是造成人才不能涌现的根本原因。
中医学是由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绝技两大部分构成。不把中医理论和临床绝技相互贯通,中医科学化就无从下手。基础理论部分基本上都在中医四大《经典》里;而临床绝技却在临床家的脑子里,不是公开的知识,没有地方可以学到,只有依靠自己到临床上摸索。按惯例,每一百年,也只有几个人能摸索到顶尖水平。这一点实在太难了,也就限制了学科进步和人才的发展。
如果有一天,中医界能涌现出一位饱受现代医学科学教育,而且能成为中医顶尖临床家,且具有开拓性思维,那么,中西医结合创建新医学的事业一定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