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5/03/26
- 帖子
- 93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0
我们中医学堂的一个家长因为身体出了较大问题,找到我诊治并调理身体。下面是我给她诊断为虚寒、中气下陷后,她问我的一些食疗养生问题。我感觉到她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因此给大家普及一下中医的食养食疗养生知识。
家长:我一天拉两三次大便,不是排毒吗?
沈老师:身体哪有那么多的毒啊。中医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讲的是“和”。讲究的是阴阳平衡。现在我们大众被养生机构严重误导了。一个人一天超过一次大便就不正常了。你的肠胃就成了漏斗一样,很多营养没有被吸收就被排掉了。你本来虚寒,现在由于一天拉两三次大便的“排毒”,伤害了你的身体,你看你有点肚囊,软软的,水喝的不多,就是脾胃受伤,脾虚不化水所致。
家长:沈老师,我这段时间吃了很多枸杞子来补身体,合适吗?
沈老师:相当不合适。枸杞子是六全之品,温性,也确实很补。本来适合寒性体质的人。但是,枸杞子油腻,你又中气下陷,吃了就拉得更严重了。
家长: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现在冬天我吃了很多萝卜,不会错吧?
沈老师:“冬吃萝卜夏吃姜”是针对一般人来说的。其实食养食疗和养生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不然可能伤身体。萝卜寒凉,又下气。《黄帝内经》说“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你是寒性体质,应该多吃温性食物,多吃萝卜则伤身体。你中气下陷,应该吃黄芪等温而补气的药和食,多吃萝卜则伤气。
家长:西红柿营养那么好,应该适合我吃吧:
沈老师:西红柿营养确实不错,不过它的营养是寒性的,适合热性体质的人吃。对于像你这样的寒底之人,吃西红柿就雪上加霜,可能不是“维他命”了,而是“要他命”了。有的中医认为西红柿有很重的寒湿毒。
家长:齐白石说,大白菜是百菜之王,营养价值极高,这个就不会错了吧?
沈老师:因为北方干燥,北方吃热气的东西多,北方冬天开暖气,北方人冬天又很少出门,里面葳了很多热。大白菜是寒湿之品。对于北方的许多人来说,可能营养价值极高。南方则不一样,潮湿,再吃多这些寒湿之物,就往往受不了。你寒底之人就更加不适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因此要尽量吃当地当季食品。
西方或西医的营养学讲成分,而中医的食养食疗讲的是功效——寒热补泻。打个比方,我们认识汽车,西医可以知道哪辆汽车由多少比例的钢铁、铜、铝、塑料等构成,但是却不知道它是挖掘机、推土机还是轿车、跑车;中医则没有分析汽车钢铁、铜、铝、塑料等材料及其比例,却十分清楚各种车的功能,知道哪些是挖掘机、推土机还是轿车、跑车。西医只要是这成分就用,因此,可能出现调了挖掘机去载客的现象。
要说营养,生的牛肉、猪肉最有营养了,大家都生食好了。西医的营养学如何解释熟食?
从这意义上说,西医的营养学还是很幼稚的学说,或说是伪科学,因为这样的学科会害人。
家长:我们中学学的《生理卫生》不是没有意义?
沈老师:确实如此。你知道人的生理结构,而不知道你的寒热虚实,不是舍近求远吗?
家长:看来食养食疗很重要。
沈老师:是啊。药不是天天吃,而食物则一日三餐。
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你不懂食物的寒热补泻,吃到跟你需要正好相反的食物,那就伤身体甚至致病了。西医说没有忌口,大概它的认识层次太低的缘故吧。
食物跟药物一样,有其寒热补泻作用的不同,吃对了可以食养即防病,食疗即治未病或已病,没有吃对,就可能致病了。不过,只有真正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食物才可能治病。
唐代最有名的大中医孙思邈就说过,治病,首先应该考虑食物,不行再命之以药。不懂食疗的中医不能成为大医。医圣张仲景的经方就有食疗方治较难治的病,其他方子也有很多有食物的。我们现在的中医可惜已经大多数不懂食疗了,甚至跟着西医叫,不能宣传食物有疗效。
家长:我一天拉两三次大便,不是排毒吗?
