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穿山甲水蛭蜈蚣的替代药——穿破石,这篇文章纯粹是胡诌八扯,谬论,误人子弟

九龙神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3/24
帖子
1498
获得点赞
346
声望
63
【九龙神按】偶然看到了“穿山甲水蛭蜈蚣的替代药——穿破石”这篇文章,觉得那个文章的作者简直是丧心病狂,孤陋寡闻,异想天开,信口开河,胡诌八扯,其谬论误人子弟,有自欺欺人之嫌,应该严肃批评其不负责任的欺骗行为!

穿山甲水蛭蜈蚣,是血肉有情之品的动物药,其独特的性味功效,特殊的成分属性,独一无二,是任何中药材都无法替代的!!!
而穿破石是一种草药,其性味功效以及有效成分与穿山甲水蛭蜈蚣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格格不入,没有任何关系的,根本就谈不上替代不替代的问题!

附;穿山甲水蛭蜈蚣的替代药——穿破石(原文)
穿破石是一味良药,可代替穿山甲,水蛭,蜈蚣等虫类药,如果嫌力道不够,可以加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 穿破石五大功效 一是穿透力稳健,服用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之。 二是肝胆系统疾患,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 三是可作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 四是体内各种癥瘕积聚、包块囊肿,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 五是穿破石根茎金黄,流白色浆汁,带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草药穿破石简介 主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贫血头晕、四肢麻木、月经不调等。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 Chuān Pò Shí 【别名】 柘根(《千金方》),川破石(《生草药性备要》),地棉根、拉牛入石(《岭南采药录》),黄蛇(《广东中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小柘树或柘树的根。全年可采。挖出根后,削去支根,洗净,截段晒干,或开片晒干。 【原形态】 ①小柘树,又名:奴柘(《本草拾遗》),隈枝(《益部方物略记》),隈支(《纲目》),葨芝(《云谷杂记》),构棘、九层皮、假荔枝、猴欢喜、山荔枝,黄金刺、鸟不踏、老鼠刺、饭团竻、野梅子。 常绿直立或攀援状灌木,高2~4米。根皮柔软,黄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粗壮、直立或微弯的棘刺,长5~10毫米。单叶互生,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1.5~2.8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5~10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径6毫米,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球状,结果时增大,径约1.8厘米,花被片4,顶端厚,被茸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达5厘米,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②柘树,详"柘木"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极少分枝,粗细不一,粗者可达5~6厘米。外表栓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有细密横皱纹,菲薄如纸,极易脱落;栓皮脱落后,表面现灰黄色,并有棕黄色或橙黄色斑块。质坚硬。横切面皮部薄,纤维性,木部发达,黄色,满布细小密集的针孔状导管,中心或有小的髓部。以皮色黄、根条匀、无须根者为佳。 【化学成份】 小柘树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炮制】 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性味】 淡微苦,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②《闽东本草》:"味甘,性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微苦,微凉。"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微苦微甘,性平,无毒。" ⑤《云南中草药选》:"淡微甘,凉。"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疮疡疥癣。"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风。" ③《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 ④《岭南采药录》:"祛风湿,十蒸九晒;治跌打,酒煎服;肩疮和蜜捣敷。" ⑤《南宁市药物志》:"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结石。" ⑥《闽东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泻。"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散瘀。治经闭。" ⑧《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清热活血,止咳祛痰,治劳伤咳血。" ⑨《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疖肿。" ⑩《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湿热痹,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用。" 【性状鉴别】 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且1.5-2.5cm;或已切成圆形厚片。外皮黄色或橙红色,具显著的纵皱纹及少数须根痕。栓皮薄而易脱落。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灰黄色,具韧性纤维,木部占绝大部分。黄色,柴性,导管孔明显,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气微,味淡。 穿破石能治疗肝炎,是特效药。
 
雪原孤狼; 说:
雪原孤狼 发表于 2015-9-20 00:02
呵呵,有人质疑了

你看看下面的方子,其中的水蛭必须用水蛭,只有水蛭才能化掉其中的瘀血恶血积滞,任何药材都无可替代水蛭的!!!(所以说,那篇文字纯粹是胡诌八扯,信口开河,忽悠小白而已!)

临证专治胸胁内伤,血瘀实证,或陈伤后患,滞痼难消者。
土虫、水蛭、臭虫三味等分,上三味各炮炙后等分研细混合备用乃成,单用或配他药应用。每服1~2克,每日3~4次,以山药粥或蜂蜜水送服。
 
不知道原文的作者看了我的感叹吐槽之后有何感想???

中医的生命源于学术,中医的疗效源于临床实践!实践是检验学术的唯一标准!而不是凭空猜想,信口开河,自欺欺人,如果原文作者不服气的话,你可以拿出来你的谬论和反复实践的医理和验案,和我辩论!
 
再发一个穿山甲治病的方子,其中的穿山甲根本就不能用穿破石替代的,如果强行用穿破石替代,那真是胡诌八扯,疗效茫然啊!

黄牛角腮(锉)半两,猪牙皂角(锉)半两,穿山甲半两,蝉蜕1分。

制法:上药入在瓷罐子内,炭火烧留性,为细末。

功能主治:肠风痔疾,疼痛难忍,或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胡桃酒送下。
 
另外,再看看蜈蚣的妙用,岂是穿破石所能替代的?!(如果方中的蜈蚣用穿破石替代,简直就是笑话,根本就不会有那个疗效的)

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
生箭(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
蜈蚣最善搜风,贯串经络、脏腑无所不至,调安神经又具特长。而其性甚和平,从未有服之觉瞑眩者。
曾治一媪,年六旬。其腿为狗咬破受风,周身抽掣。延一老医调治,服药十余日,抽掣愈甚。所用之药,每剂中皆有全蝎数钱,佐以祛风、活血、助气之药,仿佛此汤而独未用蜈蚣。遂为拟此汤,服一剂而抽掣即止。
又服一剂,永不反复。
又治一人,年三十余,陡然口眼歪斜,其受病之边,目不能瞬。俾用蜈蚣二条为末、防风五钱,煎汤送服,三次全愈。审斯,则蜈蚣逐风之力,原迥异于他药也。且其功效,不但治风也,愚于疮痈初起甚剧者,恒加蜈蚣于托药之中,莫不随手奏效。虽《神农本草经》谓有坠胎之弊,而中风抽掣,服他药不效者,原不妨用。
《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况此汤中,又有黄、当归以保摄气血,则用分毫何损哉。
(《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