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举等校注《黄帝内经素问》商榷(一)
《中医十大经典》学苑出版社,2014年1月1版1印。正文校注及参考书目共计924页。另前言9页。
刚读了两页,有点疑惑,可否解答。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部分校注:
第23页:注2 神灵:引明文佐证,似不妥,原因是时间跨度太大,按语言学的定义,语词不属一个语言体系,应引跟《黄帝内经素问》差不多时间的书作为例证,而不是仅仅这个词语的用字看似一样,语义未必相同,可能相同,但这样作为书证,个人以为不妥。除非是后人专门针对某书讨论注释的引用。
第24页:注7 成而登天:按正文生、弱、幼、长、成,成长过程,是由小到大,似未有涉及德才的描述,非要引申的话那是另一回事,那就属于发挥扩展了。有种说法王冰撰注,似要遵从道家某种意向,但这儿是否是王冰更改,尚难确定,只是一种猜测,不确定就不宜发挥吧。或者说除非证据确凿才可立新论,不能只为了标新立异扯出片面的证据。或者说可备一说,供参考,但绝不能立新论作为主注释。
第24页:注8 天师:与第519页注重复。
第24页:注10 将:这一条是为了标新立异胡扯吗?书证所引与这是不是就因为有这一个字就拉过来了吗?宜斟酌,且谨慎。
另看引书目,有些博杂且乱,感觉有些释义,就是因为字形相同就引了,但注释这样的话,就出问题了,最好不是现在那种电子检索复制粘贴。当注就注,但要细细玩味,讲得明白,说得清楚。引书多,说明不了问题,关键是要注到点上。详注真要注的精,注的详的话,那可就是前无古人了。
另前言讨论阴阳五行本质,非要硬扯到马克思上来吗?
另第9页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倒数第二行:皆得斯妙道者也,后面的句号成了圆黑点。
其中迭,检人民卫生影印版为疊,梅花新版也皆为迭,不知因何而改。径,影印本几处为逕。校注说明已说校勘从略,注释为主。
《中医十大经典》学苑出版社,2014年1月1版1印。正文校注及参考书目共计924页。另前言9页。
刚读了两页,有点疑惑,可否解答。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部分校注:
第23页:注2 神灵:引明文佐证,似不妥,原因是时间跨度太大,按语言学的定义,语词不属一个语言体系,应引跟《黄帝内经素问》差不多时间的书作为例证,而不是仅仅这个词语的用字看似一样,语义未必相同,可能相同,但这样作为书证,个人以为不妥。除非是后人专门针对某书讨论注释的引用。
第24页:注7 成而登天:按正文生、弱、幼、长、成,成长过程,是由小到大,似未有涉及德才的描述,非要引申的话那是另一回事,那就属于发挥扩展了。有种说法王冰撰注,似要遵从道家某种意向,但这儿是否是王冰更改,尚难确定,只是一种猜测,不确定就不宜发挥吧。或者说除非证据确凿才可立新论,不能只为了标新立异扯出片面的证据。或者说可备一说,供参考,但绝不能立新论作为主注释。
第24页:注8 天师:与第519页注重复。
第24页:注10 将:这一条是为了标新立异胡扯吗?书证所引与这是不是就因为有这一个字就拉过来了吗?宜斟酌,且谨慎。
另看引书目,有些博杂且乱,感觉有些释义,就是因为字形相同就引了,但注释这样的话,就出问题了,最好不是现在那种电子检索复制粘贴。当注就注,但要细细玩味,讲得明白,说得清楚。引书多,说明不了问题,关键是要注到点上。详注真要注的精,注的详的话,那可就是前无古人了。
另前言讨论阴阳五行本质,非要硬扯到马克思上来吗?
另第9页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倒数第二行:皆得斯妙道者也,后面的句号成了圆黑点。
其中迭,检人民卫生影印版为疊,梅花新版也皆为迭,不知因何而改。径,影印本几处为逕。校注说明已说校勘从略,注释为主。