沈老师:身体哪有那么多的毒啊。中医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讲的是“和”。讲究的是阴阳平衡。现在我们大众被养生机构严重误导了。一个人一天超过一次大便就不正常了。你的肠胃就成了漏斗一样,很多营养没有被吸收就被排掉了。你本来虚寒,现在由于一天拉两三次大便的“排毒”,伤害了你的身体,你看你有点肚囊,软软的,水喝的不多,就是脾胃受伤,脾虚不化水所致。
家长:沈老师,我这段时间吃了很多枸杞子来补身体,合适吗?
沈老师:相当不合适。枸杞子是六全之品,温性,也确实很补。本来适合寒性体质的人。但是,枸杞子油腻,你又中气下陷,吃了就拉得更严重了。
家长: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现在冬天我吃了很多萝卜,不会错吧?
沈老师:“冬吃萝卜夏吃姜”是针对一般人来说的。其实食养食疗和养生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不然可能伤身体。萝卜寒凉,又下气。《黄帝内经》说“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你是寒性体质,应该多吃温性食物,多吃萝卜则伤身体。你中气下陷,应该吃黄芪等温而补气的药和食,多吃萝卜则伤气。
家长:西红柿营养那么好,应该适合我吃吧:
沈老师:西红柿营养确实不错,不过它的营养是寒性的,适合热性体质的人吃。对于像你这样的寒底之人,吃西红柿就雪上加霜,可能不是“维他命”了,而是“要他命”了。有的中医认为西红柿有很重的寒湿毒。
家长:齐白石说,大白菜是百菜之王,营养价值极高,这个就不会错了吧?
沈老师:因为北方干燥,北方吃热气的东西多,北方冬天开暖气,北方人冬天又很少出门,里面葳了很多热。大白菜是寒湿之品。对于北方的许多人来说,可能营养价值极高。南方则不一样,潮湿,再吃多这些寒湿之物,就往往受不了。你寒底之人就更加不适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因此要尽量吃当地当季食品。
西方或西医的营养学讲成分,而中医的食养食疗讲的是功效——寒热补泻。打个比方,我们认识汽车,西医可以知道哪辆汽车由多少比例的钢铁、铜、铝、塑料等构成,但是却不知道它是挖掘机、推土机还是轿车、跑车;中医则没有分析汽车钢铁、铜、铝、塑料等材料及其比例,却十分清楚各种车的功能,知道哪些是挖掘机、推土机还是轿车、跑车。西医只要是这成分就用,因此,可能出现调了挖掘机去载客的现象。
要说营养,生的牛肉、猪肉最有营养了,大家都生食好了。西医的营养学如何解释熟食?
从这意义上说,西医的营养学还是很幼稚的学说,或说是伪科学,因为这样的学科会害人。
家长:我们中学学的《生理卫生》不是没有意义?
沈老师:确实如此。你知道人的生理结构,而不知道你的寒热虚实,不是舍近求远吗?
家长:看来食养食疗很重要。
沈老师:是啊。药不是天天吃,而食物则一日三餐。
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你不懂食物的寒热补泻,吃到跟你需要正好相反的食物,那就伤身体甚至致病了。西医说没有忌口,大概它的认识层次太低的缘故吧。
食物跟药物一样,有其寒热补泻作用的不同,吃对了可以食养即防病,食疗即治未病或已病,没有吃对,就可能致病了。不过,只有真正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食物才可能治病。
唐代最有名的大中医孙思邈就说过,治病,首先应该考虑食物,不行再命之以药。不懂食疗的中医不能成为大医。医圣张仲景的经方就有食疗方治较难治的病,其他方子也有很多有食物的。我们现在的中医可惜已经大多数不懂食疗了,甚至跟着西医叫,不能宣传食物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