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9/12
- 帖子
- 1770
- 获得点赞
- 73
- 声望
- 38
从气血津精液的角度来思考经方,也许对大家的临床思维有所启发。
试问:
如茯苓半夏汤、防已黄芪汤、五苓散,皆是治湿之剂,那么麻黄加术汤呢有何异同呢?
如当归芍药散为血水不利之剂,那么四物汤合苓桂术甘汤呢?
当归芍药散与六味地黄汤有什么异同呢?
气血津液与痰瘀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又与湿、饮 有什么联系呢。
这些仅仅是本人提出的一些小小的问题,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
大黄庶虫丸与薯蓣丸有什么异同呢。
三焦学说与气血津液的联系呢?那么三焦与卫气、元气之间呢
气血与营卫之关系的关系呢。
小柴胡汤与后世的三仁汤有什么关联呢?
等等。
以上仅仅是一个角度。在伤寒论中里还有病性、病位、治法的先后、转归方面的论述。
学习伤寒论的过程,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不断深化的过程。
(以上纯属个人的一些看法,表述不够清晰,供参考)
试问:
如茯苓半夏汤、防已黄芪汤、五苓散,皆是治湿之剂,那么麻黄加术汤呢有何异同呢?
如当归芍药散为血水不利之剂,那么四物汤合苓桂术甘汤呢?
当归芍药散与六味地黄汤有什么异同呢?
气血津液与痰瘀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又与湿、饮 有什么联系呢。
这些仅仅是本人提出的一些小小的问题,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
大黄庶虫丸与薯蓣丸有什么异同呢。
三焦学说与气血津液的联系呢?那么三焦与卫气、元气之间呢
气血与营卫之关系的关系呢。
小柴胡汤与后世的三仁汤有什么关联呢?
等等。
以上仅仅是一个角度。在伤寒论中里还有病性、病位、治法的先后、转归方面的论述。
学习伤寒论的过程,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不断深化的过程。
(以上纯属个人的一些看法,表述不够清晰,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