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五行的玄疑!谁人能解?

揭秘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13
帖子
270
获得点赞
8
声望
18
很多人都知道五行,有的人研究的还是很深刻的。但自古以来五行生克就存在着问题,比如1、火是怎样生土的?2、金是怎样生水的?3、木是怎样克土的?如能把这三个问题说明白了,五行的科学性就显现出来了。请问:有谁能胜此重任?不妨展示一下才学!
 
结合到五运行:
1、火是怎样生土的?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2、金是怎样生水的?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3、木是怎样克土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如果对这个答案不满意,请回答为什么你的爸爸是你的爸爸,而不是你是你爸爸的爸爸?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5-2 12:24 编辑

五行学说是一种象理数相渗的东西,数理部份可作定义,象理部份不可定义,象理部份是活动性思维,数理部份是固定性思维,两者有差异的地方,如果勉强去套用对方,就变得不伦不类。故这个论题本身存在的问题就是:可以解释,但必然无法解释。从这个论题上引伸就是:所有解释这个论题的必然不符合实际性与准确性,这是这个论题规律本身所局限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在这个论题上作怎样的解释,必然被找出矛盾。
 
谢谢参与!可是您倒是说明白呀,我问的是无行生克方面的。

心营肺卫.营出于中焦.中焦长期被其浸泡着.中焦者脾胃也.卫出于下焦.以使肾藏精.
 
五行学说是一种象理数相渗的东西,数理部份可作定义,象理部份不可定义,象理部份是活动性思维,数理部份是

谢谢参与!
怎么说呢,反正您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应当致谢谢!我所说的问题是五行生克中的漏洞,自古以来,所有的研究者们都未能作出圆满的解答。为什么呢?因为都未能从科学的层面去研究,只在古时流传下来的资料中研究是不会有圆满结果的。所以大家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不要知难而退。
 
心营肺卫.营出于中焦.中焦长期被其浸泡着.中焦者脾胃也.卫出于下焦.以使肾藏精.

谢谢解答!不过您是不是免为其难?能否直解火生土,金生水,木克土。
 
谢谢解答!不过您是不是免为其难?能否直解火生土,金生水,木克土。

本来我这么说应该能看懂.
心.火也.心出营气.大部分供给中焦.中焦脾胃始终被营气浸泡着.此火生土也.
为何你看不明白?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文献中最先提出五行相生说系统的是西汉大如董仲舒所作《春秋繁露》。”其相生说的依据还是源于一年四时(五时)的变化,可参看《春秋繁露》,或可解惑!
 
又,若读读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则会发现,其观点也是从一年五季开始。

再说五行。刘先生认为,十月太阳历由四大要素所构成-天、月、行、年。360天为一年,一年分五行十个月,一行两个月,一个月36天,十个月360天。行,运行之行。五行,即运行不息的五个季节。十月太阳历分为五行,一行72天,五行360天。五行用木火土金水来表达。十月太阳历论行不论季,实际上行通于季,五行即是五季,五季即是五行,是用洛书符号表达的。
 
所谓太阳历,是以立竿测影太阳从冬至点出发又回到冬至点所需时间为基本数据制定出的历。

太阳回归年为365.25天。太阳回归年实际是365~366天(四年之中,三年365天,一年366天,平均365.25天)。365天的太阳回归年,定为平年,平年尾数的5~6天不计入月,而用于过大小两个年,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大年3天,小年2天。366天的太阳回归年,定为闰年,闰年尾数的6天不计入月,用于过大小两个年,大小年均3天。这样四年之中,三个平年,一个闰年。
 
五行历,《管子•五行》与《淮南子•天文训》中还有记载。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行72天。五行的顺序,依次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以木行为首,以水行为终。
 
就今所见文献而言,《淮南子》要晚于《春秋繁露》。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文献中最先提出五行相生说系统的是西汉大如董仲舒所作《春秋繁露》。”其相生说的



 

附件

  • 147.5 KB 查看: 22
  • 147.3 KB 查看: 25
  • 147.1 KB 查看: 23
再次摘引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对相生、相克说的见解:

第四节 《内经》和《内经》时代的阴阳五行学说

①关于五行相克说出现的年代和创始人的补充见解

在现存文献中,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相生说的明确表述以董仲舒《春秋繁露》最早。关于以上两点,学界没有争议。

相克说何时出现,很难考定。

这主要是由于自邹衍之后,五行相克说开始无孔不入,特别是受到汉代朝廷的重视。汉代经学家(即今古文家)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由相克(和相生)说推演而来的“三统”和“五德终始”说。

清代著名今文学家康有为,断定《周礼》、《左传》等是“伪经”的主要根据之一,就是认为其中的五行相克内容是汉代经学家-特别是刘歆有意窜入的。
今《十三经》中,《左传》最长,约25万字,占《十三经》总字数的三分之一强。其中,只有两处极简略地提及相克说。故康氏的见解,不可完全否定。《国语•鲁语》和《佚周书》中,各有一处极简略的话。把它们录在下面,供参考: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
《左传•哀公九年》:“庚午之后,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
《国语•鲁语上》:“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
《佚周书•周祝》:“陈彼五行,必有胜。”

或问:假如上述文献被证实完全可靠,结论如何呢?笔者的看法是:那自然是证明此说出现于春秋末或更早,但是,也同时证明,此说那时很不受重视。试看,文献涉及如此之少,与《汉书•五行志》相比,有天壤之别,足以说明到了汉代才极其重视此说,而且历久不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